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重庆市直辖27周年之际,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力争通过3年努力,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和示范价值的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廊和4条区域特色鲜明、覆盖范围广泛、深受群众欢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带。
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发展有需要
为何与四川省委宣传部积极探索川渝两地精神文明建设交流合作新模式?
重庆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背景——
一是总书记有号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总书记在考察重庆时指出“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川渝两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引领和根本遵循。
二是党中央有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为川渝两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擘画了工作蓝图,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是发展有需要。今年1月,中央文明办召开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川渝两地山水相依、文脉相通、人文相亲、经济相融,毗邻地区经济体量大(GDP总量1.74万亿)、辖区面积广(5.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多(2344.6万人),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有着强烈的合作需求和广泛的合作基础。
在文旅融合方面,川渝两地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已互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每年互访游客超过1亿人次。
在区域合作方面,川渝两地人民心融在一起,劲使在一起,汗流在一起——四川泸州市和重庆永川区、江津区三地联合编制印发《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共同制定和推动89项年度重点任务。日均开行1.45趟次,全年发送标箱2.65万个,发运量68.66万吨——这是2023年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高频开行的“成绩单”,高效运输得益于“万达开”地区加强联动,消除阻碍统筹发展壁垒。四川资阳与重庆大足都以石刻(石窟)闻名,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让两地“抱”得更紧,近年来两地已联合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惠民、体育运动、文物保护等文明实践活动近100场。
据了解,今年4月以来,重庆市委宣传部组队分赴川渝毗邻地区多个区县、镇街、村社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掌握实际情况,把握发展趋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川渝两地协同商定完善方案。撰稿过程中,同步征求中央宣传部和重庆市13个区县、四川省6个地级市的意见建议,对方案再次进行完善,最终形成《方案》。
文明实践常交流、勤互动,两地群众得实惠、享文明
记者了解到,川渝两地将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内容,结合川渝毗邻地区实际,提出深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大力弘扬社会主流价值、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广泛开展社会互帮互助等五项重点任务。此前两地毗邻地区文明实践已有诸多交流互动,本次川渝携手将推动川渝两地精神文明建设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3月4日,在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重庆永川区、四川泸州市联合举行2024年“学雷锋活动月”暨“文明行为促进月”活动。来自永川、泸州两地的35支志愿服务队伍为当地群众进行义诊、理发、反诈宣传等志愿服务,吸引近万人参与。近年来,永川、泸州两地发挥地缘相近、人脉相亲、经济相融优势,组建各种联合志愿服务队伍,开展联合治安巡护、助农增收、生态环境保护、农事互助等志愿服务。
“许多志愿服务,我们村里都参加了,大家齐心协力干实事,共同发展互帮助。”泸州市泸县百和镇四合村村民尹德平说,作为川渝毗邻地区的一分子,无论是方言的相似,还是婚姻、饮食、文化的共通,都让大家在日常交流中倍感亲切,“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是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联系,让川渝两地群众在精神文明层面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