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宁陕县是革命老区,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长征西进东返、鄂豫陕特委和红七十四师创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以及三五九旅转战宁陕、十五旅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等,在宁陕境内留下了大量革命足迹。全县共有革命遗址遗迹19处,遍及8个镇,按历史时期划分:土地革命时期14处,抗日战争时期2处,解放战争时期3处;按类型划分 :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6处,革命领导人故居1处,纪念设施2处;按区域划分:城关镇2处,龙王镇2处,四亩地镇5处,皇冠镇1处,新场镇1处,江口回族镇5处,金川镇2处,广货街镇1处。这些革命遗址遗迹见证着党领导宁陕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现将19处革命遗址遗迹按时间顺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大家,以此激发我们热爱脚下这片热土、传承革命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爱党、爱国、爱家乡”的革命情怀,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走红军路、缅怀革命先烈、传颂红色故事、保护红色遗迹,使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参考资料:《中共宁陕党史(1921-1978)》《2010年、2017年革命遗址普查资料》
整理人:宁陕县档案史志馆 陈兵
1、红军攻打老城旧址
红军攻占宁陕县城纪念碑
拍摄地点:宁陕县城关镇老城墙西门 拍摄人:陈郁聪
拍摄时间:2024年3月
时 期:土地革命
时 间:1935年2月27日、1935年12月27日
地 点:宁陕县城关镇老城村(时为国民党县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关口5公里。
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陕厅故城)
关键词:第一次:1935年2月27日拂晓,红二十五军攻入县城,消灭县保安团一部,镇压恶霸和大地主,没收5户大财主粮食、衣物,召开群众大会分发给贫苦群众,据城三天,首次解放宁陕县城,后红二十五军离开县城继续西进。第二次:1935年12月27日拂晓,红七十四师远程奔袭,攻占宁陕县城,全歼敌保安队三百多人,击毙伪县长剧文绍,郑连顺烈士在战斗中牺牲。部队驻城8天,发动群众、开仓分粮。此次攻占宁陕县城壮大了红军队伍,沉重打击了敌保安团,扩大了红军影响。
2、柴家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修缮后的柴家关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拍摄人:廖代俊 拍摄时间:2023年3月
时 期:土地革命
时 间:1935年3月下旬
地 点:宁陕县四亩地镇柴家关村蒋家院子,距离四亩地镇政府12公里。
保护级别: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关键词:红二十五军相继攻克宁陕和佛坪县城后,1935年3月下旬按照华阳会议精神率部东返,从华阳、佛坪向东翻越天华山到达宁陕县四亩地柴家关,部队在此休整三天,没收大地主150石粮食,一部分留作军用,一部分救济穷人。正值春耕大忙,部队一面支援群众开展生产、担水劈柴,一面开展革命宣传。部队纪律严明,受到群众欢迎和爱戴。军中”七仙女”之一的护士班班长曾纪兰在此病逝。
3、鄂陕特委两河会议旧址
拍摄人:陈兵 拍摄时间:2024年3月
时 期:土地革命
时 间:1935年8月底
地 点:宁陕县皇冠镇南京坪村(原油坊坪村)卢家花屋,距离皇冠镇政府4.2公里。
保护级别: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关键词:1935年8月,鄂陕特委郑位三在此截获一份《西京日报》,得知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为适应变化的新形势,鄂陕特委在此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斗争去向问题。会议确定继续在陕南坚持斗争,寻找豫陕特委。会议在未获取上级指示的情况下,正确执行了省委的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9月9日,鄂陕特委、豫陕特委召开联席会议合并为鄂豫陕特委(又称陕南特委),10月6日,在商南县碾子坪,合编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陈先瑞任师长。
4、竹山乡农协会旧址
拍摄人:陈郁聪 拍摄时间:2024年3月
时 期:土地革命
时 间:1935年11月--1936年
地 点:宁陕县江口回族镇竹山村(原新铺村)储家院子,距离沙小路12.4公里。
保护级别: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关键词:中共鄂豫陕特委、红七十四师成立后,决定从山阳到镇安、柞水、宁陕等县建立新的根据地。1935年11月,师政委李隆贵在游击区菩萨店(现镇安县月河镇境内)建立区苏维埃政府,辖宁陕县的竹山、黄金、小川、丰富、沙洛5个乡和镇安、柞水县部分地区。同时,建立了行使乡苏维埃政府职能的竹山、黄金、小川3个农民协会。农协会设有会长、副会长、武装部长、妇女主席等干部。竹山乡农协会会长为段明清。乡农协会在区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政策,掩护红军伤病员、掉队战士和支前工作。1936年“西安事变”后,红七十四师离开陕南,农协会停止活动。
