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璜泾老街上一栋明清古建——陈氏老宅完成修复,留存300多年的古宅,如今在粉墙黛瓦、朱漆木梁的历史“氛围感”中又透露着一股新的生机。
一年前,隐匿在璜泾老街的陈氏老宅不是这副模样。无人居住的户内凌乱不堪,屋顶陷落、门窗残旧、墙面斑驳,一副“风烛残年”的破败面貌。据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介绍,原来的陈氏一族是这一带远近闻名的“大门大户”。陈氏老宅有着三进的院落,六开间的二层小楼,在明清时代显然代表着丰厚家底。古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深藏着地方文化根脉,2021年璜泾镇全面启动古镇老街提升改造项目,陈氏老宅的修复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专业古建团队采取修旧如旧的修缮方式,历时近一年的抢救性修复,使陈氏老宅逐渐展露出往日荣光:屋内大厅四根青石鼓墩圆柱支撑楼梁,四周柱贴都有青石鼓墩依托,横梁以雕花雀体作依托,柱头有卷杀,门窗有雕花,东侧一面高大的三阶马头墙,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这些精致的古建筑艺术遗存一一得到还原。
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并不是将古建封存在玻璃橱窗里,“利用”“活化”才是抢救古建筑的最终皈依。修复完整的陈氏老宅不仅是璜泾老街一景,更成为新修建的银杏社区服务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一部分。记者在老宅周边看到,新建的社区配套用房和书楼与周边古建风格一脉相承,总建筑面积1730平方米,并配套小游园等,预计9月底主体完工,将一改璜泾老镇环境差、基础设施老的顽疾。“修缮古建,既要能承接传统文化,又能成为现代生活所用的建筑空间,从而使百姓能够深刻体会到地方文化气息。” 璜泾镇副镇长蒋婷婷表示。
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社会功能衔接,是璜泾镇在保护古建筑等文化遗产路上的创新探索,陈氏老宅不是首个案例。位于西塔老街的狄氏旧居也曾破败不堪,被最大限度还原建筑原貌后,成了展示璜泾崇文尚教、人才辈出、文化绚烂的光辉历史的乡愁馆。该镇宣传委员杨佳倩表示,城市在发展,人们乡土的记忆在流逝,活化地方古建,守住乡土,留住乡愁,不仅为当地增添了一个让人们可以重温过去、延续情怀的去处,同时也唤醒了大家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意识。
璜泾的老街上,明清时期的建筑比比皆是。而璜泾的街市更起源于唐宋,当时已是繁华之地。据当地一些老人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古桥、街巷仍保存完好,小桥之多、商铺之盛,傲视一方。去年,璜泾镇启动古镇旅游区提升改造项目,对于老街损坏严重的建筑及院落,根据功能需求予以整体改造提升。把握“复古中力求创新”原则,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古镇旅游景区,为璜泾镇全域农旅融合发展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修复的是有形的建筑,留下的是无形的文化。” 杨佳倩表示,璜泾地方古建保护工作还在继续,一方面助力三产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保护了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记者 张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