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万里长江与京杭大运河这两条中华民族生命线的交汇点上,瓜洲一直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早在一万年前,瓜洲曾经是长江的入海口,到了秦汉时期,长江泥沙增多堆积形成了河口沙坝,随江潮涨落时隐时现。
潘宝明 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 旅游文化研究专家:
西汉的枚乘曾经是吴王的一个侍从,他的文笔很好,后来他就写了一篇著名的赋叫《七发》,用七件事情来启发吴王,他就用了一段“曲江观涛”,就是在江边观看涛景,这一点吴王有所振奋。那么这个涛景所写的地方就这,广陵潮过去和钱塘潮是齐名的,而枚乘写的“曲江观涛”这一节,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赋当中经典的经典。
“北固望海,广陵观潮”;“声势骇壮,至江北,激赤岸,尤为迅猛”,当时长江上的广陵潮是一大名胜奇观,其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象令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到了晋代,长江口向东延伸,泥沙不断淤积,形成了露出水面的“沙渚”,形状如“瓜”字,瓜洲之名因此诞生,距今近1800年。在历史进程中,这个四面环水的沙洲上渐渐形成了渔村、城镇。
潘宝明 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 旅游文化研究专家:
隋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中国有了一条从南到北贯穿的人工河,而运河和长江的交界点这个节点只有两个城市,一个就镇江,一个就扬州,所以扬州这个地方就承担了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的一个节点,既是盐运又是漕运,两者结合在一起,并且都是跟老百姓的民生密切相关。带动的相关的商业链、产业链,全部繁荣起来,所以最后扬州成为重要的经济城市,因此在唐代的时候我们有过“扬一益二”。
唐代中期,由于泥沙沉积日益严重,彼时的瓜洲已经与长江北岸的扬子津相连,成为了一个渡口。京口过江北的船,必须绕行瓜洲西端,迂回60里,给漕运带来了不便。
潘宝明 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 旅游文化研究专家:
这时候,润州就是镇江有个刺史叫齐浣,这个人很了不得 ,他就向唐玄宗提议能不能开一条新河,能够从瓜洲直通到扬州市区,唐玄宗同意了,于是我们就开了这条河叫伊娄河。
伊娄河又名新河,亦称瓜洲运河,全长约12.5公里。它开通后,省去了水陆转运环节和迂道之苦,还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功绩之大,世人赞许。
潘宝明 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 旅游文化研究专家:
李白是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的,他到扬州来一看,看了齐浣开的新河以后非常感动,因此他就特地作了一首诗,起首四句: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大家认为已经很夸张了,他对于齐浣这种歌颂,用了最极致的两个词,一个是万古流不绝,一个是天地同朽灭,就肯定他的功劳,说明这功劳确实很大。
伊娄河的开通,使得瓜洲成为了南北向运河与东西向长江十字形黄金水道的交汇点,以及漕运与盐运的要冲,瓜洲由此迅速发展为江北重镇。相传唐天宝十二年,在经历过多次东渡失败后,高僧鉴真从伊娄河口出发,第六次东渡,次年二月到达平城京,也就是今天的奈良,实现了东渡宏愿,促进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从唐代开始,瓜洲也成为了世人向往之地。
潘宝明 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 旅游文化研究专家:
唐代宋代当中,最有名的诗人几乎没有不到扬州来的,尤其是王安石的一首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个当中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个启示,他当时就看出来长江三角洲太重要了,京口、扬州、南京实际上就是宁镇扬一体化嘛,我们要搞大区域经济。第二点,这个人还是非常关心国计民生,希望能够从江南做起 。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宋金对峙时期,瓜洲成了战争前线。明清时期,由于漕运、盐运的再兴,瓜州再度繁盛。“虽弹丸之地,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成为七省咽喉,被誉为“明清时代大运河之魂”。清道光三年,瓜洲南门开始坍陷。到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1895年,瓜洲城沦于大江。民国初年,瓜洲移至原城西北四里铺,如今的瓜洲镇就是在四里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
新中国成立后,瓜洲继续蓬勃发展。1978年瓜洲汽渡兴建,2005年润扬长江大桥通车,如今的瓜洲古镇交通区位优势依然十分突出,当地也正在把它打造为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以自然生态为依托,以运河古渡为核心,以现代旅游为手段的国际化休闲度假胜地,承载着南来北往国内国外人们的美好向往。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