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县不仅是中国著名的六大长寿之乡之一,而且是世界5大长寿之乡之一,其百岁老人比率世界最高。
中国六大长寿之乡 : 江苏如皋、湖北钟祥、广西巴马、四川乐山市、辽宁辽阳兴隆村、新疆克拉玛依。其中江苏如皋、湖北钟祥、广西巴马均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寿星7.5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巴马有80到99岁老人3160位,百岁以上寿星74位,其中年龄最大的116岁。每万人中有百岁老人达到3.1人,居世界5个长寿区域之首。之前,巴马县9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寿星达到了110岁以上,是世界五大长寿乡中惟一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的地方。
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由来
有史料记载,清朝以前,巴马盘阳河北岸隶属水定土司管辖,清朝嘉庆皇帝闻永定土司境内有位瑶族老人高寿142岁,于嘉庆十五年庚午嘉平月(1810年12月)为这位名叫蓝祥的瑶族寿星赐诗一首以祝寿,诗曰:
星孤昭瑞应交南,陆地神仙纪姓蓝。百岁春秋卅年度,四朝雨露一身覃。
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才聃。花甲再周衍无极,长生宝录丽琅函。
又:光绪戊戌年仲冬月(1898年11月)钦命广西提督府给今巴马那桃乡平林村耆(音:奇)民邓诚才赠送寿匾―方,并题贺词“惟仁者寿”。这些史料说明,桂西北一带长寿现象古已知名,尤其以巴马最为著名。
1979年,湖北、广东、广西三省区25个医学、科研单位联合对巴马进行长寿综合考察,通过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后,确认巴马是中国的长寿县。这次大规模对巴马进行考察的信息,曾经新华通讯社用各种语言向世界播发,《人民日报》以显著的版面刊载了巴马人瑞信息,美国之音、英国路透社、香港大公报、明报、文汇报均同时转播和转载。1981年,中国老年医学会曾将巴马长寿考察资料在西德汉堡召开的第十二次国际老年学会会议上交流,引起国际对巴马的重视。先后有英、美、法、意、加、澳和朝鲜等国的老年医学界学者慕名到巴马进行考察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也确认巴马是中国的长寿县。
四十余年来,历经第二至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均证明巴马县老年人的比率高,广西卫生厅和广西老年医学会继1979年之后,在1981年――1983年;1985年――1986年又继续组织长寿调查组对巴马县进行系统的跟踪考察,掌握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1991年11月,巴马被认定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前来调研考察,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老人们来这里拜访和疗养; 1991年9月,日本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博士率领长寿考察团到巴马实地考察,统计出巴马的百岁长寿率为30.8/10万。1991年11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上,确认了广西巴马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 并连续在《自然医学》杂志1991年第12期和1992年第1―3期以大量的篇幅报道了有关情况,森下敬一的原文翻译为:我们对广西巴马进行实地考察,该地区的百岁长寿者与我们提出的5条“世界长寿之乡共有的长寿条件”完全一致,因此我们以世界长寿之乡考察团的名义认定广西巴马地区为继世界第四长寿之乡――新疆之后的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该长寿之乡考察团还在1992年1993年2002年多次对巴马实地考察。1998年3月25日,由琼・本纳德带队的国际老年人年龄认证委员会丹麦、德国组专家考察团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肖振禹的陪同下到巴马考察,对巴马百岁老人的实际年龄进行抽样调查,该考察团认为,目前国际上对老年人的实际年龄的认定是个难题,各国的百岁老人都没有任何依据证明他们的实际年龄。而在巴马,他们是惊呆了,在百岁老人家中他们发现一本本用纱纸订成旧得发黄的小本子上,用传统历法的天干地支的组合记载着这一家族人员的生辰八字,家庭每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都记在上面,这种现象令这些专家赞叹折服,认为巴马的百岁老人的实际年龄准确到年、月、日、时,为其他国家所没有,首肯巴马是名符其实的世界长寿之乡。
