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晚上5点多,我们到达太原客运站,在车上小杨同座的一个女孩子也是去五台山游玩返回太原,要去火车站去取去重庆的火车票,我们在她的带领下,顺利入住火车站附近的如家宾馆。晚上大家来到柳巷觅食,找到一家有地方特色的小馆子吃了晚饭。走了这么多地方,感觉网上推荐的一些地方美食街,不过如此,太原的行程计划:7月26日:游汾河公园、柳巷、晋祠。晚上坐火车到吕梁,宿吕梁。第二天从吕梁到碛口古镇。
太原简介:太原,别称为并州,古称晋阳,同时也称“龙城”。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濒临汾河,三面环山,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是山西省的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原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军事,文化重镇,也是世界闻名的晋商都会,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海拔最高点为2,670米,最低点为760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
早起床,洗漱完毕,开始寻找105路公交车,问了好几个人最后找到。坐105路公交车到胜利桥东,准备走到迎泽桥。欣赏汾河在太原的最美一段。经过太原火车站留影一张。
太原汾河景区,即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建于1998年10月,2000年9月首期工程完工并对外开放,总技资5.6亿元。景区北起胜利桥上游155米,南至南内环桥下游125米,全长6公里,宽500米,占地300公顷。设计为人工复式河槽,由中隔墙分成东西两渠,东侧为清水渠,宽220米,由四道橡胶坝分为三级蓄水湖面:西侧浑水渠,宽80米,排泄上游洪水和水库灌溉输水。 汾河湿地公园,站在远处望,是绿围水、水环岛,郁郁葱葱一派蓬勃生机;走进深处看,是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顶着的一簇簇银白色芦花摇曳在水中、笑声中惊起的一群群野鸭……苍苍芦苇,茫茫之湖,画境诗意如微风徐徐而来,充满了尼罗河的恬静与悠然。与天合一、与人合一、与自然合一的和谐的生态环境,让汾河湿地公园充满了生命的魅力,让龙城太原充满了腾飞的张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虽为人做,宛若天成”成为汾河湿地公园最真实的写照。 汾河公园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公园,所有过长风桥,南内环桥,迎泽大桥,漪汾桥,胜利桥的车在桥东面下车都能到 火车站坐1路在迎泽桥东下 坐105在胜利桥东下 坐6路在漪汾桥东下 坐606在南内环桥东下。汾河公园沿着汾河分布,足有10几公里,但是一般都是游览市区的6公里,即胜利桥到南内环桥部分。乘车到胜利桥,沿河向南便可欣赏到汾河美景。我们坐105路公交车到胜利桥下车,进入汾河公园,一直走到迎泽桥。除了汾河水很混浊外,一些死鱼漂浮在河面上让人感觉水质不太好外,一路景色还真是不错,感觉一个城市有一条河穿城而过真的很好,给城市带来了灵气。下面照片能如实反映出汾河公园的景色,
走到迎泽桥,我们上桥往西走坐308路公交车来到晋祠。晋祠门票80元,不便宜呀!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晋祠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和著名的旅游胜地,常年接待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祠区内中轴线上的建筑,由东向西,依次是: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这组建筑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及南面的水母楼、难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组成了一个综合建筑群。东西一条主线上的建筑,配合上南、北两组建筑,本来是不同时期搞起来的,集中在一起,却好像都服从于一个精巧的总体设计,并不是杂乱无章地生拼硬凑的,显得布局紧凑,既像庙观的院落,又像皇室的宫苑,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匠心。晋祠由来,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因为他的努力,所以使该地风调雨顺。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 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 “晋祠”并非“晋王祠”的简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来晋王祠游玩。他游完一圈后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
2003年值太原建城2500年之际,特在晋祠公园铸塑 “龙兴晋阳”青铜群雕供人景仰,彰显唐太宗李世民及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魏征、李勣、马周等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承历史,以启后世。雕塑高 6.99米,宽9.5米,重2500公斤,是目前太原市最大的青铜雕塑。上图就是我们在雕塑前七人民合影。顺便介绍一下这几个人物:(此材料来自于网络)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长孙无忌(?~659)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 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武德九年(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尚书仆射、司空。为人谨慎,改任司徒。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自缢而死。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城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后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马周(601~648)唐初大臣。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茌平县茌平镇马庄)人。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后到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深得太宗赏识,授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曾直谏太宗以隋为鉴,少兴谣赋,提倡节俭,反对实行世封制。
难老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不知始于何时,《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晋水源头特有长生萍,浓翠如玉,四季常青。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难老泉”,听听名字就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不必看见,就仿佛已经看见了。那喷涌的水源,那长流的碧波,永远是活泼泼的,青春常在的。 同行的七人在难老泉合影,给我们讲解的小张祝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不老!对于我们七个人来说平均年龄已经奔五,每个人的性格不同,长相不同,命运不同,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咸的生活体验,但我想这可能就是人生。不管未来还会遇到什么,我衷心祝愿同行的姐妹们,热爱生活,把握当下,活出自我,活出精彩,永远年轻,像难老泉的泉水生生不息,永远充满活力!姐姐妹妹们,我爱你们!加油!
因为我的决定失误,没有在早晨离开时候退房,我作为如家酒店会员享受下午1点退房的待遇,眼看就要到点了,大家都有点着急。急忙离开晋祠,坐804路公交车回到如家办理退房手续。不过好在没有因为晚退房发生不必要的口舌之争,大家心情愉快离开如家,奔向火车站,准备乘坐17:28从太原到吕梁的4643次火车,第二天再从吕梁到碛口。开始碛口之行!再见,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