5、黄金乡农协会旧址
拍摄人:李子兵 拍摄时间:2024年3月
时 期:土地革命
时 间:1935年11月--1936年
地 点:宁陕县金川镇老庄村姜家院子,距离沙小路2公里。
保护级别: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关键词:黄金乡农协会会长胡医元,农协会还设有副会长、武装部长、妇女主席等干部。黄金乡农协会由红七十四师给了36条步枪组织游击队,在区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参战支前。姜家院子房屋大门边书写有“土地就是刮金板,分下土地好生产”“年关穷人不还富人的钱”“严禁地主非法转移土地财产,违者依法惩办”等大幅标语。1936年“西安事变”后,红七十四师离开陕南,农协会停止活动。
6、小川乡农协会旧址
拍摄人:廖代俊 拍摄时间:2021年6月
时 期:土地革命
时 间:1935年11月--1936年
地 点:宁陕县金川镇小川村何家院子,距离金川镇政府2公里。
保护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小川乡农协会会长何义清,农协会还设有副会长、武装部长、妇女主席等干部。乡农协会在区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政策,掩护红军伤病员和掉队战士,做好物资供应、支前等工作。1936年“西安事变”,红七十四师离开陕南后,农协会停止活动。
7、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拍摄人:廖代俊 拍摄时间:2021年6月
时 期:土地革命
时 间:1935年12月初
地 点:宁陕县广货街镇北沟村(原丰富乡猴子坪村)龙王庙,距离广货街镇政府20公里。
保护级别: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关键词:猴子坪是鄂豫陕特委和红七十四师经常休整的地方。1935年12月初,红七十四师取得青铜关伏击胜利后再次到丰富乡,建立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毛老幺任主席,汪本善、李春芳任副主席。猴子坪乡下辖丰富、沙洛两个乡,七个自然村,方圆140多平方公里,2000多人口,是鄂豫陕特委直接领导下最活跃的一个乡政权。乡苏维埃政府在丰富乡龙王庙办公,大庙门壁上写的“猴子坪苏维埃政府”直到1958年仍依稀可辨。乡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汪本善领导北沟农民群众建立抗捐军,后编入红七十四师。1936年初,红七十四师在这里建立了联络站,负责接待过往红军,安排救治伤病员,帮助红军侦察敌情,支援前线。猴子坪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活动、遭到国民党部队多次“围剿”,苏维埃政府主席毛老幺等10余名干部和群众先后被杀害。1936年12月,中共鄂豫陕特委离开宁陕县后,停止活动。
8、鄂豫陕特委及宁佛(周)工委旧址
拍摄人:廖代俊 拍摄时间:2021年6月
时 期:土地革命
时 间:1935年12月中旬-1936年底
地 点:宁陕县四亩地镇四亩地街原“黄州会馆”。
保护级别: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关键词:1935年12月中旬,鄂豫陕特委(陕南特委)在四亩地召开会议,研究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问题。会议决定在宁陕、佛坪建立新的中心区根据地,作为红七十四在西部活动的落脚点。 在四亩地成立了中共宁佛工委,后根据工作开展范围扩大,变更为中共宁佛周工委。成立了宁佛独立团。以四亩地为中心领导宁陕、佛坪两县人民开展土地革命和群众工作。1936年底,“西安事变”爆发,红七十四师撤离陕南后,停止活动。在此坚持革命斗争一年零一个月。
9、宁陕县土地委员会旧址
城关镇贾家营(原贾营乡政府驻地)航拍图
拍摄人:廖代俊 拍摄时间:2021年6月
时 期:土地革命
时 间:1935年12月29日
地 点:宁陕县城关镇瓦子沟村,距离县城关口13公里。
保护级别: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关键词:红七十四师攻下宁陕县城后的第二天,鄂豫陕(陕南)特委,在贾营成立宁陕县土地委员会开展土地改革,建立基层政权和赤卫队,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扩大红军,为无地少地的农民划分土地,并给地主也分了一份土地。土地委员会实为宁陕县苏维埃政权机构,驻地在瓦子沟口私塾学校内。一名攻打老城的负伤战士在此牺牲。
10、江口乡农协会旧址
江口回族镇高桥小学
拍摄人:廖代俊 拍摄时间:2021年6月
时 期:土地革命
时 间:1936年3月20日--1937年3月
地 点:宁陕县江口回族镇高桥村药王坪,距离江口回族镇政府15公里。
保护级别: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关键词:1936年3月17日,鄂豫陕特委、红七十四师从太白山敌人结合部胜利突围,到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东江口休整。于1936年3月20日,成立江口乡农协会,农协会机关驻地江口乡药王坪,辖区为宁陕县江口乡,隶属中共鄂豫陕特委领导。乡农协会领导成员由红七十四师留守人员和地方农民组成,选举产生了主席、书记和委员、妇女主席。农协会下辖25个自然村,贫苦农民大多入会。农协会协助部队带领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和抗捐、抗丁斗争。红军离开东江口时,独立一团司务长汪良安因病留下,协助农协会工作。1937年3月,汪良安被杀害,协会停止活动。
