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题:“扶贫和打仗一样,要有战斗员的作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综述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姜刚、温竞华、熊家林
从带动贫困群众创新产业发展的致富带头人,到身患重病仍顽强奋斗带领乡亲奔小康的合作社负责人;从扎根山区、忘我工作的驻村第一书记,到“敢为天下先”、带领群众苦干脱贫的领导干部……日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4个报告团分赴中西部21个省区市作巡回报告。先进人物的事迹引起很多在场听众强烈反响。
“扶贫和打仗一样,要有战斗员的作风”
在安徽、江西等省份,报告团成员以“生命不息 扶贫不止”“只要能摘帽 失明也心甘”“我用‘双培’助力脱贫攻坚”“吕梁山见绿了”“心系家乡父老 践行精准脱贫”“援藏高原行 教育助扶贫”为题,分享了扶贫攻坚的心路历程。
能容纳500多人的金寨县委党校光慈讲堂内座无虚席。来自安徽16个市、70个县市区代表现场聆听了报告。
“78岁的扶贫干部去帮扶地区100多次,而且还在坚持;冒着‘失明’风险仍奋战在扶贫一线,把贫困户的子女当作自己的子女……”安徽省岳西县胡戴平说,先进事迹反映出扶贫人坚定的信念与担当,今后要结合本职工作做好扶贫宣传工作,凝聚各方力量,巩固脱贫成果。
“我弟弟也是贫困户,我对贫困感触很深,对于报告人的酸甜苦辣更是深有同感:扶贫从来不是一件容易事。”今年71岁的陈正山是江西省鹰潭市交警支队一名退休干部,是一个参与扶贫工作21年的“老扶贫”。他说:“报告人朴实的语言让我体会到,扶贫和打仗一样,要有战斗员的作风,沉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真正脱贫济困。”
“做精做细扶贫产业,脱贫才能稳定”
山西吕梁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干旱少雨、多山少绿,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交织。市林业局通过扶贫攻坚专业合作社造林,探索以林地经营权、退耕还林地经营权等入股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试点,组织贫困户参与林业产业化,带动3.6万人稳定脱贫的故事发人深省。
“《吕梁山见绿了》这篇报告让人印象深刻。这些典型案例是我们扶贫工作实践的榜样,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借鉴。”鹰潭市扶贫办副主任邹世文表示。
脱贫奔小康,产业是关键。产业围绕房子转,房子围绕产业建;致富带头人培育跟着产业培育走;从前是“要我造林”工作推不动,现在是“我要造林”势头挡不住……报告团关于产业扶贫的经验带给听众诸多启示。
“他们探索的产业扶贫做法各有特色,值得学习。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拓宽扶贫思路,把扶贫产业做精做细,推动脱贫奔小康。”安徽省蒙城县扶贫局干部邵泽涛说。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扶贫办干部、驻原州区河川乡康沟村第一书记冯亮表示,听了报告团成员敢拼敢为、苦干实干的故事,深受鼓舞。自己要向这些扶贫干部学习,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还要把致富带头人的事迹带回村里,鼓励乡亲们发挥自强不息精神,一起奋斗。
“一帮一力量有限,众人拾柴力量惊人”
报告团中,上海市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队长、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上海阿爸”傅欣,助力教育扶贫、实现学校连续两年高考上线率100%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听众。
“贫困孩子如果在教育上得不到帮助,以后就极有可能失业,成为又一个贫困户。某种程度上,贫困孩子失学,也是我们扶贫干部没有尽责。一帮一脱贫的力量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帮忙就有惊人的力量。”陈正山说,要通过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筹措资金,用凝聚起来的扶贫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各领域。
“鹰潭市在10月初举行了助学活动,通过民企与贫困学生直接对接,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教育扶贫全覆盖。政府和社会形成组团式的帮扶氛围,有助于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邹世文说。
报告会上,一个个感人故事赢得阵阵掌声。一些现场听众向记者表示,脱贫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砥砺前行,才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