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四十载 砥砺奋进新时代
——应城改革开放40周年回眸
应城市改革办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40年来,湖北应城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改革开放同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璀璨印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1981年,落实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应城农民杨小运“超卖万斤粮”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时代坐标;
——1986年,筹划与运作“撤县建市”,应城由商品粮生产大县蝶变为新兴的工矿城市;
——1992年,协办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体育场馆提档升级,全民健身广泛普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先全省,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应来之城”,连声称赞“规划得好,建设得好,管理得好”;
——1997年,国企改制盘活企业资产,应城盐化工涅槃重生,湖北双环登陆“深交所”,站上资本大舞台;
——1999年,坚持敢开放、真开放、全开放,新都化工、四川久大、宜化集团、青岛啤酒等战略投资者先后落户发展,应城盐化产业跻身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
——2003年,长江埠赛孚公司生产的产品运用于“神舟”三号飞船,长江埠赛孚工业园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2005年,汤池温泉整体开发成为全国4A级景区,引来百万游客养生度假休闲,成就全省旅游行业一匹黑马;
——2008年,“无中生有”策划“国家矿山公园”,应城西部旅游版块呼之欲出,实现由卖原膏向卖文化转变,越做越大,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0年,开发区与黄滩镇合并运行,省级开发区扩大到28平方公里,城南新区崛起于富水河畔;
——2012年,率全国之先实施公立医院试点改革,“以药养医”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2015年,创新实施“四区五城”战略,应城翻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
40年的先试先行、40年的求是创新、40年的砥砺奋进,让应城这个“千年古县”发生了沧桑巨变,实现了历史跨越。
最能体现这些变化的是:经济指标不断倍增
数字是枯燥的,但最能反映实际变化。
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现价)达到287.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1.28%。
201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至290.72亿元,年均增长24.48%。
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2.32亿元,年均增长15.70%。
201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4.88亿元,年均增长14.19%。
2017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77亿元,年均增长16.41%。
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1元,年均增长13.12 %。
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1元,年均增长 14.91%;
三次产业比重不断优化升级,从1978年的40.9:39.6:19.5调整为2017年的17:56:2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应城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最直观体现这些变化的是:城乡颜值不断刷新
城市的面貌是展示一座城市最直观名片。
改革开放初,应城城区还一直界定于“南不过老汉宜公路,北不过倒口桥,西不过县河,东不过宋应公路”的狭小范围;现在,城区建设早已突破界限,面积由建市时的3.4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3.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也由3.2万增加到29.8万。
改革开放初,应城最高的建筑为解放街的7层广电家属楼,最好的小区是拥有12栋多层建筑的城东小区,现在20多层、30多层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随处可见;碧桂园、海山应置城、金港一品、中央广场等高档小区不断涌现、遍布城乡。
改革开放初,应城只有汉宜公路、宋应公路两条主干道,现在已形成“三纵五横一环六网”交通网络,新修建的长荆铁路、武荆高速、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横贯东西、连接南北,村村湾湾通上水泥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058公里,是改革初期的6.73倍。
40年来,应城城乡基础设施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民的土坯房、旧平房大都换成了“小洋楼”,村村挑水吃变为家家自来水。40年来,应城坚持象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华能热电与域内盐化企业热电联供,空气、生活饮用水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城区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超过349天,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III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应城连续七届获得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2016年跻身国家园林城市。
最生动体现这些变化的是:产业实力不断提升
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活,则全盘活。
改革开放初,应城农业“以粮为纲”,“一年两季”“搞双抢”,“脸朝黄土、背朝天”,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种田纳粮天经地义”等等,是当时“三农”工作最深刻的记忆;现在不仅告别“交纳皇粮千年历史”,而且茶、山、渔、湖一应俱全,虾稻、稻鳖连作等蓬勃发展,机插机收遍布城乡,农业增效增收增绿,我市成为全国县级糯稻生产第一市,禽蛋产量连续8年保持湖北省前三名位次,连续4年获评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7年稳居全省一类县市区前十位。
改革开放初,应城群众添置生活用品,要计划供应,要起早赶集,要凭票购买,更甭谈旅游休闲,现在大型超市、连锁店比肩而立,电商、休闲等旅游产业风声水起,汤池温泉建成国家4A级风景区,成为全国首家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区;国家矿山公园入选全国500家优选旅游项目;老观湖获评国家湿地公园,我市初步形成“游矿山公园—观四季花海—沐汤池温泉—寻湿地公园”精品旅游线路,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改革开放初,应城工业刚刚起步,不少工厂还是“埋锅熬盐”原始操作,现在不仅生物医药、食品调料、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特别是盐业化工、精细化工产业“从弱到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盐化产业产值突破350亿元,位列全省103家重点扶持产业集群,我市成为“全国重要盐化工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改革开放初,应城没有像样的经济园区;现在,不仅规划建设了30平方公里的城南新区,还发展壮大了民营经济园、赛孚工业园、东城工业园、盐化产业园、热电产业园等一批乡镇工业园区,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发展。双环科技、富邦科技等21家企业上市上板,居全省县级前列,应城再获省级金融信用市。