11、东江口抗日抗捐军驻地旧址
拍摄人:段登斌 拍摄时间:2024年3月
时 期:土地革命
时 间:1936年4月
地 点:宁陕县江口回族镇江河村曹家院子(水井庵),距离江口回族镇政府2.5公里。
保护级别: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关键词:抗捐军前身是宋登贤领导的“神团”,一面生产、一面打土匪,维护地方治安,先后受到红二十五军和红七十四师影响,接受革命思想。1936年4月,鄂豫陕特委(红七十四师)再次返回东江口,在柞水县遇到宋部,特委书记郑位三接见宋登贤向其讲解共产党和红军的抗日主张,宣传统一战线政策,提倡联合起来,共同对敌,宋登贤诚恳要求加入红军,红七十四师同意将宋部改编为抗捐军,归红七十四师指挥,为红七十四师的外围组织。1936年8月,部队发展到400人,驻扎于江河安沟。1936年12月上旬,正式编入红七十四师序列为补充团,宋登贤任团长,后随红七十四师北上抗日到达延安。
12、新场红军标语遗址
宁陕县新场镇花石村韭菜坪张世林旧宅
照片宁陕县档案史志馆 拍摄时间:2009年6月
时 期:土地革命
时 间:1935年10月-1936年期间
地 点:宁陕县新场镇花石村韭菜坪,距离新场镇政府6公里。
保护级别: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关键词:标语内容为“红军是抗日抗捐分土地的军队”,落款为:“第六团政治处(红七十四师)”,该标语是宁陕仅存的众多红军标语之一,是红军宣传共产党和红军政策主张、教育群众、分化震慑敌人的重要方式和有力武器,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普查时已无法辨认,残墙已经倒塌。留存照片和在原址立碑。
13、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旧址
修缮后的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
拍摄人:陈郁聪 拍摄时间:2024年3月
时 间:土地革命
时 期:1935年12月--1937年1月
地 点:宁陕县龙王镇龙王庙(现龙王镇政府对面)
保护级别: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关键词: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由中共西北特别支部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主要由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所属的陕西警备第二旅沈玺亭团几次起义的人员组成,以何振亚(何继周)部为基础的陕南游击纵队改编而成。1935年12月11日夜,何振亚领导在引驾回起义,成立“陕南游击纵队”,1936年8月9日,在中共西北特支领导下,成立“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1937年初,北上与红十五军团会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警卫团投入抗日战争。余部继续在陕南开展活动。“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同红七十四师配合,在陕南开展革命斗争一年,共同巩固和发展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陕南唯一整建制投入抗日战场的部队。
14、何振亚故居
改建后的何振亚故居
拍摄人:张鸿 拍摄时间:2024年3月
时 间:1913年8月--1978年10月
地 点:宁陕县龙王镇中华村绿烟沟北沟组,距离龙王镇政府9公里。
保护级别: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关键词:何振亚(原名何继周)是“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主要创建者。1913年8月出生,1927年在县立高小读书,1930年底在汉阴高小毕业,后参加保甲队;1932年从杨虎诚十七路军步兵军官学校毕业后,编入安康绥靖军。何振亚受进步思想影响,经过筹划,于1935年12月11日,在引驾回领导起义;1936年8月,在中共西北特支领导下,成立“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与红七十四师并肩作战;1937年初,奉命北上与红十五军团会合,3月,在甘肃庆阳驿马关编为红十五军团警卫团,何振亚任团长,投入抗日战场。解放后,何振亚先后任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参谋长、东北军区空军参谋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空军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8年10月病逝于北京,享年65岁。
15、宁陕县四亩地党支部旧址
修缮后的四亩地党支部旧址
拍摄人:廖代俊 拍摄时间:2021年6月
时 期:抗日战争
时 间:1938年12月--1940年6月初
地 点:宁陕县四亩地镇四亩地村(原四树坪村)里长沟,距离四亩地镇政府5公里。
