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8日至11日,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简称“广东旅博会”)在广州举行。以此为契机,方塘智库和广东省旅游局联合推出“广东旅游的新价值时代”系列研究文章,对广东旅游业展开多维度的系列研究,样本化表达,全球化视野,以广东旅游洞察和研判全球、全国旅游发展现状和趋势。
文|李亚蝉(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许伟明(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旅游无疆。今天的旅游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的多元、综合、跨界特点变得越来越明显。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5年第一次提出“旅游+”概念。旅游业具有日益增长的拉动力、整合力和提升力,在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与相关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优化提升相关行业和领域价值。
而在国家层面,旅游已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
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旅游需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个性化。而“旅游+”,通过旅游和不同产业、行业的连接、融合,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旅游业态、模式、产品,正好迎合了大众旅游的时代趋势。
今年广东旅博会上,首次设立“旅游+”主题馆,展示了“旅游+体育”“旅游+金融”“旅游+教育”“旅游+医疗”等旅游跨界等方面的成果及产品。
“旅游+”将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催化、集成作用,加快培育高端休闲度假、养老养生、时尚休闲、文化创意等多元化旅游新业态,拉长旅游产业链,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将“旅游+”阐释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旅游+”并不是旅游和其它产业的简单相加,而应该加出新的东西来。那么,旅游到底要加什么,又怎么加呢?方塘智库研究认为,结合广东正在进行的实践,“旅游+”主要可以从资源、产业、工具等层面进行阐释。
旅游+资源=新的旅游产品
方塘智库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的最常见模式。其突出表现是,将原本和旅游关系不是特别大、但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资源加以利用,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并产生出新的旅游产品。通过对广东旅游的研究,旅游+资源主要加的是文化、生态、海洋等,但也远远不限于此。
第一,“旅游+文化资源”。
在具体的旅游开发实践中,广东各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旅游+”策略。比如广州通过“旅游+文化”开发深入进行岭南传统文化的再发掘。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为契机,广州、汕头、潮州等海丝城市通过“旅游+海丝历史文化”,打造各自独特的旅游新产品。清远、韶关、河源为代表的粤北城市,则将通过“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湖泊”,发展乡村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在实施“旅游购物提升工程”中,特别强调了“旅游+老字号”的模式,加大对老字号纪念品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提升广东传统旅游商品知名度和品质。
广东国际旅游博览会从2015年起开始设立“老字号”馆。皇上皇、致美斋、王老吉、虎头电筒、鹰金钱、第一福首饰、宝生园等一大批老字号亮相,受到参展观众的热捧。
在今年的旅博会上,除耳熟能详的广东老字号企业外,还将有北京、天津、海南、福建等省市的老字号参展,共同探讨老字号企业与旅游产业如何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发展、共创双赢。
第二,“旅游+生态资源”。
生态资源是粤西、粤北等地区发展旅游的最重要的资源禀赋。在相关规划中,广东致力于打造在粤北地区打造“南岭生态休闲旅游区”。该区域主要包括韶关、清远两市,依托南岭生态发展区特色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开发生态旅游、温泉养生、森林山地度假、少数民族风情游、漂流、登山探险、花卉旅游等旅游产品。
广东希望加快温泉、漂流、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观光、少数民族风情等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并寻求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模式的创新突破。
第三,“旅游+海洋资源”。
海洋旅游是广东旅游的重要板块。“十三五”期间,广东将打造“粤西百越风情滨海旅游区”,依托绵长的黄金海岸线、热带―南亚热带气候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百越文化,广东致力于开发滨海度假、暖冬旅游、生态旅游、温泉养生、海丝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
在粤西,广东将加快湛江军港五岛一湾、徐闻珊瑚旅游区、冼太故里旅游区、鸡笼顶―马跪大草原、茂名鳄鱼基地、南海一号海丝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增强粤西滨海各市旅游产品的互补性与差异性。另外,广东还将以“湛江国际旅游半岛”为桥头堡,积极融入环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形成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与东盟的旅游经济走廊,建设辐射大西南的滨海海岛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业=新的旅游业态
“旅游+产业“,是指旅游和已有的成熟产业之间的融合。方塘智库认为,这种融合不仅能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最后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两种产业交融的新的产业形态。广东的“旅游+产业”,主要表现为+工业、+地产、+农业、+地产等等。而且越来越多的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和旅游的融合正在成为转型的重要路径。
第一,“旅游+工业”。
广东鼓励依托工业专业镇村通过“旅游+工业”发展工业旅游。
近年来中山市着力探索并推动新业态旅游的发展,工业旅游凭借其创新性、趣味性、体验性等独特魅力成为新业态旅游产业链上一道靓丽风景线。2015年中山正式启动“工业旅游月”。在今年的“工业旅游月”,厨邦酱油博物馆、咀香园、伊泰莲娜、多美化工和菊城酒厂等9个上规模的工业旅游点,集结于红博城分别开展内容丰富、亮点纷呈的工业旅游活动。
方塘智库认为,广东正在经历一轮产业转移升级,“腾笼换鸟”不断推进,原本的较低效率低制造业工厂陆续迁移离开,将有遗留下来大量的厂房等空间。尤其留下来的厂房,其实是过去30年广东制造业的空间遗产,加以适当的利用,有可能变成打造出“工业遗产游”。
第二,“旅游+地产”。
深圳华侨城以“旅游+地产”的核心竞争优势,提出“文化+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和“旅游+互联网+金融”补偿模式的双驱动创新发展模式。未来,华侨城拟在全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