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徐州的天然溶洞,它们不但算不上是国内的三十六洞天,更谈不上是七十二福地,但如果没有到过,你可能无法知道这些溶洞到底有多么神奇。洞内宽敞的地方如同一个小广场,狭窄的地方仅能容一人爬行,不仅钟乳、石花、奇石等千姿百态,而且洞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正所谓“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溶洞总会给你一个惊险刺激而又难以忘怀的情结。
徐州八大天然溶洞包括泉山区泰山观音洞
铜山区楚王山千佛洞
贾汪区茱萸山大云窟
新沂马陵山三仙洞
贾汪区大洞山仙人洞
铜山区龟山启玄洞
铜山区象山狼虎洞
鼓楼区九里山白云洞
泉山区泰山观音洞
观音洞位于泉山区泰山顶部,依磴道而上,迈入山门,右前方有一座重檐四角亭,洞在亭下。观音洞洞高约2.8米,洞深约5.7米,面积仅十来平方米,是徐州八大天然溶洞中面积最小的一个。
观音洞洞口刻有祥云图案,虽然线条粗犷却寓意吉祥,表达了步步高升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令人吃惊的是洞内垂挂的钟乳石,几乎充满了整个洞室,据矿业大学地质学家庄寿强教授介绍,这样的钟乳石它的形成时间至少两万多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钟乳石的各种形似让人产生许多奇思妙想,如猛虎下山,如祥云卷舒,个个形态逼真。曾有那么一段岁月,大家对它心怀崇敬,把它视作道教的泰山奶奶,香火连年不断,它才得以幸运保留至今。泰山寺俗称泰山奶奶庙,洞口上方原刻有“观音洞”三个大字,修建亭子的时候把“观”字遮住了,观音洞三个字镌刻久远,从中可以发现不仅南方人把泰山奶奶叫作观音,徐州人也叫观音。徐州人特别信奉泰山奶奶,认为她是普度众生的保护女神,如今在彭城大地仍能找到许许多多的奶奶庙遗址,尤以贾汪区青山泉镇柿后村的泰山行宫为特出,村民号称它是天下第三奶奶庙,流传着“北泰山,南泰山,中间有个小泰山”的说法,北有山东泰山奶奶庙,南有徐州泰山奶奶庙,中有柿后村奶奶庙,据此庙《造像碑记》记载,泰山行宫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新翻建,而徐州泰山的显济庙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由徐州知府永龄改名为碧霞宫,从寺庙的命名上可见泰山行宫的历史相当悠久。
观音洞的亭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对联出自佛教经书《妙法莲华经》,是赞叹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偈,如是所见,现在的观音洞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
观音洞左侧有个不大的分洞,洞顶有泉,名紫竹,云蒸雨降的季节泉水滴答悦耳,一滴滴晶莹的水珠好似观音洒落的甘露,在下方的滴水盆中泛起朵朵水花。虽说观音洞不大,可是洞幽石奇,云龙山的白鹿洞是青石堆叠,泉山的果老洞是人工掏挖,观音洞不仅是一个天然溶洞而且,给人们带来了袅袅香火中的心悦神怡。
铜山区楚王山千佛洞
千佛洞位于城西楚王山千佛寺内,是一座石灰岩天然溶洞,洞略呈椭圆形,长约14.6米,宽约9.9米,洞内四壁雕有七百余尊佛像,佛像大小不一,大的有十厘米左右,小的三五公分,姿态各异,形象逼真。
