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每天可进食长达19个小时
那么努力吃,可都是为了生存啊!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还有哪些秘密?
为何有人说大熊猫是猛兽而不是萌兽?
为何大熊猫的繁育情况如此堪忧?
又为何,我们必须到熊猫保护基地才能一睹其真容?
很多人对大熊猫的印象仅仅是可爱的外表
其实,我们还停留在大熊猫的世界之外……
如果你愿意
这个冬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熊猫的世界
开启一次为期5天的自然之旅吧!
● 近些年来,熊猫成为最代表中国的IP备受全球瞩目,中国的大型动物园里基本都能看到大熊猫的身影,而在海外的其他国家动物园里也都在努力的邀请大熊猫的光临;但在动物园里看到的熊猫都没那么集中,能看到熊猫成群嬉戏实属不易。
● 同样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是栖息大熊猫之地世界遗产区域,拥有适宜大熊猫生活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是国内唯一以大熊猫疾病防控,野外救护,国际合作,公众教育为一体的科研保护及科普教育机构。
● 卧龙:保存着成片的原始森林,厚重的生态底蕴是野生动植物不可复制的生态乐园,也是5000多藏、羌、汉人民世代居住的地方。卧龙大熊猫保护基地就坐落于卧龙自然保护区,这里具备圈养、繁育、研究和野化培训的综合功能,还有一所世界上最大的熊猫主题教育中心。
● 同样四川作为大熊猫的后花园,自熊猫被发现以来,科研工作者为保护熊猫付出巨大心血并取得很好的成效,近两年大熊猫的数量已从“濒危”缓和到“易危”,但现存野生大熊猫仍然不足2000只,因此,全世界每年有超过6000名志愿者,不远万里来到成都成为大熊猫铲屎官。
●在成都的拾野自然博物馆里,还有一个熊猫家族,住着几只可爱的小浣熊和小熊猫,我们将在这里对它们仔细观察,想一想,小浣熊是熊猫吗?那小熊猫难道是大熊猫的缩小版吗?它们究竟有没有区别,区别又是什么?它们的亲戚关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侦查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想想祖先明明为食肉类的它,为什么现在的主食变成竹子了呢?哪除了喜欢吃竹子,还喜欢什么呢?
●当然是贪念保育员叔叔阿姨亲手制作的熊猫“窝窝头”!小营员们将穿上保育服,变身一名小小保育员,为我们的大熊猫亲手学习制作美食,了解大熊猫的饮食均衡体系哦。
● 我们还将潜入原始森林,亲近大熊猫来学习如何保护大熊猫,通过了解大熊猫的科考与野化放归的工作艰辛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科学方法,收获多学科的知识。
" 这行程适合哪些孩子 "
" 我们的孩子适合参加不 "
熊猫研学亲子营,更加适合5-10岁的家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我们采用混龄分阶体验法,即能锻炼大龄孩子的沟通与领导才能,又能培养低龄孩子的执行力与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将在大熊猫研究基地,与他们超近距离的亲密接触,探寻那些背后的故事。
在熊猫保护过程中,你可能还会有很多“意外收获”:
●人工饲育的熊猫一直很成功,为什么一定想着把它们放归野外?这背后有怎样的“生态学思维”?
●熊猫保护很重要,在这里生活的科研工作者们为保护熊猫,世世代代做出的努力有哪些?
●竹子作为大熊猫家乡盛产的原料,发现有哪些有趣的现象来创新呢?他们又做了哪些有价值的小工具呢?
这些问题在这里都会得到解答,这些区域平时不对外开放,但我们会带孩子们去一一体验。
●围绕先科普参观,从了解熊猫的生态和习性,到给熊猫准备食物,亲手照顾熊猫,随后去野外调查熊猫的栖息地,亲手制作熊猫文创手工,完整的渗透和体验了熊猫保护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让小营员体会到熊猫保护工作的艰辛,并了解熊猫文化下的科研思维与社会背景。
● 在手动任务中搭建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一线保护站专家的带领下,徒步走进原始森林,了解认识野生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在放归区域追踪野外大熊猫的生活痕迹,了解沿途的自然生态,学习和了解大熊猫野外放归的知识。在野外的过程中,父母将不再是引导者,而是会和孩子站在同一起点学习,互相关怀和换位思考,体验协作完成任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 有机会结实不同国籍的友人,一同合力劳作,一起玩耍的走心友谊
在熊猫基地,你将有机会可以看到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种的外国友人,和他们一起交流,一起合作,一起为熊猫制作窝窝头,一起做一名幸福的铲屎官。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中,像这样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