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末到深秋,首届“玉林路民谣音乐季”用一首由“民星”与歌迷联袂表演的《成都》快闪,结束了“2023玉林路民谣夜”的演出,宣告当季收官。在持续两个多月的音乐季里,明星与“民星”千余次登台、市民与游客十余万次聆听,让繁华市井与音乐之声融合为成都新的名片。
民谣与玉林路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循声回溯、踏歌而行,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品读掩映在人间烟火里的“武侯”。
关于玉林路的第一首歌
成都市武侯区因辖区内武侯祠而得名,然而诸葛武侯与这片土地的羁绊却不止于此,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玉林路。
玉林路街区以前叫做玉林坝,抑或御林坝。相传三国时,诸葛亮驻扎羽林军的军营位于此处,而民间流传为“御林军”。“御林军”一词最早见于元代的话本《三国志评话》,《三国演义》第24回也有御林军编制之述说。后经演绎,不知从何时起,“御林”又被流传为现在的“玉林”,并一直沿用至今。
“梦回吹角连营”,或许在玉林路最初的歌声,便是诸葛亮“沙场秋点兵”时昂扬奋进的号角与军歌,而这也随着千年的时光沉淀,镶嵌进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
“我喜欢这个传说,也正是这样的传说才让玉林成为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从深圳慕名参加“2023玉林路民谣夜”的陈颖说,如果脱离了玉林路的故事背景,民谣夜的肆意与浪漫都会少了几分颜色。
民谣缘何偏爱玉林路
“老房老院子、小街小巷子、沿街一溜小铺子。”曾经,这句话作为玉林街巷的写照,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玉林的市井气息。安逸闲适的表象下,玉林还一直有种包容创新的气质。
在学者袁庭栋的《成都街巷志》中提到:改革开放以后,玉林小区是成都最早大规模开发的小区,以“玉林”为名的街、路、巷至今已有28条之多。和书中说的一样,在老成都人眼中,玉林也曾是“洋盘”的代名词。自那时起,天南海北的来客就在玉林落地生根,其中不乏诗人、画家、作家、建筑师等创作者。他们以玉林为原点,深入街巷探索成都的版图,体察藏匿在市井生活里的“人”,绘画、书写自己的感悟。
植根本土培养出众多知名歌手的“音乐房子”也诞生于此时此地,音乐人聚集在玉林路,用旋律谱写创作者的故事,在玉林生活广场开启一场场即兴演唱,让文艺精神与市井生活相融共生,让音乐基因在现代传承。
岁月不仅在这里镌刻了城市记忆,流淌着市井烟火,还酝酿着创新的源流。伴随着武侯区推进城市更新,完成升级改造的玉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业者来到这里,咖啡店、小酒吧、甜品铺、江湖菜、文创产品等店铺鳞次栉比,既保留了“老成都”的生活范,也增添了新业态新活力。
一位旅居玉林路的游客这样描写他的见闻:“街沿边坐着喝鲜酿啤酒或现磨咖啡的潮流青年,老年人坐在有年代感的理发店里‘十元快剪’,新式门匾和老旧店铺做了邻居,潮男潮女和老头老太摩肩接踵。那是一种自在、舒适的,让人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放松的生活气息。”
焕新的玉林,各年龄层的居民都能过得十分舒适、融洽。当街头艺人弹起吉他,吟唱生活里的故事,无论老少都会驻足欣赏。那一刻,你会发现,玉林不是因为一首民谣而爆火,而是这里本就为全民参与的民谣联欢搭好了舞台。
玉林路的尽头到底是什么
城市更新没有磨灭玉林的烟火气,也没有阻挡新业态的发展。焕然一新的街区既托举着老居民、吸引着新居民,也带来了一批又一批向往成都的游客。他们的故事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白夜酒吧、小酒馆的传说遥相呼应,音乐人从中汲取灵感,用纯粹的民谣音乐表达玉林路新旧交融的生活方式,市井、烟火、现代、传承的喜新恋旧。
在“2023玉林路民谣夜”,许多歌谣都以不同视角勾画玉林的多元生活方式:
“玉林有二巷三巷四巷五巷,
巷子的风景都不太一样……
玉林有南路北路西路东路,
我和我的爱人就在这里住……”
《玉林之歌》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重现了玉林的亲切,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这份亲切让人们更加从容地热爱生活、追逐梦想。
第一次创业的大麦开了间书店,他说玉林的文艺氛围适合他的经营理念,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