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华人宗祖之根、中华文明之源,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位居天地之中,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发展稳健、态势良好,正处于蓄势崛起、攻坚转型的关键阶段,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名称由来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来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豫州,位于九州之中,故又有“中原”、“中州”之称。
历史沿革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距今六七十万年前中原地区就有原始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先后出现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至龙山文化时期华夏部族在中原崛起。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在河南境内建立,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朝中后期的都城。商朝时期,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都曾为都城。西周营建成周洛邑(今洛阳)作为统治东方的中心,东周迁都洛阳。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秦朝,推行郡县制,在河南地区设有三川、河内、东、南阳、颍川、陈、砀7郡。两汉时期,河南地属司隶和豫、兖、荆、扬、冀5州,东汉建都洛阳。曹魏、西晋仍建都洛阳。东晋及南北朝,中原战乱,南北对峙,河南分属南、北政权。隋朝营建东都洛阳,在河南设立18郡。唐朝,河南大部分地区属河南道,东都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五代十国时期,河南绝大部分地区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统治之下,少部分隶属十国,除后唐建都洛阳外,其余四代均建都汴州(今开封),号称东京。北宋,国都开封是繁荣的大都会,中原经济文化发展至巅峰。元朝设河南江北行省,“河南”始成为省级政区。明朝,河南大部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管辖,河南省域范围基本固定。清朝设河南行省,开封府为省会。中华民国时期,省会仍在开封;1932年以后,省内设立12个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开封市。全省共设10个专区,2个省辖市,8个专辖市,86个县。1949年8月,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原河南黄河以北各市县划归平原省,省会设在新乡市。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所属部分市县并入河南省。同年,原属河南省管辖的武安、涉县、临漳3县划归河北省管辖。1954年,省会由开封市迁往郑州市。
自然地理
河南南北纵跨530公里,东西横越580公里,界于北纬31°23’—36°22’和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为全省最低处,海拔仅23.2米。
资源环境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近10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5.1℃~15.9℃,年平均降水量为512.6~1133.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74.5~2094.0小时。
河南是中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流域面积分别为2.72、8.83、3.62、1.53万平方公里,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5000—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8条,流域面积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1条,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6个。全省耕地面积1.13亿亩。多年平均本地水资源总量389.2亿立方米。
河南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25.47%,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32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3个;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65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6种。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和矿业大省,发现矿产144种,探明资源储量的110种,已开发利用的93种,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11种,居前三位的31种,居前五位的42种,居前十位的70种。优势矿产主要为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矿、耐火粘土、萤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石墨等“七大非金属矿产”。
山水胜景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河流融南秀北雄于一体,集西峻东阔于一身。全省共有云台山、嵩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等世界地质公园4个,河南嵩山、郑州黄河等国家地质公园15个,永城芒砀山等省级地质公园17个,南阳恐龙蛋化石群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民权黄河故道等国家湿地公园35个。云台山景区、尧山大佛景区、嵖岈山景区、淇河生态旅游区、重渡沟自然风景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724家,其中5A级景区16家、4A级景区233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7个。现有旅行社1486家,星级酒店348家。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700余公里,郑州至开封段由于泥沙淤积,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3—5米,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可谓“河从屋顶过,船在空中行”。
•河南省16家5A级景区:
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人工天河”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州人民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开凿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人,耗时近10年。太行大峡谷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1.5公里,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
开封清明上河园。以宋朝名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重现宋朝时期繁荣盛景,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
洛阳白云山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99.2%,平均海拔1800米,1300米以上山峰103座,一年四季气候宜人,有动物275种,植物2000余种,被誉为“自然博物馆”、“天然博物馆”。
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嵩山是“中国五岳”之首,世界地质公园,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的少林寺,道教策源地之称的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各类文物珍品 6700 多件。
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现存窟龛2300余座、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块,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平顶山市尧山一中原大佛景区。尧山以尧帝裔孙刘累祭祖立尧祠而得名,是国家地质公园,峰奇石怪,林木蓊郁,溪水淙淙。中原大佛是世界最高的佛像,总高208米。
焦作市云台山一神农山 · 青天河景区。云台山景区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覆盖率93%,植物种类达1400多种;神农山景区有八大景区、136个景点,古建筑及人文古迹众多;青天河景区内有“北方三峡”之称的青天河大泉,“水瀑仙境”之称的佛耳峡等。
安阳殷墟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组成,陈列有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等出土文物。殷墟博物馆新馆,公开展示近4000套文物。
洛阳市龙潭大峡谷景区。位于“王屋山一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中心地带,是一个以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貌景观为主的峡谷景区,谷内关峡相望、潭瀑联珠、壁立万仞、峡秀谷幽。
洛阳栾川老君山 · 鸡冠洞旅游区。老君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东周道家始祖老子归隐于此而得名,海拔2217米。鸡冠洞属喀斯特岩溶地貌,形成于约6亿年前,发现于唐贞观年间,洞深5600米,落差138米,目前已开发洞长1800米,素有“北方最大洞穴”之称。
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 · 恐龙遗址园旅游区。伏牛山老界岭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植物种类达2879种,《本草纲目》中涉及的1800 多种中草药,这里就有1300多种。恐龙遗址园的恐龙蛋化石有6科9属13种,拥有全国唯一一个以恐龙蛋化石为主要展品的恐龙蛋化石博物馆。
驻马店市嵖岈山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山峰奇崛,怪石嶙峋,享有“中华盆景”、“江北石林”之称,是央视版《西游记》续集的主要外景拍摄地。
永城市芒砀山旅游景区。主要景点包括西汉王陵墓群、芒砀山地质公园、陈胜王陵等,已发现西汉梁国墓葬22座,曾出土“四神云气图”、“金缕玉衣”等中华瑰宝。
新乡市八里沟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以山、水、潭、瀑为主要特色,涵盖八里沟、天界山、九莲山等7个生态文化游览区,森林覆盖率超 90%。
信阳市鸡公山景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称,清末民初时建有不同国别和风格的建筑群。
周口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太昊陵是为祭祀“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修建的大型陵庙,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现存多为明清建筑,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龙湖因伏羲氏定都宛丘,以龙纪官,好曰龙师而得名,是国内最大的内陆环城湖。
红色基因
河南是一片红色的革命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1921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河南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1923年爆发的京汉铁路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终点。土地革命时期,河南各级党组织发动工农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创建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中原儿女浴血奋战,在河南境内及其周边建立了晋冀豫(太行区)、晋豫边(后并入太岳区)、冀鲁豫、豫皖苏、豫鄂边、河南(豫西)等抗日根据地,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河南境内,党领导人民先后创建了河南(桐柏)、豫鄂陕、豫皖苏、鄂豫、桐柏、豫陕鄂、豫西等解放区,河南人民掀起多次支前高潮,最终迎来了全省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孕育出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于2021年经党中央批准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81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08%。河南省56个民族成份齐全,少数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显著特征。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约159万人,其中占比较高的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满族。全省有3个城市民族区、21个民族乡(镇),少数民族人口10万人以上的省辖市4个(南阳、商丘、周口、郑州),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县(市、区)58个。
行政区划
河南省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济源市,21个县级市、82个县、54个市辖区,1192个镇、567个乡、700个街道,44564个村、7589个社区。
编辑:杨露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