中共仙村支部旧址
竹园涌抗日游击队旧址
增城区仙村镇竹园村内的神山庙,是中共仙村支部的旧址,是抗战时期党在增城地区重建的第一个支部。1937年底,中共西江工委组织委员、竹园涌人阮海天,和阮文两人奉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回增城开展工作,任务是重建增城党组织,建立抗日人民武装。
▲中共仙村支部旧址神山庙。
阮海天回到家乡后,以教师为职业掩护,秘密进行建党工作,在村里很快就取得竹园涌村当权派、爱国人士阮孔怀的支持,以村中乡勇队为基础,建立了竹园涌抗日游击自卫队,开展敌后游击战。
粤湘赣边纵队增城大队部纪念馆
粤湘赣边纵队增城大队部纪念馆位于荔城街庆丰村马屋社,是一座独具规模的仿古建筑,布局为深16米,广九间44.5米,面积为712平方米。陈列着中国人民游击队粤赣湘边纵队东江三支队六团增城人民常备队第二大队各个时期的战绩和重要人物(如谢光团长和王国祥副团长)功绩历史。
纪念馆内设有中共增城党史研究室、增队史陈列室、城党史图片展览室、增城人民常备第二大队队部(旧址)办公室、增城人民常备大二大队队史陈列室。堂门正门挂一铜牌,镌刻阴文红字:“粤赣湘边纵队东江三支队六团增城人民常备队第二大队旧址。增城人民政府二零零零年十二月十八日”。
▲粤赣湘边纵队旧址。
增城革命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在东湖公园对面荔枝山顶。1981年当地人民政府为了缅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竖碑永志。碑的底部镶嵌一块黑色大理石,镌刻有介绍增城县自1937年“七七事变”后建立起中共增城县委和革命武装队伍,先后与日寇、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斗争,终于在1949年解放增城全境的丰功伟绩的碑文。
大埔围村抗战历史纪念馆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一支驰骋在华南抗日战场上的英雄部队,他们远离党中央,孤悬敌后,处于敌伪夹击的艰苦环境中,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方针,转战东江两岸,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抗日根据地。先后挺进增博边大埔围村的东纵独立第二支队和独立第三支队就是这支英雄队伍的杰出代表之一。
从1943年6月到1945年8月,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东纵独二大和独三大带领大埔围群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历史赞歌,铸就了永垂青史的东纵精神,铸就了至今仍然散发着不朽气息的大埔围精神。
纪念馆从增城抗日大事记、重大的历史选择等六个方面全面展示了东江纵队创建大埔围抗日根据地所彰显的东纵精神,展示大埔围村民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英勇无畏、百折不挠、共赴国难的大埔围精神;全面展示大埔围抗日根据地在增城敌后抗战中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使命。
正果白面石红色革命老区
正果白面石村是增城有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有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东纵北江机关遗址、广州“抗日第一枪”战场遗址、“抗日纪念亭”及“抗日烈士墓”等历史遗迹。
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是中共增城、龙门、博县三县中心县委员会的简称,是在抗日战争处于困难时期建立的党组织,主要领导增城、龙门、博罗等地党组织开展工作,为广东东江地区抗日斗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东纵北江机关遗址
东纵北江机关遗址位于乱石坑的深山老林里。1946年5月间,按照“长期埋伏,求得生长,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等战略方针,与国民党反动派作长期的斗争。办公的场所不断转移,电台只收不发,把延安的声音传达给地下党组织,鼓舞同志与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广州抗日第一枪战场遗址
1938年10月拂晓,日军在大亚湾的澳头等地强行登陆,当即占领了淡水、平山一带,剑指广州,揭开了侵占广东的序幕。20日凌晨5时,日军潜入正果镇,位于黄沙凼坳、老虎石山上的革命军奋起反抗,打响了“广州抗日第一枪”。
抗日纪念亭
抗日纪念亭位于黄沙凼坳,是当地爱国民主人士王雁门发动群众捐资,殓葬阵亡将士,亭内有王雁门的题词:“黄种图存,群英抗日;沙场战死,烈士留芳。”
抗日烈士墓
国民党革命军在黄沙凼坳和老虎石山这场阻击战,革命战士暴尸荒野,由开明绅士王雁门先生带头,建立老虎石山顶抗日阵亡烈士墓。
中共雅瑶支部旧址