其长寿因素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来自世界各地的长寿科学研究专家经长期调查后认为,除了遗传基因、饮食习惯、生活态度、热爱劳动等因素外,良好的外在环境也是巴马长寿老人众多的重要原因。这里集中了世界其他长寿地区所有的全部长寿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巴马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东经106'51"一107'23",北纬23'51"―24'23",海拨在174―1216米之间,盘阳河把巴马一分为二,北面是灰岩石山区,南边是沙岩丘陵区,这里远离尘嚣,环境清幽,峰峦叠嶂,四季常青,雨热同季,冬暖夏凉,日照年平均1531小时,年降雨量1578厘米,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气温为20°C左右,气湿气温调节合理,宜物宜人,符合生理需要,最为独特之处,巴马的年平均气温对长寿的支持正适合黄金分割律,宇宙间万物凡符合黄分割律的总是最美的形体,医学上与0.618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解释为:人为什么在环境20°C―24°C时感觉最舒适,因为人的正常体温是37°C。而37°C与0.618乘积为22.8°C,这一环境温度中,肌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肌能均处于最佳状态。巴马的年平均温度和人体正常温度与黄金分割律的积乘数值非常接近,巴马人长期在这样的舒适的温度下生活,因此巴马长寿老人多与环境温度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得到了最佳环境温度因素的支持。这是大自然对巴马情有独钟,可谓得天独厚。
为了释诠巴马的长寿现象,长寿科学研究专家们都在苦苦寻找各种解释巴马水土神奇之谜的答案,个中噢秘之一是巴马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经用尖端仪器测定,巴马盘阳河沿岸及石山溪谷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2万个/cm3,其它乡村也在2000―5000个/cm3以上,高出工业城市和平原地区十倍到几十倍,负氧离子对人体非常有益,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具有松弛、催眠、祛臭和杀菌的特性,对神经衰弱和失眠症有显著疗效。对神经性皮炎,神经性头痛有辅助治疗作用。能消除疲劳,增强肺部换气,提高肌体免疫能力,辅助治疗老年人常见的肺气肿、高血压、气喘等各种疾病,并具有延迟衰老的特殊功效。在此仅举出二例为证:
A、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教授,应邀负责编制巴马旅游总体规划,在来巴马之前,卢教授患有皮肤紫癜病,在北京几家大医院治疗未愈;1997年来巴马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工作期间,前后不到一个月,未作任何治疗,可是经多年治疗末好的皮肤紫癜病就不治而愈,至今未复发。
B、上海无线电厂退休工程师郑国恒,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在上海医治多年未能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中国老年报》登载巴马长寿之乡的信息,便只身一人到巴马凤凰乡,人生地不熟,驻进凤凰乡府,不到一个星期,让他死去活来的哮喘病却奇迹般地好转,令郑老激动不已,住了一个多月就回上海,谁知回到上悔不几天,病又复发,他再次回到凤凰又不治而愈,就这样反反复复,郑老几年中前后四次往返于巴马――上海。他深有感触地说:“巴马这地方太神奇了,如不亲身经历,就认为是神话故事,我真想在巴马度此一生”。巴马无处不山,山山有泉。全县大部分人口日常饮用山泉水,有的饮用河水和储蓄雨水,这些水质标准都较高,人们上山劳作,多饮用泉水,因为无污染,人喝生水也不拉不痛。巴马民安矿泉水还具有杀菌消炎之特殊功效,如有碰伤出血,往水里泡,伤口愈合快,也不发生感染染,对皮炎湿疹类也有消炎作用。森下敬一博士在巴马采集水样检验,发现这些水含硒、锶、偏硅酸等微量元素比其他的四个世界长寿之乡的水含量高,称巴马的泉水是长寿圣水。上述这些都是大自然恩赐给巴马的长寿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之宝,是巴马长寿老人多的因素之一。
