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优秀演员;
他是大家眼里最孝敬爹妈的偶像;
他是不忘恩师的优秀的青年标杆;
当然,他也有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母亲是他演唱道路引路人
1977年,刘和刚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永勤乡立功村出生。
刘和刚父母原是山东省巨野县人,
上世纪60年代,为了生计,他们跟随闯关东的大军来到东北。
“记忆中最深的是山东地方民歌《沂蒙山小调》,”刘和刚说。
他的父母都喜爱唱歌,尤其是母亲极具歌唱天赋。
在菏泽的时候,家中生活非常贫困,
母亲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被迫辍学,
后来凭借良好的噪音条件被当地的县剧团选中,
又参加了当时的文艺宣传队,
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母亲未能继续在剧团里唱下去,
但她的歌声却一直伴我成长。”刘和刚说,
儿时,田间地头、厨房卧室总是回响着母亲的歌声。
刘和刚妈妈年轻时照片
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刘和刚对唱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
在母亲的熏陶下,刘和刚逐渐走上唱歌这条路。
三年级时他就开始参加乡里、县里组织的文化活动。
刚上初一那年,在一次6个乡镇组织的吧歌汇演中,
小小年纪的刘和刚力压众多选手,获得一等奖,
这也让他开始在歌坛初露锋芒。
刘和刚说,母亲把他引上演唱道路之后仍然没行闲着。
随着人气增长,刘和刚的歌迷越来越多,
写信表达喜爱甚至提意见的人也越来越多,
因为刘和刚平时比较忙,没时间一一回信,
仅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母亲,
就常常在深夜戴着眼镜替儿子回信。
“母亲总是说别人可以欠我们的,但是我们水远不能欠别人的。”
刘和刚说,母亲经常告诉他,
歌迷写信表达喜爱或批评都是一种关心,无论如何都要回复。
父亲“两根断指”撑起他的学业
1992年,刘和刚考入黑龙江艺术学校哈尔滨分校,
他带着父母东拼西凑的学费,踏入校门。
为了给儿子积攒学费,已经快50岁的父亲刘滋溪又多耕了几亩地,
和老乡合买了一台拖拉机,在庄稼地里没日没夜地忙碌。
1993年夏忙时,过度疲劳的刘滋溪一时疏忽,
被拖拉机的起垄犁轧断了左手小指。
当时,这根小指是完全可以成功再接上的,
但想想高昂的医疗费,又想想儿子的学费,
刘滋溪咬了咬牙--“不植了,反正少一个指头也耽误不了干活儿。”
甚至为了不使儿子分心,刘滋溪和老伴商量后决定,
就把断指的事情也不告诉刘和刚。
那年刘和刚回家帮忙,
吃饭时,父亲一直把左手放在饭桌下,
装作很自然的样子,
但他还是发现了真相,
抱着父亲痛哭起来。
真是祸不单行。
次年农忙,刘滋溪右手的一根手指又被轧断,
“当我得知消息时,手指已经无法再植,
自己上了四年艺校,父亲却付出了两个小指。”刘和刚说。
父亲的艰辛没有自费,
在李双江、孟玲等老师的培养下,
刘和刚的歌唱水平突飞猛进,
并不断斩获各种奖项。
全国“跨世纪百佳歌手声乐大赛”
民族唱法二等奖、“首届全军声乐新人新作大赛”演唱三等奖,
第五届军旅歌曲音乐电视大赛中获铜奖……刘和刚用一个个荣誉回报了父亲。
一首《父亲》唱了12年每一句歌词都是父亲的真实写照
为了感恩父亲的付出,刘和刚创作了歌曲《父亲》。
歌词中这样写到: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
“每一句歌词,都是父亲的真实写照。”刘和刚说。
2003年,为了给歌曲《父亲》制作MV,
刘和刚和制作组回到了在河泽巨野的老家。
“那段时间挺折腾的,
不过看着刘和刚能有这样的成就,
感觉非常欣慰。”
说起那段经历、刘和刚的大姐刘春玲感触颇深,
她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很穷,
经济来源都是靠父母种地,
弟弟能够“出人头地”是他们“全家都没想到的事”。
《父亲》这首歌唱出了刘和刚的真情,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这首歌发行前,
已经被他唱了很多遍。
从2002年10月份第一次拿到这首歌,
每一遍的练习,录音,直到呈现在大家面前,
刘和刚就已经唱了不下500遍。
“每一遍都有自己的体会,
每一遍都愈发的感觉父亲在心中无法取代的地位。”
刘和刚说,近20年来,一首《父亲》他至少唱了1000遍以上。
感受故乡温暖 惦念烧饼和胡辣汤
演艺事业的辉煌并没有改变刘和刚朴实、真诚的山东人个性,