在徐州所有的天然洞穴中,没有一个能像千佛洞一样,因有七百余尊造像而流光溢彩,但是,今天我们能看到却只有一尊是完整的,参观千佛洞,如果没有找到这尊佛像算是白来,这尊佛像线条流利,体态端庄。千佛洞还珍藏着《尚书·禹贡》记载的五色土,五色土曾是徐州的骄傲,在九州贡品中徐州是独此一家。五色土用于皇家社稷,象征全国的土地,黄色代表皇权,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千佛洞是一座神秘的洞穴,这么多的造像是什么时候雕刻的?洞内的五色土又是什么时候放进去的?徐州地方志对千佛洞的记载仅仅是在清同治《徐州府志·山水考》中轻轻一带而过,为何没有把它纳入古迹?百姓还把这个洞叫“楚王洞”,流传洞穴通往刘交墓,其实百姓的传言并不是空穴来风,千佛寺保留了一通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古碑,碑额写着《重修楚王上洞碑记》,碑文载:“有地名向塘,向塘之地有山,山名楚王之山……”
贾汪区茱萸山大云窟
大洞山海拔高度361米,是徐州的最高峰,它是茱萸山的一个山峰,茱萸山的天然洞穴非常多,洞身既有横向的,也有垂直的,横向的称洞,垂直的称窟,窟还分为两种,一种叫云窟,一种叫天窟。
大云窟正对大洞山风景区的大门,洞口南北宽约2米,东西长约3米,为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溶洞,是徐州竖式洞穴的代表,洞穴垂直往下9.9米后又折弯向下延伸,每当暴雨过后,山下鹿楼村的村民常会看到洞宫深处冒出股股白烟,烟气如云成了一大奇景,久而久之,洞口上方的峭壁也被烟气带来的物质熏黑了。邳州清嘉庆举人陈元凤游览大云窟时留下一首诗:“山顶晗岈藏云窟,深邃无底谁能揣。投之以石不闻声,移时忽听音铿尔。” 他投了一块石头没有听到声响,转身的一刹那,背后传来“咚”的一声,这段具体描述增加了读者对大云窟深不可测的想象空间。
茱萸山最神奇且充满魅力的洞穴就是大云窟,壁立千仞,巨石嶙峋,有青苔点缀,有岩茶傲立,峭壁浑厚凝重,充满了远古的气息,谁都无法想象,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竟藏着大自然最美的画作。
新沂马陵山三仙洞
三仙洞位于新沂市马陵山风景区南部一个狭长山坳中,洞室圆形,高约两米,面积十来平方米。乾隆皇帝写诗赞曰:“拂庐停跸对青山,石洞流泉想像间。” 据清同治《徐州府志》载:“龙泉庵,在三仙洞,元延祐间建”,三仙洞虽隐藏于密林之中,却早已闻名遐迩。
蒲松龄把三仙洞的故事写进《聊斋志异》:有个书生去金陵赶考,路过宿迁恰巧遇到三位超凡脱俗的秀才介秋衡、常丰林和麻西池。书生感慨相逢恨晚,于是请他们把酒言欢,一直喝到月明星稀。宴毕,介秋衡拉着书生来到县城北面的山上,过了山坡,一座小院映入眼帘,门前小溪若玉带,院后大树如琼生,进了家门,只见房屋整洁,四下布置雅致。麻西池说:“过去都是以文会友,眼下考期临近,今夜万万不可虚度。咱们拟四道题目抓阄,每人抓一个,文章写成咱们接着饮酒。”大家齐声叫好。唤来童仆掌灯,二更未尽,悬笔一绝,四人均已脱稿,书生读了三位秀才的文章,深为倾倒,偷偷地抄下藏入怀中。不一会儿,黄酒小菜又几碟,大杯停手已无数,书生不觉大醉,上床倒头便睡。等他一觉醒来,只见红日高照,院落早没了踪影,再看怀里,三篇文章都在。书生下山打听才知道那洞叫作三仙洞,里面有螃蟹、青蛇和蛤蟆三种仙物,它们经常相约出游。书生进入考场,发现三道考题正是三仙所作的文章,因此他荣登乡试第一名。故事中,蒲松龄通过姓名暗示了它们的身份和生活习性:介秋衡——介是介壳暗指螃蟹,常丰林——常与长谐音暗指长虫,麻西池——麻与蟆谐音暗指蛤蟆,后面两个字均揭示它们的生活习性,螃蟹喜欢秋天横行,青蛇喜欢茂密丛林,蛤蟆喜欢半亩方塘。有人把三仙的故事改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谁泄露了高考试题?”原来是螃蟹、长虫和蛤蟆三位大仙。