中共雅瑶支部旧址位于增城沙埔镇塘边村内的雅瑶祠堂。雅瑶党支部的成立,是在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抗先)增城工作队的策划下创建的。1938年7月,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 (抗先) 增城工作队组成,共有15名队员, 多数是在广州读书的中学生, 专职人员中杨步尧、卓杨、萧汉、莫惠行4人是中共党员,队长张学臻。7月11日,抗先临工委宣传部长唐健带领队伍,拿着国民党省党部书记长湛小岑写的介绍信, 开赴增城,约见县长周东和国民党增城县特派员钟暖祺。他们对持有介绍信的抗先队比较重视,即日设宴招待全队人员,次日工作队便开赴仙村,十余天后再开赴雅瑶,以雅瑶为基地开展抗日活动。一个月后,队长张学臻回广州读书,由杨步尧接任队长。
工作队开赴雅瑶后,在队中秘密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在群众中开展抗日活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分别在仙村、雅瑶成立了各有 100多人的抗先支队和妇女救国会。是年8月,在抗日工作的推动下,雅瑶组建了抗日民众自卫团雅瑶大队,由该村的青年爱国绅士吴淦澄担任大队长,全队有200多人枪。
10月,卓扬回广州总部请示工作,因日军已迫近广州,回不了增城,由杨步尧任支部书记。后来,陆续有东莞中心县委派来的党员参加这个支部,因而,抗先支部便改称雅瑶支部,隶属东莞中心县委领导。在日军入侵增城前夕,仙村、雅瑶两个党支部一致决定:在仙村、雅瑶两个抗日自卫大队的基础上,集中骨干力量联合组建脱产的第三区常备队——雅瑶大队成立脱产的雅瑶常备队。
1938年10月28日,日军数十人沿东江河经仙村西福河口到白鹤洲一带骚扰群众。阮海天、单容沛、杨步尧、萧汉等率领三区常备队,雅瑶常备队和仙村、雅瑶抗日自卫队等数百人,在竹园涌一带截击敌人。
▲中共雅瑶支部旧址。
缸瓦窑惨案遗址
1939年秋,日军入侵官塘村后,便不分昼夜四处抢掠,特别是到驻地附近的缸瓦窑、五担田、山塘等村更为频繁。农历十二月二日晚,入夜不久,就有三四个日军窜到缸瓦窑村,意图搜掠民财。当日军敲响起陈屋陈善林家门时,陈善林开枪打死了一个日军。原来陈善林的妻子曾遭日军调戏,他对日军充满了仇恨,一见日军就怒火中烧。日军被击毙后,当时四邻锣声枪声齐鸣,因日军不知村内情况,不敢反击,连夜运尸逃遁。
第二天上午九时许,日军数十人、十多匹马驮着火炮弹药蜂拥着向缸瓦窑村进发,封锁缸瓦窑村所有路口,登山控制制高点。顷刻间炮声隆隆,机枪不停地向该村射击。经过一轮火力攻击后,日军进村搜查,将全村男女老少押到村前一块有两面高坎的田里集中站立,然后四处放火焚烧房屋。顿时烟雾弥漫,火光冲天。村民眼见家园毁于敌手,个个呼天抢地,哭喊声震天。这时日军用早已准备好在田边的机枪向站在田中的村民扫射达半小时之久,全部村民都倒在血泊之中。日军看到房屋已烧光,人已被杀死才收兵返回官塘据点,他们抢走了村中的猪牛鸡鹅及所有贵重财物。
这起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共烧毁房屋110多间,杀害村民128人,全村仅有3人幸免于难,实为增城有史以来最大的惨案之一,是日本侵略者在增城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是日军侵华期间留下的铁的罪证。
▲缸瓦窑惨案遗址。
燕岗桥侵华日军碉堡
燕岗桥侵华日军碉堡位于中新镇燕岗桥、广汕公路西福桥边,建于1938年,面积126平方米,为钢筋水泥两层建筑,右边为堡,左边为柱状望楼。上下均有排列整齐的广口枪眼,可以十分方便地调整射击角度,结构异常坚固。该碉堡是在日军入侵增城时,在中新驻扎重兵后为确保自身安全、并力图控制交通干线而在西福河与广汕公路的交叉点上建造的一座大型碉堡。1939年冬,抗日游击队曾在该处突袭并毙敌多名。
西洲大屠杀旧址
1938年10月新塘沦陷后,日军四处横行,无恶不作。这一年11月3日,两名日军窜到增城新塘地区西洲村抢掠,见鸡就打,见鸭就捉,弄得鸡犬不宁,村民见状万分愤怒。当两名日军抢得兴起时,“啪、啪!”从巷中屋角传来两声枪响,一名日军应声倒下,另一名见势不妙,立即夺路而逃,淌水往东洲跑回新塘。这是村民为了自卫而开枪惩罚敌人。村民把被击毙的日军绑上石块沉到河里。
事隔5天,即11月8日,日军出动几百人到西洲进行报复。村民闻讯立即拖男带女四散逃避。村子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小孩和来不及逃跑的群众。日军进村后,开枪乱射,杀了不少人。他们从村内搜索到村外,一批无辜群众被杀害,有的死在稻田里,有的死在蕉林内,有的死在蔗基中。据不完全统计,这次被惨杀的群众达六七十人之多,被奸妇女20多名。这是西洲村在沦陷后的第一次大劫难。
过了一段时间,日军一艘轮船经理丸路过西洲村边的东江河时被抢,致使西洲村又一次遭劫。船被抢的事件发生后两天,一队日军闯进西洲村内。见人就抓,接着把抓到的几十人都集中起来审讯,诬说他们劫船,强迫他们供出劫船的人来。事实上西洲人并没有劫船,但日军不容群众申辩,把他们认为有“怀疑”的徐英桥、徐灼垣、张朱女等五人押到新塘杀害。
1941年6月6日,有班土匪路经西洲往东莞漳澎,被汉奸崩口庆(黎庆)发现。土匪走后,崩口庆却向日军诬告西洲村窝藏土匪,并密谋策划围剿西洲,以威迫群众缴出自卫枪枝。为此,西洲又一次遭到惨绝人寰的浩劫。
增城抗日遗址、纪念地列表
致敬抗战峥嵘岁月!
增城规划与测绘、广州党史、广州文史、增城文物市卷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