2、遗传因素和晚生晚育
纵观巴马有百岁老人的家庭,大都有家属长寿史,有的连续二、三代都有9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不乏百岁姐妹,百岁兄弟之例子。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108岁的黄妈凤来老人,其父活到95岁,母亲活到98岁才相继去世。巴马镇已故寿星卢娣花三姐妹,老大卢娣花111岁去世,老三罗的妹(同母异父)97岁去世,老三卢的肖今年107岁,尚健在。因此说明遗传基因是巴马长寿现象的支持因素之一。
巴马的壮、瑶民族人多习惯晚婚晚育,壮族还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就是结婚后女方不到丈夫家长期居住,少则二、三年,多则七、八年,然后才定居丈夫家生活生子,同时还有夫妻分床睡觉,减少过多过频的性生活,保持旺盛的生活情绪。
3、后天因素对长寿的影响
(1)终生体力劳动:巴马长寿老人自小就从事农业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促使他们肌肉发达,关节灵活,能促进心冠状脉血液循环,提高心力储备,使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减少,延缓衰老。巴马90岁以上的老人中,极少发现有高血压病,证明“生命在于运动”、“动则不衰”的养生原理的正确性。有的百岁老人还能从事轻微的体力劳动,他 (她)们的劳动此时已不是生活所迫,而是当作延续生命的需要。如弄劳屯的黄彩顺老人,100岁还能穿针引线,穿梭织布,生活起居能完全自理。
(2)饮食结构合理:据调查,巴马长寿老人的饮食特点是: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热量和高维生素。一生以素食为主,间有少量荤食,主食大米和玉米,玉米经剥粒后磨成粉状,煮成米糊,辅以青菜、豆类和薯类,提高营养互补作用。粥食易于消化和人体吸收,可润肠通便,肠胃病少,森下敬一博士称之为“粥食长寿乡”,这是巴马寿乡与其他四个世界长寿乡最大区别的个性特征之―。
巴马长寿老人基本上都是用植物油煮菜,伴以少量的动物油。植物油主要是茶籽油和火麻仁汁,火麻属桑科植物,春种秋收,籽粒与葫椒籽粒相似。用时将其舂碎,然后伴水挤出汁液点菜,火麻油是唯一能够溶解于水的植物油,所含脂肪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亚麻酸较一切植物油都高,味道清香可口,吃后有助于人体吸收和生理调节,能降低胆固醇,润燥滑肠,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等,所以也有人称为“长寿油”。
巴马长寿老人对饮食不主张暴食暴饮,饭吃十分饱,保持一定的饥饿感,保持旺盛的食欲。医学专家分析发现,饭吃六七成饱的人几乎不生胃病,这也就是巴马长寿老人饮食上的0.618。一生中保持每餐吃饭七成饱的李先应老人就活了一百岁。
据调查所知,巴马长寿老人都是终生食用绿色食品,他们前半生都生活在化学肥料尚未普及使用的年代,其主粮大米、玉米、杂粮及蔬菜,全是施放农家肥生长的,不沾染化学成分。老人不喜欢吃味精,要求食品保持原汁原味,有50%的老人喜饮少量的自酿低度米酒,且多为晚餐才饮用,饮适量的酒,对消除疲劳,增强血液循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性格乐观开朗。巴马90岁以的老人大多不识字,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受儒教、道教传统思想影响,忠厚传家,相信善恶有报,“人穷骨头硬”、安于现实,思想单纯,易于满足现实,上山劳作,爱唱山歌,怡然自得。四代五代同堂的家庭,人人尊重老人,尽孝为先,老年人对生活没有特殊的要求,知足常乐,我们所采访调查的老人,个个都是性格开朗,开口就笑,邻里和睦相亲,极少动怒,俗话说:笑―笑,十年少,这种精神上的健康无疑也是长寿的因素之一。
4、社会因素对健康长寿的影响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医务人员的努力,巴马消灭了天花、霍乱等烈性传染病,控制和消灭广疟疾、麻风病,通过计划免疫,人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巴马人平均寿命由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69.51岁。和小康社会要求平均年龄70岁仅差0.49岁,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关心老龄工作,每年定期为百岁老人体检,发现患有疾病及时给予治疗,每月都能给百岁老人发放生活补贴费,逢年过节,县领导给老人贺节、送慰问品,使长寿老人感受新社会的幸福,从而心情舒畅安度晚年。