三仙洞之所以有名还有一个原因,陈毅元帅曾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宿北大战,战役从1946年12月13日打响至19日结束,历时7天,全歼国民党精锐第69师,重创国民党第11师,初步扭转了华东战局,粉碎了国民党全面占据苏北的企图。
贾汪区茱萸山仙人洞
徐州有许多山峰以洞命名叫洞山,这些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工雕凿,一类是天然形成。人工雕凿的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洞山、铜山区北洞山、云龙区南洞山的洞,这三个洞均是楚王墓室;天然形成的如吕梁山风景区洞山、贾汪区小洞山、贾汪区大洞山的洞,这三个洞均因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而形成的天然溶洞。
茱萸山以山高、洞奇、泉多而享有盛名,素有“幽谷飞瀑、天然氧吧”的美誉。茱萸山是群峰的总称,最迷人的地方在大洞山风景区,远望青山巍巍,近听溪水潺潺,置身于通幽之处,由不得你去选择,心随白云去,梦绕山之麓。仙人洞位于大洞山贾汪电视台发射塔北侧的山谷之中,溶洞四周长有野生茱萸、野生茉莉、野生瓜蒌等等。环顾山谷,漫山苍翠如同一片绿色海洋,野花吐芳,彩蝶纷飞,鸟鸣山更幽。仙人洞是洞套洞,主洞室形如一个长方形,东南角还有一个低洼的分洞,有天然石柱支撑,洞内最大的一个钟乳石足有三米多长。
仙人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砂石泥块埋没了四十多年,2001年3月,家住茱萸山附近的赵引泉、李晓波、郑在萍等人自备干粮、自筹资金,或两三人、或数十人,连续劳作,溶洞终现原貌。
铜山区龟山启玄洞
启玄洞位于铜山区茅村镇龟山,在启玄寺院内,俗称也叫仙人洞。明嘉靖《徐州志》载:“龟山,在寨山东一里,有石洞俗称仙人洞,深晦莫测。”启玄洞主洞面积一百多平米,是徐州天然溶洞中单个洞室面积最大的一个,到了洞中就会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启玄洞洞口立有一通明万历四年古碑,古碑记载:“兖州府管河同知樊**乞讨执照事,处徐州地,名启玄洞……”这块古碑距今471年,它除了反映该洞在明代时叫启玄洞外,还反映启玄寺当时是京杭大运河旁边的一座名刹,不仅寺庙香火旺盛,而且前来求签祈福的人很多,连兖州府的管河官员都跑到这里烧香礼佛。启玄洞的古迹旧时就被破坏得严重,不过仍保留了两个完好的明代石雕佛像,一个是半跏趺坐的菩萨,一个是十八罗汉中的布袋和尚,这两个神像神态各异,一个大慈大悲,一个满面慈祥。
铜山区象山狼窝洞
狼窝洞位于铜山区柳泉镇象山西南麓,处于两山形成的山谷上部。清同治《徐州府志》载:“象山,山形似象,与西象山东西斜对,俗俱名绛山,山西南有洞名狼窝洞,洞西为城子山,山下为城子湖。” 狼窝洞主洞长79.2米,分洞最长的13.7米,最短的3米。主洞形状如同伞把,分洞大大小小有九个。
入洞后一个瓶颈处因为太窄,只能匍匐爬进洞。洞内自然分成三个比较大的洞室,第三洞室入口仅能容身材苗条的人通过,要是个啤酒肚可就麻烦了。狼窝洞,顾名思义原是狼群出没的地方,由于该洞位置偏僻,所以地方志对它的记载也比较晚,离它很近的启玄洞早被1547年脱稿的明嘉靖《徐州志》记载,狼窝洞到了1874年才被清同治《徐州府志》记载,时间上晚了整整三百多年。狼窝洞是一个“藏在深山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名洞,如果只从自然景观的角度来评选,狼窝洞无疑首屈一指,它是徐州地方志记载的横向洞穴的代表,长度最长,分洞最多,喀斯特地貌特征最显著。狼窝洞洞内险情不断,探洞如入虎狼之口,的确具有危险性,附近居民怕孩子们发生意外,又叫它狼虎洞。