40年来,应城勇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坚持用好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深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新都公司形成完整的“盐—碱—肥”产业链;益盐堂开发出300多种品种盐,产品比工业盐市价高10倍以上,成为全国最大品种盐基地,得到省委书记蒋超良同志肯定。富邦公司致力肥料添加剂、着色剂、防结剂等研发,跻身全国最大的化肥助剂供应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产品领先欧洲市场。回盛公司产品列为全国10个部属免检产品,2017年研发的“夏威夷链霉菌及其用途”专利,获评第十九届国家发明专利奖。我市连续七届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今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
最能检验这些变化的是: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贫困之时思温饱,富裕之后盼文明。”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城改革工作始终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正在从总体小康向提前全面小康冲刺。
改革开放初,物资商品极度匮乏,各种商品凭票供应,“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想方设法弄粮票、布票、油票”,成为那个时代最深刻的记忆;现在人们的消费选择更加丰富多彩,消费方式更加自由、便捷,从“票”,到“现金”,到“卡”,到“网银”,再到“移动支付”,一波又一波的支付方式变迁,刷新了人们的生活,也刷新着人们的观念。
改革开放初,群众怕进医院、担心孩子读不起书,现在城乡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在全省首创公建民营养老模式,“读书免学费、养老不用愁、看病能报销、困难有人帮”已经成为现实,如今人们围坐餐桌前,已从“吃饱”到“吃好”,转变为现在的“吃健康”。
改革开放初,群众文化生活单一,一村群众围观一个电视、十里八乡赶看一场露天电影,总想着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书香满蒲城”,“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文化惠民”楚剧展演,“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广场舞展演,中秋音乐诗会,书画、摄影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应城文体中心(公园)高标准打造“一园多馆”,出版了《大富水》、《大洞商》、《应城文化史》、《许白昊》、《蒲骚风物》等各类文学艺术画册精品,筑牢群众“精神高地”,读书学习、休闲娱乐、健身锻炼、旅游休闲成为新的消费时尚。同时,改革开放让移动电话、光纤网络、高清电视、大小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人们的脚步越来越自由,旅游目的地从家门口的公园变为“说走就走”的全球自由行,文化自信让我们昂首挺胸走出国门。
40年来,应城扎实推进政府实事工程,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民生八字经,切实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基础建设投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特别是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新增财力投向民生,兴建了蒲阳绿荫公园、老县河综合治理工程、文体公园、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自来水二厂、汉江引水工程、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极大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全国唯一四夺“长安杯”的县级市。
回望来路,意在登高望远;不改初心,重在开辟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应城始终高举改革大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习近平总书记正确处理改革“五大关系”的论述指导下,应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这5年,是应城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的5年。
五年来,应城以动真碰硬的决心,激流勇进的魄力,壮士断腕的勇气,统筹兼顾的智慧,不断解放思想,通过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共制定重大改革项目方案166个,其中92项已完成机制体制改革,进入常态化工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啃了“硬骨头”、攻了“突破口”、增了“含金量”,夯基垒台的任务基本完成,立柱架梁的框架基本确立,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大增强,“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这5年,是应城全面深化改革开拓进取的5年。
五年来,应城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各项改革部署,不讲条件,不搞变通,确保改革落地生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的改革举措和十九大提出的改革新任务,实现梯次接续、前后衔接、协同配合、压茬推进。不断完善重大改革项目领衔制,“四大家”领导率先垂范、一领到底、抓出成效;建立改革联系点制度,推动领导干部沉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难题、解决矛盾;强化督查问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确保改革方向不偏离、改革任务不落空。
这5年,是应城全面深化改革敢为人先的5年。
五年来,应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牢把握改革方法论的金钥匙,集中优势力量,主攻改革的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呈现出全面深化、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精彩纷呈的良好态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立项争资33条等一批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成功,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福利院委托经营等一批改革试点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应城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等一批体制创新的制度性成果次第推出。
这5年,是应城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的5年。
日记实、月对账、季考评,晒实绩、比作为、谋发展,干部平时考核有了“应城范本”;新型社区“政企共建”、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生活服务“一网打尽”、日常事务“一键办理”,居民办事“六个不出门”,城镇化建设有了“刘杨模式”;群众就医负担、药品价格、病人就医费用、医患纠纷“四下降”,城乡医疗保障水平、服务质量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三提高”,公立医院改革有了“应城实践”;五证联办、联合审批、先批后审、三十三证合一、首席服务官代办,“放管服”改革有了“应城典范”;产业集群发展、企业成本降低、应城板块设立、绿色通道直达,企业上市融资有了“应城路径”;招大引强、项目为王、精准务实、考核奖惩,招商引资有了“应城经验”;投资补助、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PPP项目运作有了“应城范例”;“四大途径”破解分类难、“三级界定”破解分流难、“五个专班”破解甄别难,依法逐级信访有了“应城样本”……
四十而不惑,不惑而心定。应城市委市政府正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团结带领68万应城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务实重行、真抓实干,砥砺奋进新时代,抢抓黄金三年,推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四区五城”,冲刺全省经济20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新时代应城改革发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