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红代表
阳海玲代表
沈昌健代表
谭泽勇代表
王怀军代表
秦玥飞代表
袁建良代表
杨莉代表
朱登云代表
王填代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张斌 沙兆华 贺威 李国平 刘笑雪 黄晗
【卷首语】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跨越崇山峻岭,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牢记总书记嘱托,秉承“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交出了一份厚重的脱贫攻坚答卷。到2020年底,湖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67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这场彪炳史册的战斗中,许多在湘全国人大代表、住湘全国政协委员,都是重要的参与者、践行者、见证者。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们走近部分代表委员,聆听他们的扶贫故事,感受湖南战贫奔小康的波澜壮阔。
1.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小红:
脱贫攻坚战斗中,我只是一粒小小细沙
【见证】
2015年12月,李小红来到山高路远的芷江五郎溪村调研。
调研后,她决定出资220万元,为村里捐建一个1500方库容的预冷冷库,解决制约农产品“卖难”的储藏、烘干等问题。到2020年,该村金银花、蓝莓、黄桃、羊肚菌等产业发展稳定,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5年的180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8600元。
这些年,李小红带领湖南佳惠集团积极投身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事业,先后建立20多个品种的订单农业基地,引导建设标准化果蔬基地30余万亩,签订订单农业92个,每年稳定解决近1.5万名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带动20多万群众脱贫致富。
今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李小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感言】
在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斗中,我只是一粒毫不起眼的小小细沙,我为自己能有幸参与其中而感到无比荣幸。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将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在巩固脱贫成果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2.全国人大代表、新化县枫林街道办事处接龙村党总支书记、锄头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基地技术员阳海玲:
在广阔的田野上播种希望
【见证】
2015年,阳海玲辞去城里的稳定高薪工作,与好友在国家级贫困县新化县联合创办了锄头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上了新型职业农民。
新化县紫鹊界梯田有2000多年的农耕历史。为帮助乡亲们脱贫,阳海玲创办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电商等平台销售大米,帮助农户解决了水稻销售问题。
2018年,阳海玲任新化县接龙村党总支书记,紧盯“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标推进“造血式”扶贫,逐步将接龙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样板村,全村26户贫困户61人全部脱贫。
【感言】
改变传统“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发展模式,将现代农耕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农耕成为一种休闲享受,使农民成为一个光鲜时尚的新职业,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责任。
3.全国人大代表、临澧县四新岗镇白云村油菜种植户、临澧县油菜研究协会会长沈昌健:
“金种子”种出致富梦
【见证】
沈昌健父子两代人,40多年接力追求油菜科研梦想,目的就是让乡亲们脱贫致富。
“沈杂油1号”,是沈昌健呕心沥血培育出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堪称油菜品种中的“金种子”。每年,沈昌健自己示范种植油菜2000多亩,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油菜“金种子”1000多斤,带动周边农民种植油菜2万亩,无偿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仅油菜一季就帮助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徐淑玲是村里的贫困户,为了帮助她脱贫,沈昌健每年无偿给她提供油菜“金种子”,并进行技术指导。在沈昌健帮助之下,徐淑玲每年仅一季油菜就增收3万多元。连续3年后,她不但还清了欠账,还靠油菜种植实现了脱贫致富。
目前,白云村全村有100多农户在沈昌健的带领下,靠种植“金种子”油菜实现了脱贫致富梦想。
【感言】
作为农民代表,追寻油菜科研梦想是本职,带领农民圆致富梦想是本分,为民排忧解难是本职。
4.全国人大代表、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总支书记谭泽勇:
“连村联创”实现抱团攻坚
【见证】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这些年,谭泽勇发挥楠木桥村党总支的旗帜引领作用,大胆探索由9个村党支部、276名党员参与的“连村联创、抱团攻坚”党建引领扶贫新模式。
抱团攻坚,核心是发展产业。谭泽勇依托楠木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组织9个村的扶贫产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谭家寨乡“宝库岭”扶贫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核心扶贫产业园,集约土地2000亩。
通过抱团攻坚、人人脱贫、共同富裕,“连村联创”实现9个村646户238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村都有了收入超10万元的支柱产业和集体经济,人均增收3000多元。
今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谭泽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感言】
今后,我和乡亲们要继续开展“连村联创”,抱团攻坚,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
5.全国人大代表、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学校校长王怀军:
用知识改变贫困学子的命运
【见证】
1984年,王怀军回到家乡石门县雁池乡当了乡村教师,一待就是37年。
从破旧的校舍到整洁的多媒体教室、摆满器材的实验室、饭菜飘香的食堂……王怀军眼看着大山怀抱中的学校变了模样,也见证了山里娃用知识改变的人生。
学生敏敏(化名)父母均患残疾,家里捉襟见肘,王怀军自掏腰包资助。初三那年,敏敏因患上心理障碍辍学,王怀军联系扶贫队找医院去治疗,自己也经常去家里开导。共同努力下,敏敏复学了,还代表学校在全国计算机竞赛中获奖。如今,敏敏已参加工作,月薪8000多元。
王怀军到任校长那年,正值秋季开学。260多名在籍学生,报到只来了160多人。王怀军带上花名册,走了21个村,磨破两双胶鞋,硬是把学生们一个个劝了回来。
“他们成才了,我所做的一切都值得。”王怀军说。
【感言】
用知识改变命运,才可以阻止贫困代代相传。我将继续尽心培养好山里的孩子们,教育他们反哺家乡,为推进乡村振兴添一把力。
6.全国人大代表、黑土麦田青年扶贫工作队负责人秦玥飞:
以优势项目衔接乡村振兴
【见证】
扎根农村的第10个年头,比起耶鲁毕业生这一“标签”,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