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想要去西江,所以趁着过生日圆梦。酒店房间刚好叫清风明月,夜景太美了。”提到清明节假期自己的西江自由行,昆明理工大学的夏航十分兴奋。他正在规划“五一”去重庆的旅行。
4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100余所高校40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87%的受访大学生有过自由行的经历,68.9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愿意在旅行时选择自由行。61.54%的受访者能接受1000元及以上的旅行费用。
自由行精打细算,更追求体验
去苏州的那场旅行,李扬做了十分精细的预算表。
3月底,李扬和室友决定利用没有课程的周五和周末去苏州感受南方的春天。她是4个人小团队中的“会计”。从261.5元的硬卧火车票到青年旅社75元一张的床位费,再到1元的公交车票,这张“一屏拉不到底”的Excel表格透露出这位大三女生的精细。
“去旅行属于上学期间的额外开销,我们都不想和家里伸手要钱。”李扬笑着说,母亲曾提出“赞助”她部分费用,但她拒绝了。这次旅行的部分经费是她从日常生活中“抠”出来的,余下部分则是做兼职攒下的钱。
作为自由行“死忠粉”,中国人民大学大四学生陆梦真在个人微信公号上推送过9篇关于旅行的文章,占全部推送的一半。就在2月底,她和男朋友以5000多元人民币的人均花费,进行了为期10天的日本自由行。
这是陆梦真第一次出国旅行,她也担心过语言障碍的问题,但“事实证明,做足攻略真的非常重要”。从去年12月开始,她就开始规划这次日本之行。她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跟团游,在游玩节奏和路线规划上都失去了主动权。
“第一是不自由,第二是跟团游的路线没有特点,失去了旅行原本的意义。”在陆梦真看来,“走别人走过的路,拍别人拍过的景色,这样一条‘成熟’的旅行路线是重复而单调的。”她觉得旅行的真正意义是“发掘新的东西,看看那些别人没发现的美景”。自己规划旅行在陆梦真看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而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自由行最主要的原因一项,70.41%的选择“可以自己规划路线、选择景点”,78.8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时间限制,弹性大”,选择“不用被强制购物”的受访者占14.79%。
何白俐是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大四学生,在体验过一次较失败的跟团游后,她坚持自由行。在她看来,自由行的氛围和跟团游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跟团都是年纪较大的游客,而现在年轻人群体都是比较喜欢随意一点的体验。”
何白俐从不追求奢华的旅行方式,她更看重心灵上的收获,尤其是在旅途中遇到的人。她出行一般都会选择住青年旅舍,她喜欢和青年旅舍上下铺的室友聊天,相互分享人生经历的体验。
陆梦真与何白俐有相似的体验,在日本的10天,为了体验当地人生活,她和男朋友选择住民宿。住在居民区,去市场买菜,她认为这是住酒店无法得到的一种特殊体验。还有一晚为了省钱和体验,他们睡在夜行巴士上。
何白俐认为体验当地的人文风情也很重要。回忆起去漠河旅行的经历,她坦言好像自己变成了当地人。适逢中秋节,她和同行的伙伴住在一个家庭旅馆。她脑海中至今还能浮现出那个画面:没有路灯的村镇小路上,她们和当地居民聊天、散步,买西瓜围坐在一起吃。尽管远在外地,但她觉得自己已经融入当地的生活。这样的旅行氛围正是她所追求的心灵上的放松。
互联网和便捷的信息成为大学生自助游的基础
去年国庆节假期,只身一人从重庆去成都游玩的杨均表示,她之前完全没有具体的规划,对成都也一点不了解,但是因为便利的网络,旅行没有遇到困难。发达的网络为出行者提供了丰富的出行信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