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圆明园,曾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集中了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还融合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堪称人类造园艺术的巅峰之作。
然而,这座万园之园,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残酷破坏,成为了一片废墟。160年过去了,圆明园的遗址仍然让人感到悲哀和愤怒。
但是,就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却不时地出现一些惊人的发现,让人们重新看到了圆明园的辉煌和魅力。
2014,一件珍贵的文物在圆明园附近被发掘出来,它是一只铜鎏金象首,是清代皇家用器的精品,也是圆明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只铜鎏金象首,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它又是如何在历史的风暴中幸存下来的?
一、皇家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当时康熙帝将北京西郊的一座园林赐给了他的第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
这座园林,就是圆明园的前身。圆明园的名字,取自《周易》中的“圆明之德”,意为恪守圆通中庸,聪明睿智。
雍正帝继承了父亲的爱好,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美化,使之成为了一座集宫殿、园林、寺庙、街市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占地面积达到了3000亩。
雍正帝还在圆明园内设置了四十景,包括了江南的名胜如西湖、虎丘、拙政园等,也有北方的风光如长城、玉泉山等,还有西方的建筑如大水法、西洋楼等,形成了一幅中外合璧的园林画卷。
乾隆帝登基之后,更加钟情于圆明园,频频进行整葺及翻新工程。他在圆明园的相邻区域设置长春园与绮春园,并统称其为圆明三园,成为清帝专属的居所和娱乐场所。
乾隆帝还在圆明园内留下了许多诗词和碑刻,表达了他对圆明园的喜爱和赞美。圆明园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鼎盛,不仅是中国园林的典范,也是世界园林的奇迹。
据说,当时的圆明园,有着“万园之园”的美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收藏了无数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
二、八国联军洗劫圆明园
然而,好景不长,圆明园的辉煌,很快就被一场浩劫所吞噬。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向清政府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要求清政府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赔偿战争赔款,允许传教士在内地传教,承认英法等国的领事裁判权等等。
清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于是英法联军决定对清政府进行报复,他们选择了圆明园作为他们的目标。他们认为,圆明园是清朝皇帝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如果摧毁了圆明园,就等于摧毁了清朝的尊严和中国的骄傲。
英法联军先后两次进攻圆明园,第一次是在9月6日,他们占领了圆明园的大部分地区,对圆明园的建筑和文物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和破坏,将许多珍贵的器物和艺术品运回了自己的国家,或者卖给了其他国家的人。
第二次是在10月18日,他们在英国大臣艾尔金的命令下,对圆明园进行了彻底的焚烧,用了三天的时间,将圆明园变成了一片火海,只留下了一些残垣断壁和黑烟。
这是一场对人类文化的罪恶,也是一场对中国人民的侮辱。圆明园的毁灭,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苦难和屈辱的开始。
三、圆明园剩下的文物去了哪里?
圆明园的毁灭,让中国人民失去了一座无价的文化宝库,也让世界人民失去了一座无与伦比的园林奇观。
圆明园的文物,有的被英法联军掠走,有的被火焰吞噬......圆明园的文物,究竟去了哪里?它们又有着怎样的命运?
被英法联军掠走的文物,有的被保存在了他们的国家博物馆,有的被私人收藏家所拥有,有的被拍卖或者转手给了其他国家的人。
这些文物,有的是圆明园的建筑元素,如铜鎏金十二生肖水喷头、石雕狮子、石雕龙柱等;有的是圆明园的器物,如瓷器、玉器、金银器、漆器、绣品、字画等。
这些文物,有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但流落在外的文物也是中国人民的痛苦。
四、铜鎏金象首的发掘
在2014年,就有一件令人惊喜的消息传来,一只铜鎏金象首被发掘出来了。这只铜鎏金象首,是在圆明园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上被发现的。
据说是在挖掘地基的时候,工人们无意中碰到了一个铁箱,打开后发现了这只铜鎏金象首,还有一些其他的文物。
铜鎏金象首乃大型装饰器具之一,原与更大器物镶嵌而成。其气势雄伟,工艺精湛,彰显古人对象尊崇之意及象头象征的尊贵与吉祥。
整器造型写实生动,象鼻修长微翘,象牙渐露其中,并兼具眼、耳等精致图案,栩栩如生,面部表情细腻传神。整个兽首散发着黄金所特有的华美光泽。
这只铜鎏金象首,经过专家的鉴定,是清代的原物,非常珍贵。它可能是在圆明园被洗劫的时候,不小心遗落了下来,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
这只铜鎏金象首,现在已经被送到了圆明园博物馆,进行了修复和展示,让人们可以一睹它的风采。
结语
圆明园,是中国人民的一段历史,也是中国人民的一份情感。圆明园的文物,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