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张治中责令新疆政府宣传委员会征集新疆各地优秀的歌舞人才,组成“新疆政府宣传委员会青年歌舞访问团”(简称“新疆青年歌舞团”),预定以4个月为期,访问南京、上海、北平、天津、汉口、长沙、桂林和广州等地。张治中不惜巨资组建新疆青年歌舞团,仅旅费一项,第一批就拨款15亿元。[7]时人评价:“新疆歌舞团这支宣传生力队伍的成长,不能不归功在西北行辕主任张文白将军,除掉花费掉相当金钱的代价,越发是花费了无量数的心血和精神。”[8]
在政府档案中尚未见到关于新疆青年歌舞团人数的记载,笔者通过各大报刊的记载,推测新疆歌舞团人数约50人,有团长、副团长、辅导员、翻译员、总干事各1人,副总干事2人,下设财务、训练、演出3组。新疆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刘孟纯担任团长,重要成员有康巴尔汗、莎依达、米娜娃、吐尔逊罕、娜芝叶、哈比葩、海尼莎、露尔尼莎、穆罕买江等,这些团员都是从新疆各民族中挑选出来的优秀艺术家,演出阵容整齐,艺术水平高超。
二、文化交流:新疆青年歌舞团的参访演出
1947年10月25日~1948年4月18日,新疆青年歌舞团在南京、上海、杭州和台湾等地演出上百场新疆歌舞节目,参访各地风景名胜,与当地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一)南京参访演出
新疆青年歌舞团第一站为南京,这凸显了张治中通过文化交流推动新疆参与国内政治进程的意图。1947年10月25日,新疆青年歌舞团第一批成员抵达南京,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其在南京的主要活动如表1所示。
11月4日晚7时,国民政府在国防部大礼堂举行招待会,欢迎新疆青年歌舞团全体团员,来宾数以千计,政府要员孙科、于右任、邵力子、陈立夫、白崇禧等出席。晚9时1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来到礼堂,新疆青年歌舞团旋即表演共21个节目,极为精彩,博得众多来宾的赞赏。[9]
11月7日,张治中、包尔汉率领全体团员赴中山陵谒陵。[10]对于新疆青年歌舞团而言,拜谒中山陵是国民政府强化国家认同的一项重要内容,希望以此强化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意识。
11月14日,宋美龄在黄浦路官邸举行茶会专门招待全体女团员。她对女团员的饮食起居极为关怀,勉励她们“虚心向学”,提升歌舞技艺,希望她们“拥护中央”“复兴中华民族”。[11]
新疆青年歌舞团的南京之行极具政治意味。国民政府高规格接待新疆青年歌舞团,不仅凸显了中央政府对新疆文化事业的重视,也让新疆青年歌舞团成员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新疆青年歌舞团的南京之行成为“新疆民族与内地同胞在政治亲和力上加强的表现,她将使我们民族之间的感情透过艺术的表现而获得交流和了解”。[12]
(二)上海参访演出
1947年12月3日,新疆青年歌舞团乘火车到达当时全国文化和经济中心上海。上海以隆重、热烈的场面欢迎远方的贵宾,并委派著名影星胡蝶前去献花。许多上海市民为一睹新疆青年歌舞团的风采,纷纷前往火车站。上海市政府为防止意外,取消了胡蝶在火车站献花的计划,临时决定让其去歌舞团下榻的华山路青年馆迎接贵宾。当新疆青年歌舞团的车队开到青年馆门前时,胡蝶在各界人士的簇拥下,手持鲜花笑盈盈地迎上去,康巴尔汗含笑接过,两人亲切握手问好,甚为欢洽。
12月6日~12日,新疆青年歌舞团在上海市西藏路皇后戏院演出。上海市民纷纷排起长队抢购门票,每场都观众爆满,“车龙马水,人山人海,任何一剧院之盛况,无与伦比”。[13]为满足观众的热切需要,演出委员会、皇后戏院、影片商等商议决定延长新疆青年歌舞团演出两天。
新疆青年歌舞团赴上海演出大获成功之后,长久以来不被人看重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时人评价:“他们的歌声近乎野亢,这说明他们是生长在雄奇的高原,荒野中的叫喊正是他们生活的一种激越的情趣。总而言之,他们的歌舞是有灵魂的艺术······我也不能说他们的歌舞就能整个代表中国,但是如果有心人把边疆各族歌舞之长集为一体,就其固有乐谱,加入西洋管弦,就其固有舞姿,糅合上新的动作,则这一个歌舞必能成为中华民族之歌舞,独树一帜于世界艺坛之上。”[14]
在上海期间,新疆青年歌舞团与当地文化界进行了交流。记者采访康巴尔汗,问她在上海对什么最感兴趣,她笑了笑说:“最感兴味和最爱好的,算是国产电影和话剧了;虽然言语不通,但演员的表情和演技,使我很钦佩”。[15]12月4日,新疆青年歌舞团全体团员到兰心大剧院观看中国现代著名话剧《雷雨》。12月16日,《大公报》同仁在国际饭店二楼丰泽楼招待新疆青年歌舞团全体团员,上海戏剧电影界出席的人士有田汉、洪深、熊佛西、戴爱莲、李健吾、应云卫、费穆、罗学濂、蓝马、王芸生、胡政之等。著名话剧家田汉称赞道:“由于他们的到来,唤起了大家的活气。”[16]通过这次与上海戏剧电影界的交流,新疆青年歌舞团的艺术家对国产电影和话剧有了新的认识。
(三)杭州参访演出
1948年1月10日,新疆青年歌舞团来到杭州。新疆青年歌舞团在南京和上海的演出引起巨大轰动,早有耳闻的杭州市民满心期盼着他们的到来。一听说歌舞团来了,杭州市民纷纷到现场迎接。
