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历史悠久。元朝灭西夏后,以平定西夏、稳定西夏、西夏“安宁”之意,取名“宁夏”,宁夏因此而得名。宁夏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和用火痕迹表明,远在距今3万年前后,宁夏境内就有了人类活动。商、周时期,称为胡(北狄)、羌(西戎),后又有称为猃狁(熏育、荤粥)的游牧部落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固原南部属秦,其余地区分别为义渠、乌氏、昫衍诸戎部族的聚居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灭义渠诸戎国,将三陇大片土地并入秦国,归北地郡管辖,宁夏全境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兵北逐匈奴,在宁夏屯垦,沿黄河置县,开创了移民开发引黄灌溉农业的历史。汉代,宁夏各县先后分属北地郡和安定郡,实施移民屯垦,经济得到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宁夏地区政权更替,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发展。唐朝宁夏属关内道,次年在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境内)设大都督府、朔方节度使。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太子李亨进入宁夏,次年在灵武郡(灵州一度改郡)登基继承帝位,即唐肃宗。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蒙古灭夏,于蒙古中统二年(1261)在西夏故地设立西夏中兴等路省。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降为甘肃省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明朝设宁夏卫所屯田。清朝设甘肃省宁夏府、固原州。民国十八年(1929)设宁夏省,辖除固原地区及海原县以外的现有市、县及内蒙古的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1949年9月23日,宁夏省解放,辖区范围与中华民国时相同。1954年,撤销宁夏省,将原属宁夏省的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辖原属甘肃省的银川专区、吴忠回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及泾源县、隆德县。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所属的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5个公社并入宁夏。1979年,这些地区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