来自世界各地的长寿科学研究专家经长期调查后认为,除了遗传基因、饮食习惯、生活态度等因素外,良好的外在环境也是巴马长寿老人众多的重要原因。这里集中了世界其他长寿地区所有的长寿因素。 巴马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年平均日照时间长达1531小时,并且阳光中80%是被称为“生命之光”的远红外线。这里空气清新,巴马盘阳河沿岸及石山溪谷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2万个/立方米,有名的长寿村巴盘屯则高达4.5万个/立方米,高出工业城市和平原地区十倍到几十倍。
另外,长寿者的生活用水取自河川,这些水具有无污染性、弱碱性、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负电性、营养性等6大特征。
巴马还是一个天然的大磁场地区。研究表明,高磁场可以屏蔽阳光中的有害射线;长寿村的水受到磁力线的切割变成小分子团的六环水,也就是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碱性离子水。同时,一定的磁场强度能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调节人体的离子平衡和阴阳平衡。
喜欢劳动、饮食习惯良好、生活有规律,这也是巴马寿星多的重要因素。4月14日早上,记者来到甲篆乡百马村坡纳屯寿星黄布铁家里采访。老人已经104岁了,但每天不是去摘猪菜,就是下地干活,还做家务。他每天吃两顿,每餐吃两碗饭。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聋、眼不花,一头黑发。他常说:“每天不出去活动一下,吃饭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觉。”要不是亲眼看到他麻利地摘猪菜,我们真不敢相信他的话。
巴马人长寿还和饮食有关。他们经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笋、白薯等天然食品。玉米、白薯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火麻制成的油和汤含有大量的不饱和低脂肪酸。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对巴马进行调查后认为,不饱和低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正是巴马人长寿的关键所在。
除了以上几点,乐观也是巴马长寿老人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平安村平寒屯,我们遇到106岁的黄妈能时,她还背着小孙子。黄妈能耳聪目明,一边说话一边发出爽朗的笑声。她告诉我们,她现在五代同堂,还能记起年轻时唱的山歌。
江苏无锡的74岁退休老人林步远半个月前来到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坡月村,并住了下来。他打算再住四五个月再回家。 林步远只是寄居巴马的养生人中的一位。跟他一起从无锡到这里的伙伴有20人左右,而来自全国各地到坡月村的养生人有100多人。他们大多是在该村长期租房,每年住上3到6个月不等,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候人”。
林步远是第一次到巴马坡月做“候人”,没想到一来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谈起现在的休闲生活,林步远说:“每天早上起来,到山边打打拳,然后到处走走,串串门,逍遥自在。” 据悉,接待“候人”现在在巴马已经成为一个产业,甲篆乡有专门供“候人”居住的房子、食堂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当然,“候人”也可以选择只租房子,生活用品自带,洗衣、做饭自己动手的方式。
广东东莞市66岁的退休老人李老今年4月到现在一直寄居在坡月村,他还准备住到春节前再回家。他说:“这里的山、空气、水真是好”
旅游提示 -----
交通:县城位于国道323线和省道322线的交汇处,距南昆铁路70公里。可从田阳、田东、大化三条线路通往首府南宁。
特产:巴马香猪、火麻、红粳米、珍珠黄玉米、茶籽油、板栗、黑麻山羊、蛤蚧、油鱼、芭蕉芋粉丝等是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