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
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
——吴华坚委员(代表学习和文史委)的发言
汕尾,以海立市以港立市,海洋资源禀赋,拥有全省第一的海域面积(2.38万平方公里),全省第二长的海岸线(455.2公里),国家首批开放的12个甲等良港之一(汕尾港),全国最大的天然潟湖(品清湖)……海、湖、港、湾兼备,鱼、虾、蟹、贝丰饶,古书《异物志》以“南海物丰,年年富饶”记载。我区作为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我市的海洋资源中心,因地制宜,发掘我区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建设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是我区沿海村镇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海洋经济,建设美丽家园,留住美丽乡愁的重要手段,是我区实现“四大提升”,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重要举措。
一、建设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的优势和现状
(一)优势。我区南濒南海,海陆资源丰饶,有传统渔场3万平方公里,盛产鲍鱼、龙虾、石斑、鲳鱼、海胆等100多种优质高档水产品,沿海滩涂10万亩,有对虾、牡蛎、鲍鱼等海养基地。海洋区位独特,距国际航线12海里,是粤东沿海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风光旖旎,素有“粤东黄金海岸”之称。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沙坑文化),就有先民依海而居,渔猎种植,生息繁衍。当代汕尾继承和发展了沙坑文化的优秀海洋文明,在近海农业、渔业、手工、制盐、捕捞、养殖、餐饮、文学、戏剧、民俗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海洋特点,并且影响和带动了先进文化的传播。古朴、纯真、善良、勤劳是我们深厚海洋文化底蕴的基调;蓝天碧海、青山绿畴、奇峰异石是我们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古今相承、精美绝伦,巧夺天工是我们海洋特色人文状况和景观的总体体现。
(二)现状。我区虽是海洋资源大区,但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严重,发展空间日渐萎缩。临海、临港工业和城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挤占了海洋渔业的发展空间,近海海洋生态整体恶化,传统养殖区域受到严重冲击。沿海村落人去楼空,传统海洋文化日渐凋零。海洋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度缓慢,建设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的意图还不够明确。
二、建设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的意义
(一)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作出的高瞻远瞩战略。广东因海而兴、因海而富,在经济新常态下,我省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新时代加快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粤东西北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提出将打造一批以沙滩、滨海湿地、海岛等为特色的海洋小镇,和一批渔业开发型、渔业文化型、休闲渔业型等多种模式的特色渔村。至2020年,我省将建设60个海洋特色小镇和150个特色渔村。我区濒临大湾区,地处沿海经济带腹地,建设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是汕尾奋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汕尾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是汕尾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加快沿海经济带的科学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二)是实现我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新需求。我区村镇大都依海而立,大力打造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可以藉此吸纳我区临海渔区和乡村劳动力就业,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带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促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渔业转型升级、城市文明向沿海乡村扩展,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区扩容提质,提升经济和文化首位度的需要,对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城市形象,打造经济强区,及至汕尾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三、建设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的建议
(一)科学引领,规划先行。要陆海兼顾统筹,充分依托我区丰富的海洋资源,以乡村振兴战略、汕尾渔港的改造、沿品清湖人居环境的提升、马宫国家中心渔港的建设、海洋高新经济产业园区的兴办等核心项目为主线,结合省滨海旅游公路的建设,串珠成链,打造汕尾味道浓郁的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建议区委、区政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针对我区沿海村镇开展调查论证,制定建设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的科学发展规划。
(二)因地制宜,有序发展。要以汕尾得天独特的滨海海洋资源为依托,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模式,从渔业产业、设施、产品、资源、文化、乡风民俗、村容景致着手,差异化挖掘和利用以海洋产业、汕尾传统渔村建筑和渔业聚落、渔业习俗、海洋历史文化、渔业信仰与文学艺术、海洋资源环境认知和保护等特色,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明显的海洋文化小镇和美丽渔村。建议先集中精力挑选几个海洋资源丰富、产业特色明显、投入少见效快的亮点,紧抓如红草辰洲的产蚝制蚝、红草梧围的湿地观光和咸水稻、马宫金町的海洋度假、马宫渔港的远洋作业和生猛海鲜、凤山小岛村的海湖捕蟹、东涌石洲的海盐生产和浅海作业、捷胜沙角尾的海胆美食等特色资源,着力打响汕尾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品牌,通过品牌带动我区沿海乡镇全方位发展,目的就是要把我区乡镇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富美和谐的幸福家园。
(三)坚持特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在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建设中,要以我区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和人文资源禀赋为核心,把涉海特色产业做精、做优、做强,使其成为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的亮点和景点。要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控制和减少近海捕捞,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捕捞业、沿海种养业、深蓝海洋牧场、海产加工业,大力发展资源占用少、集约化程度高,养殖过程能够有效控制的工厂化养殖。要创新海洋产业,要不断做大做强原有海洋渔业和产业品牌,致力打造如全国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全国交易量最大的带鱼交易市场、全国品质最好的蚝、海虾、青蟹养殖加工销售基地等国内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海洋渔业产业特色名片,更好发挥其在宣传特色海洋产业、吸引投资、吸引商贸、吸引游客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渔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发展精致渔业、休闲渔业、特色渔业,推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要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大对休闲渔业的支持力度,拉长渔业产业链条,提升休闲渔业体验、观光和文化传承功能。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培育建设特色精致渔业园区,构建渔业变产业、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精品的现代渔业发展体系。
(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提供金融支撑。要在建设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中充分利用我市紧邻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突破和快速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要发挥资本市场在美丽渔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鼓励镇企、乡企结合,推动产业合作社的建设,大胆采取各种融资模式,为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建设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要健全财政税收扶持机制,该扶则扶,可免则免。
(五)广泛参与,共建共治。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作为一种产、乡、人、文一体化的新型乡镇和美丽乡村新实践,必须全方位发挥政府、企业、民间各方的积极性和作用。一方面,要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要大力引进技术人才,依托省内外的海洋和农村发展的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充分发挥其智囊作用,着力为我区涉海村镇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要吸引广大旅外乡贤积极回乡创业兴业,建设美丽家乡。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民间智慧和市场主体作用,让企业和民间参与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的设计、规划、建设、管理等过程,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美丽渔村的健康发展。要在海洋特色小镇和美丽渔村建设中加快推进渔村危房改造及村容整改,完善渔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沿海村镇生活条件。加强渔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布局大小渔港规划,根据需要建设渔用码头、休闲渔业码头、海产交易市场、海产加工园区等相关配套设施。逐步实现渔村改造、渔港升级、渔民转产转业的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发言者系共青团东涌中学委员会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