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应城市东马坊地区涌现了大批乡土诗人和作家,作品登上国内外400余家报刊,仅全国级诗文奖就获得过60多次,文学专著就出了数十本,被称为“东马坊现象”。
【东马坊镇标 希声】
东马坊作为应城工业重镇,经济繁荣,文化事业空前活跃,文学创作之风尤其浓烈。
近年来,东马坊地区涌现了刘碧峰、南飞、李汉超、曹柏青、夏华元、陈喜华等一大批乡土诗人和作家。相继突破《诗刊》、《词刊》、《星星》、《散文诗》等纯文学期刊,发表诗文4000余首(篇);获全国诗文大赛奖励60余次;出版《一盘下酒菜》、《远海的天籁》、《守望家园》、《马啸西风》等专著数十本;文学界称之为“东马坊现象”。
【东马坊驿中社区】
诗人南飞笔耕不辍,在400余家报刊发表新诗、歌词、散文诗3000余首,出版诗集《红珊瑚》《远海的天籁》等,诗作获省级以上奖励35次。
诗人李汉超已在全国80多家报刊发表诗文1000余篇(首),曾获全国首届“海东诗歌奖”、《辽河》“青年文学奖”,已出版诗集《恋语无悔》《岁月无尘》等专著。
散文作家曹柏青曾获《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征文一等奖。
在他们带动下,方东明、曹翠芳、朱荣宽、吴厚雄等后起之秀,也佳作不断。
【府河东马坊段 网友“清平乐”】
东马坊办事处非常重视扶持文艺创作,有一年曾拿出6800多元,奖励南飞、曹柏青、曹翠芳、周应军等16人。鼓励这些文化人为东马坊多作贡献。
【大郑村连心塔 网友“清平乐”】
东马坊文教之风浓厚。2010年,东马坊初中郑洁芳老师之子郑欢,被保送中国科技大学。此前,东马坊初中曾涌现出三名保送生:程进新、周知星、褚世敢,分别被保送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应城名校东马坊初中】
东马坊是个只有几万人的小镇,却涌现出数十位较有影响力的乡土作家。他们的写作充满泥土气息,体现出作者对生命、大地的一种沉思与追问。
东马坊现象□李佳剑东马坊文坛是寂寞的,同时也是热闹的。这是我的感觉。其实,圈内人士对东马坊文学创作成就有很多说法:舒企春先生说,东马坊有一个了不起的作家群。作家李守义曾提到过“东马坊文坛四杰”。作家赵金禾也谈起过“东马坊三驾马车”。 【东马坊曹大铁路道口,是孝感区域内唯一尚存的铁路道口】 东马坊作为一个乡镇,其区域性的文学创作如此活跃,确实不多见。但“东马坊现象”究竟是什么?李汉超一句话说得很贴切:“东马坊现象,是对东马坊地区文学创作活动的一种概括。” 【东马坊化工俱乐部广场前雕塑】 东马坊俗称古皮洼,当地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古皮洼,古皮洼,三个人走路两个人怕,媳妇接不到,姑娘也愁嫁。”在那种生存状态下,人们恐怕很难寻觅到文学的影子。如今的东马坊经济繁荣,工业发达,人气旺盛,文化事业空前活跃。于是有了创作的环境,有了创作的源泉,所以东马坊文学创作活跃且富于成果,这是历史的必然。 【东马坊化工俱乐部】 了解东马坊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一个十分活跃的乡土作家群。他们之中的代表人物南飞、李汉超、曹柏青、方东明,在孝感文坛都是排得上座次的。在他们的旗帜下,一批后起之秀也不断成长。难以割舍的文学情结,使他们聚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特的群落。在这个群体中,先后有20多位乡土作家在东马坊这片文学的沃土上诞生,或接受过这里文学氛围的洗礼。 【东马坊鸟瞰】 东马坊文人决不孤芳自赏,也不闭门造车。他们周围,聚集着一大批支持、理解、鼓励他们的普通人。东马坊文人肯交朋友,也善交朋友。各省市文学期刊的老师,只要是和他们有过接触,都知道他们心诚:对文学心诚,对人坦诚。他们的脚一踏上东马坊的土地,就毫不犹豫地站到了东马坊文学的旗帜下。在浓烈而纯洁的文学氛围里,他们有了十分丰厚的收获。 【东马坊鸟瞰】 所以,东马坊的文学创作,在应城在孝感地区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是理所当然的。东马坊现象,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为人们所探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东马坊现象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里除了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有这样一群人,有这样一种精神。文学是孤独而寂寞的。文学的节拍,虽然与社会发展的节拍共振,但文学的发展与繁荣,也往往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更依赖于精神。 【东马坊鸟瞰】 而东马坊文人就有这样的精神。他们站在社会边缘,在社会转型期的嬗变与阵痛中,坚韧地守望道德,守望精神,守护着心灵的一方净土。他们来自基层,扎根在基层,生存境况清贫,但精神世界丰富。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灵魂和心血写作,体现了人文关怀,社会情结。 【东马坊鸟瞰】 李汉超的诗,不仅具有浓厚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而且视角独特,不论是点击社会焦点还是关注社会的热点,都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表现出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李汉超 读诗人李汉超的诗,能在朴实中找到对生活的热爱,容易对故土突生崇敬之情。比如《十三香》:“我们湾前头,引来了一只金凤凰,它的名字叫十三香”,诗人热爱生他养他的故土,把家乡的地理环境向世人展示,让家乡以全新的面貌招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