家住象山下的薛扬州因为一个传说就把他唬住了,并为没能进洞一看究竟而遗憾。相传,有一年春天,一班吹鼓手曾入内探险,他们吹着喇叭,击着鼓,沿着洞内蜿蜒小路迤逦而行。走着走着,前面一条河水挡住了去路,河水清浅,他们越过小河进入深处却再也找不到归途。他们很是绝望,哭得昏天黑地,最后惨然死去。据说只要越过小河便再也找不到归路。阴雨之日,有人曾在洞口听到鼓乐之声,也有人听到哭声,凄厉瘆人。传说中的小河的确存在,位于第七和第八分洞之间,有6米多长,是雨水长期冲刷形成的一条小暗河。
狼窝洞内一步一景,怪石嶙峋、奇形怪状,尤其是大象奇石非常逼真。第四分洞叫黄泥洞,洞顶的狭缝形成了一线天景观,阳光从洞顶撒下来,洞壁斑驳陆离,一线天景观的独特构造形成了洞内空气自然循环,因此洞内并不缺少氧气。
鼓楼区九里山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九里山团山北麓白云寺院内。主洞全长130余米,其中垂直部分高度30余米,洞内宽窄不一,进口处最窄,高仅2.6米,宽约3.4米,进去之后洞室豁然开旷,一个偌大的竖式洞穴就呈现在眼前,落差之大令人唏嘘不已。
从唐宋到明清,对白云洞的记载多见于诗词典籍。清同治《徐州府志》记载了宋代官员王延轨的《白云洞》:“早向珠囊见,今亲历洞门。削成青玉壁,擘破白云根。”《徐州续诗徵》记载了清代徐州诗人吴霖增写的《白云洞》:“山深不见人,云烟生新绿。云有仙者流,昔年曾息躅……扪葛复礬藤,不惮劳双足。壁立峰兀然,有洞官而曲。宽无一亩宫,隘如三间屋。石佛踞其嫙,旰目嶓其腹。无语笑冁然,叹我空历碌。日暮僧不来,深竹飞蝙蝠。” 王延轨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洞门景致,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的造化是何等的神奇,竟把洞口光洁如玉;吴霖增不仅记载了洞窟大小,还记载了一尊石佛安放的位置。白云洞原先只有一个洞口,1992年,村民紧跟旅游发展大潮,率先在九里山附近开发了西游记宫、跑马场和白云洞三个景点,迎来了徐州本地游的一次高峰。开发白云洞的时候,村民又在洞穴的底部打通了一条70米长的南北横洞,形成了上下二个洞口。
上洞口西侧存有一块乾隆五十六年古碑《重修白云洞山门碑记》,从碑中可以看到白云寺的影响范围很广,可谓十里八乡无人不知。下洞洞口有一对妙联:“上联:洞洞洞景景景景景景洞洞洞奇;下联:景景景洞洞洞洞洞洞景景景异。”这种叠字对联的念法有多种,无疑把白云洞洞府曲折、幽深险峻、景观瑰丽、神幻莫测的特点表达了出来。
白云洞早在东晋时期就被记载于《玄中记》:“彭城北有九里山,有穴潜通琅琊又通王屋,俗呼为黄池穴”;唐代的《北堂书钞》也有记载:“又云彭城北有黄池穴,如洞室北通黄屋山”;宋代的《太平寰宇记》更是对它有记载。白云洞和国内的名洞是并列的,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角度去综合判断,白云洞堪称徐州八大天然溶洞之首。
地方志中有着广泛的山水旅游信息,徐州八大天然溶洞就是以赵明奇先生的《徐州古方志丛书》记载为基础,结合实地考察总结得出。这种考察存在不全面性,毕竟徐州四百多座山峰只考察了百分之八十左右,低矮的山峰未必就没有惊人的天然溶洞。大彭山就有一个古方志没统计的天然溶洞,因开山采石暴露出来,这个溶洞不仅大而且比较深邃,站在洞边立马忐忑不安,由于破坏严重故没纳入。
八大天然溶洞的寻访是一场精彩不断的追梦之旅,更是一场感受大好河山的美妙之旅,心怀鉴赏, 人生无时不诗意,心怀美好,生活无处不风景。
于克南 文/图
原标题:《徐州的八大天然溶洞,你去过几个?戳开了解有多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