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今天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
从开办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到实行橡胶价格保险,从派驻驻村第一书记到乡村振兴工作队下乡……我省一项项扶贫举措取得明显成效;从党员干部到村民群众,再到企业家……一双双勤劳的手共同打通了致富路。
在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海南日报精心选取6个来自我省脱贫攻坚一线的典型人物,通过他们讲述自己在脱贫、扶贫过程中的经历与心得,彰显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努力。
脱贫榜样
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村民苏龙辉:
“电视夜校是我们致富路上的好老师”
10月16日,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村民苏龙辉为芒果苗木除去杂草。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去年我种了9亩芒果苗和5亩菠萝蜜苗,过几年就能挂果。最近天气好,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芒果绿叶展现着勃勃生机。在我眼里,那可都是能换钱的“金果果”。再加上之前我们家一直在种的几亩青瓜,就像脱贫致富电视夜校里说的,我这叫“长短结合”,既有短期收入也有长远收益。
对我和很多村民来说,电视夜校就是一位鼓励我们、指导我们如何致富的“好老师”。
2017年10月,我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妻子身患重病,家庭条件很差。那时,我与父亲苏荣光在每周一晚上都会收看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印象最深的一期电视夜校里,讲到一个因病致贫的家庭通过发展产业成功脱贫致富的故事。那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我也要向那个家庭学习。
我相信一句话,机遇总会眷顾有斗志、有准备的人。
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支持、帮扶下,我一边请医生给妻子治病,一边发展种植、养殖产业。2017年底,我种了2.5亩青瓜,第二年年初就收入3万多元,加上出售生猪的6000多元收入以及平时在村里公益岗位上的收入,我们这个四口之家在2018年底就一举摘掉了“穷帽子”。
尝到甜头后,我又种植了3.8亩青瓜,今年初实现收入4.3万余元。目前,我正在整理土地,年底打算再种4亩青瓜,另外还要养300只鸭苗。其实,无论是发展产业的底气和信心,还是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技术,大多是从电视夜校里学来的,然后我再试着活学活用。
村里人也很重视电视夜校,从干部到群众都把它当成脱贫致富路上的好老师、好帮手。就拿我们那受村来说吧,为了方便贫困户就近收看电视夜校节目,设置了3个收看点。当晚节目结束后,还有驻村干部结合村情进行课后解析,不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之前,我们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民132户547人,由于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2018年底都已脱贫出列。
最让我高兴和自豪的一件事,就是2018年11月我们家受到了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的表彰和奖励。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育才生态区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小锋还表扬我,说我是一个热爱学习、应用电视夜校知识的脱贫榜样。
尽管已经脱了贫,但成果还需要巩固和提升,我今后也要继续收看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