“我想这都是骨子里带着的,
我的身体里流的是齐鲁大地的血液。刘和刚告诉大众网记者,
从他记事起,父母的嘴里从来没有离开过“菏泽”这两个字,
讲菏泽的邻里趣事,讲菏泽的风土人情,
“那是父母出生的地方,是父母的老家,也是我的老家。”
“虽然父母经常说起菏泽,
但是我对菏泽的印象还仅仅是停留在母亲的叙述中,
直到我第一次到菏泽。”
刘和刚回忆,14岁时,他与姥爷一起来菏泽,
“当时天已经很晚了,因为是第一次来菏泽、摸不着方向。”
在火车站下车后,面对着陌生的城市,
刘和刚爷俩不知道怎么走,只能问路。
“那位老大爷担心我们找不着路,
领着我们一路就找了过去。”
刘和刚回忆,素不相识的老大爷带着他们俩走了两个路口,
直到确定他们很方便就能到达目的地,才转身离开。
“当时感觉特别温暖,真没想到,
第一次接触的菏泽人就是那么真诚。”
菏泽老大爷真诚、朴实的形象给刘和刚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刘春玲告诉记者,刘和刚来过菏泽之后,
每到过年,他都会回巨野,
在家里呆上个10多天。
“回北京了,还老是惦念家里的烧饼和胡辣汤。”
孝敬父母是福分 恩师情意永不忘
成名之后,做客电视节目成了家常便饭,
每次上节目时,刘和刚都会讲一些他小时候的故事,
关于家人、关于朋友。
“我也是用这些事在提醒自己。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
早前我能站在大舞台上展现自己,
一切都归功于我的家人,我的朋友。”
刘和刚喜欢将这些故事比作自己人生的财富,
“奋斗的过程是眼辛的。
我想在这些回忆中找回原先的我,不忘初衷。刘春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透露,
2004年,弟弟刘和刚在北京有了房子,
便将父母接了过去。
“人不能忘本,农村的日子那么艰辛,
父母为我付出那么多,
能孝敬父母也是我的福分。”
刘和刚说,成功与失败对一个人来讲十分重要,
但是与成功或者失败相比,孝顺则更重要,
“那这个人就是连根都丢了,怎么长远地发展。”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和刚提到了恩帅郁钧剑在做客电视三套节目时,
为他现场题的叫个字一-”相刚致远”。
“我想这是老师对我的祝福、希望、鞭策和鼓励,
人这一辈子要活到老学到老,
艺术本身是不会完美的,
想走得远就要努力,我们就得加倍努力,
在追求艺术高峰的同时,做个好人。20岁时,他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
得到孟玲老师的赏识,
毕业后她又将刘和刚引荐给了蒋大为并到了北京发展。
因为家里贫穷,他从艺以来得到过很多老师的帮助,
他们不仅免费辅导刘和刚声乐,
在生活上也给予了很多照顾。
蒋大为也是众多老师中对刘和刚鼎力相助的一位恩人,
他非常看好刘和刚并对他进行了专业的辅导,
也为他提供了很多机会。
刘和刚先后参加了4次青歌赛,
可成绩总是不理想,
蒋大为也并没有放弃他,
不断的鼓励他。
他帮刘和刚报名、帮他执导训练,
就连参赛穿的衣服都是蒋大为为他准备的。
终于在第四次参加青歌赛时以一首《父亲》拿到了金奖,
才开启了事业的辉煌之路。
在电视的节目现场,
刘和刚在台上表演完之后直接跪在了蒋大为面前,
表达他对老师的多年来的栽培之恩。
之后,刘和刚先后5次登上舞台的舞台,
他也得到了众多观众的认可和赞誉。
事业成功之时,他也邂逅了他的爱情。
他的妻子叫战扬,比他小10岁,
曾参加过第59届世界小姐的比赛,
并且拿到了中国区的亚军。
两人当年同在一所学校任教,
第一次见面时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之后他们迅速发展成为恋人并很快结婚。
从相识到结婚,两人只用了94天。
婚后两人生了一儿一女,
一家四口的生活和和美美,非常幸福。
刘和刚也并没有忘记家乡父老的恩情,
他为村子里广场、安路灯、修水泥路,
用实际行动去报答他们。
对于自己的父母,刘和刚更是要加倍的感恩,
因为父母不乐意随他到北京城里生活,
由于二位之前都是忙人,
到北京后结果身体出现了三高问题。
尤其是妈妈的血压很高。
在刘和刚医生朋友的建议下,
在北京郊区租了房子和田地,
让二老“重新”过起了农村生活。
呃,你还不能不相信,二老身体半年后,
各项身体指标真的恢复正常了。
他只要有演出的空档就带着老婆孩子回家里住。
刘和刚说,如今两位老人能够健健康康的享受晚年的生活,
就是他最大的福分。
坚强的人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努力的人就一定能有好的收获,
懂得感恩的人就一定能收获完美的幸福!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