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四亩地党支部是直接隶属于中共安康地委领导的宁陕县第一个党支部。1938年11月,彭易乾、王培伸按照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指示,到宁陕县四亩地开展革命活动。1938年12月,在中共安康地委书记刘文彬和宣传部长李开藩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共宁陕县四亩地支部,彭易乾任支部书记兼组织工作,王培伸分管宣传、统战工作。支部活动期间,接收了彭易恒、何子强入党。1940年6月初,遭国民党破坏停止活动。四亩地支部建立后,历时1年7个月,在发展党的组织、联络各界人士、准备开展装斗争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在当地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16、四亩地汉南交通站旧址
拍摄人:陈郁聪 拍摄时间:2024年3月
时 期:抗日战争
时 间:1939年至1940年
地 点:宁陕县四亩地中街
保护级别: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关键词:1939年至1940年,陕西省委与汉中地下党的交通站,担负省委与汉中地下党的联络任务。1939年初冬,省委刘文彬在四亩地支部彭易乾配合下,建立“汉南交通站”。许明月担任交通员,以摆摊经商往返洋县、城固贩卖为掩护,在汉中与省委之间传递情报。期间,参与四亩地党支部的活动。1940年6月,四亩地支部被破坏,交通站也停止活动。
17、江口烈士陵园
拍摄人:段登斌 拍摄时间:2024年3月
时 期:解放战争
时 间:1946年8月10日
地 点:宁陕县江口回族镇江镇村(周家坪吊楼堡上)
保护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1946年7月中旬,中原突围部队王震将军率领三五九旅和干部旅到达陕南。为揭露国民党当局“真内战,假和谈”阴谋,8月7日,中原军区派和谈代表(干部旅旅长张文津、政治部主任吴祖贻、军区干部毛楚雄三同志),在向导肖善义(1993年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带领下,前往西安谈判,从镇安县杨泗庙出发,10日途经宁陕县江口时,被国民党胡宗南部六十一师一八一团扣押、秘密杀害。1984年12月4日,查清三烈士的遇难经过,将烈士遗骨予以安葬;1986年8月,宁陕县委、县政府举办“纪念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牺牲四十周年活动”,8月10日,在江口中学(现江口小学)操场召开纪念大会,宁陕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江口将烈士遗骨重新安葬,修建烈士陵园,立碑纪念。1987年6月,三烈士陵园动工修建。1994年12月13日,烈士陵园被批准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宁陕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8、林口子战斗地遗址
林口子烈士墓(2021年12月迁移至江口烈士陵园)
拍摄人:廖代俊 拍摄时间:2021年4月
时 期:解放战争
时 间:1946年8月11日
地 点:宁陕县四亩地镇太山坝村(林口子以北牧童沟口李家湾),距离四亩地镇政府27公里。
保护级别:未定
关键词: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在此突围牺牲14名烈士(其中有一名女战士)。中原突围部队三五九旅在陕南的活动,严重威胁到国民党胡宗南部大本营西安和陕南重镇汉中,遭到胡宗南20个团兵力追剿。1946年8月初,为摆脱国民党胡宗南部的围追堵截,中原突围部队三五九旅在中原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王震的率领下,决定出宁陕关口进至佛坪地区,摆脱敌人围剿,向西发展。1946年8月7日,从镇安县出发,进入宁陕县,经过宁陕继续西进。三五九旅以七一八、七一九团和旅直机关为南路,七一七团为北路。8月9日,七一七团在三五九旅副旅长徐国贤率领下,行进至宁陕北部的新场,10日到达里槽沟,11日到鸡公岭。部队进入林口子狭长山沟,在后有追敌国民党一二三师,前有迎敌胡宗南部十七师八十四旅二五一团的情况下,英勇突围,夺取生路。成功突围后,向北转移,翻越秦岭,离开宁陕,进入户县(现鄠邑区)、周至境内。
19、中共东江口中心县委旧址
拍摄人:谢 力 拍摄时间:2024年3月
时 期:解放战争
时 间:1946年10月17日--10月22日
地 点:宁陕县江口回族镇上街(现江口小学院内)
保护级别:未定
关键词:王震率领中原突围部队三五九旅撤出陕南后,中原局命令十五旅全部转移至陕南、豫西发展,加强豫鄂陕边区西部的革命根据地工作。1946年9月下旬,鄂豫陕边区党委决定成立第五分区,王海山任司令员,汤成功任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五分区成立后,将所辖部队改编为三个支队,在柞水、镇安、宁陕、佛坪与敌周旋,主要任务是牵制敌人。根据形势变化,五分区计划以宁陕县东江口为中心建立第五分区武装及政权。10月上旬,豫鄂陕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王海山率主力部队,经山阳、镇安仁河口、安康县马坪、宁陕县铁炉坝,直指宁陕县东江口。10月16日,全歼洵江乡公所和一个保安中队;10月17日,第五地委在东江口小学操场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中共东江口中心县委、东江口中心县政府,李震远任县委书记,陈任远兼任县长,组建游击大队;10月22日,遭国民党大规模进攻,中心县委、县政府撤离东江口,继续在安康、商洛边境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使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