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露营记:和古人一起看星星
逛完博物馆住帐篷营地,在遗址地体会“明月松间照”之意境。这是6月24日记者在浙江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的露营“初体验”。
安吉古城是越国的重要城邑,也是秦统一后所设三十六郡的鄣郡郡治所在地。2017年,安吉古城和龙山越国贵族墓群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陆续建成近三千亩的考古遗址公园。这里有考古现场、博物馆,有原生态的田园风光,还有当下的“顶流”露营地。
八亩墩。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提供
6月24日,遗址公园内的九亩松风露营基地进入试运营。
不同于一般的晨起听鸟鸣,幕间闻蛙声,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的露营地,依托其独有的历史与文化,撑起了“诗与远方”。
“我们这里好玩的有很多,八亩墩和露营地去过没?”刚坐上遗址公园的摆渡车,司机就开始推荐。
安吉古城遗址博物馆里播放的视频,以多媒体方式让观众了解相关历史知识。童笑雨 摄
八亩墩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遗址公园内一个高等级越国贵族墓。其中出土了大量器物。无论是雕刻精细的玉冠饰、数量众多的绿松石,还是器型硕大的印纹陶、质地上乘的原始瓷,在越文化墓葬中都比较罕见,尤其是原始瓷器,反映了越国原始瓷的最高水平。
露营地即九亩松风露营基地,与八亩墩“比邻而居”。驶过一条又一条小路,绕过一个又一个弯,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安吉古城遗址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童笑雨 摄
好似一幅水墨画。这是记者到达九亩松风露营基地的第一印象。
站在大门外,透过篱笆墙,可以看到营地中郁郁葱葱、挺拔的松林,影影绰绰中有姜黄色的帐篷点缀其间。漫步其中,还能听到清脆的鸟鸣声,松影湖就在抬眼处。有的帐篷外,还有溪水环绕。不远处,就是一大片茶园。雨后,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
安吉古城遗址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童笑雨 摄
“是不是有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浙江绿郡公司负责遗址公园日常运营,其董事长孙彩霞表示,这也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为露营地取名为“九亩松风”的原因。
孙彩霞说,“松风”的“松”,既是植物的“松”,也是艺术的“松”、文学的“松”。
“落户”在遗址公园的营地,也自然比其他专注于引入旅游业态的营地多了几分文化和历史气息。
如营地的帐篷名就颇有传统诗词的意境。“松月”是记者入住的房间名。走过一条铺着石板的小路,可以直接抵达。
静坐在半开放、由木板搭建的露台上,可以看到摆渡车自河对岸驶过。这是一群从露营基地出发的游客。“去博物馆看兵马俑!”一个孩子的欢呼声从对岸传来。
事实上,他们的目的地很多元。有的是去安吉古城遗址博物馆看展,有的是去参加考古大学堂活动,或者带着孩子在八亩墩旁体验考古。
安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罗福娣表示,希望在常规的烧烤、垂钓、篝火晚会之外,让游客在营地里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氛围。“哪怕做一杯咖啡,也要是和考古相关的。”
安吉古城遗址博物馆从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借展的兵马俑。童笑雨 摄
除了体验项目多元,记者的露营“初体验”,也十分舒适。与一般露营要为公共洗手间、淋浴房苦恼而不同,这里拥有独立卫浴和空调,游客只需携带随身物品,即可入住。
一位一同参与露营体验的记者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在这里可以与山野松林一同呼吸,在篝火旁热酒高歌,小松鼠会大胆地过来跟你讨要几颗花生米。到了入眠时分,蝉鸣松风是最好的催眠曲。第二天,山林骑行、花丛瑜伽体验、烧烤派对,在这里的每分每秒都令人上瘾。
记者也在露营基地感受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夜晚和清晨。
因为房间较靠近八亩墩,白天觉得清净的松林到了晚上变得更静谧。走在长长的石板路上,只能听到蛙声和虫鸣。抬头不远处,就是龙山越国贵族墓群。
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声:“看,星星!”众人抬头,看到了城市中久违的星星。
这是来自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前的星光。也许在2500多年前,古代越国人和我们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星光虽然微弱,但一想到这儿,因为黑夜带来的一丝惊悚,突然就消散了。
露营地的早晨,也来得静悄悄。先是鸟鸣,再是不远处游客踩在树枝上的声音。拉开窗帘,前一晚黑黢黢的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也掩映在山林之中。走出营地,一路上闻到的都是泥土和青草香。慢跑经过八亩墩和龙山越国贵族墓群时,一种跨越千年的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不远处的现代建筑和黄色的土墩,形成了历史和现代的交汇。
“此后,八亩墩将对外开放,游客站在玻璃栈道上,就能看到遗址全貌。”在孙彩霞的构想中,这将是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新的“打卡点”,也是露营基地与历史文化新的连接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