1月15日,新疆青年歌舞团在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其昀的引导下参观新疆图籍画片展览会,其间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康巴尔汗在参观时,突然看到一张名为“维吾尔族少女的舞姿”的照片,其中的舞者正是她的妹妹古莱列姆。康巴尔汗与妹妹相依为命,共同学习舞蹈,是艺术之路上的好搭档。然而1947年2月,古莱列姆病故,康巴尔汗十分伤心,四处寻找亡妹的相片却始终未果。当她在浙江大学看到妹妹的照片时,悲喜交集,希望张其昀院长将照片赠送给她,留作纪念。张院长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十分感动,将照片取下送给康巴尔汗。此事一经传布,成为一时美谈。[17]这虽然是参访之旅中的一件小事,但是细微之处见真情,体现了内地同胞对新疆同胞的关爱与尊重。
(四)台湾参访演出
1948年3月9日,国府委员包尔汉带领新疆青年歌舞团乘中兴轮来到台湾。听闻新疆青年歌舞团赴台湾的消息,台湾民众热情高涨,聚集在基隆码头,想一睹边疆艺术家的风采。
3月14日~15日,新疆青年歌舞团在台北市中山堂向台湾民众公演四场。这次表演的节目共有23个:《我向你致敬》《米尔孜舞曲》《我们去吧》《上学去》《快乐的祖国》《游河》《我的同伴》《铁环舞》《鼓舞》《凝视你的黑眉毛》《斯马尼亚舞》《喀什噶尔舞》《女高音独唱》《踢跶舞》《娜芝古情舞》《派利亚达歌舞》《秧歌舞》《我在高崖上看到了你》《我的幸运》《弗修克舞曲》《美丽》《我们是英雄》《和平颂》。由于机会难得,台湾民众纷纷前往观看,轰动了全台湾。新疆青年歌舞团为台湾同胞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和听觉盛宴,也带来了欢乐与美的享受。
新疆青年歌舞团赴台湾参访演出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交流盛事。《台湾新闻通讯》称其为“我国的最西部和最东部文化互通交流的序幕”。[18]《申报》评论:“新疆歌舞团此来,对民族间的认识和文化的沟通上,会给海岛以新的激刺和影响。相信他们一定有着台湾建设和较安定的印象,带到大西北去。这两个东西海陆的门户,这两条边缘的纽带,给联系起来,紧密起来了!”[19]
《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屈辱地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政治统属关系逐渐松散,加之日本不遗余力地在台湾推行奴化教育,使台湾人民的政治认同出现错乱。1945年台湾光复后,如何在日本殖民50年后的台湾推进中华文化认同,成为政界和文艺界人士普遍关心的话题。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号召文艺人士前往台湾从事文艺活动,通过文化交流、开办学校、教学宣传、创办报刊等方式,向台湾民众传播中华文化。1948年新疆青年歌舞团赴台湾演出和参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新疆青年歌舞团将优秀的新疆歌舞文化带到台湾,进一步密切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台湾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热情好客的人民给新疆歌舞团的艺术家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康巴尔汗等人在游览台湾风景名胜后说:“愿意在此住下!”[20]这次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两岸人民共知、共感、共鸣的历史记忆。
综上所述,1947~1948年新疆青年歌舞团在各地演出是国民党政权为稳固统治的权宜之计,但取得的成效是值得称赞的。在新疆政局错综复杂之际,张治中组织新疆青年歌舞团赴各地演出,一方面带有很强的政治意味,通过国民政府高层接待,拜谒中山陵、岳飞墓,参观祖国现代化设施和大好河山等,向新疆青年歌舞团成员宣传“救国救民”“爱国爱乡”“复兴中华”等观念,强化其国家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此过程中,新疆青年歌舞团成员的中华民族自觉意识得以增强,主动配合国民政府前往台湾开展“去殖民化”的中华文化认同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新疆青年歌舞团在各地演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民对新疆政局保持稳定的信心,促进了新疆与内地和台湾人民的情感交流,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新疆青年歌舞团临行时,台湾基隆码头上的送行人和远行人同声唱起了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21]这一感人至深的历史情景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美好记忆。
三、民族情谊:康巴尔汗与梅兰芳、戴爱莲、喻宜萱
新疆青年歌舞团的精彩表演深受各地观众的喜爱,代表人物康巴尔汗以精湛的舞技征服了一大批观众。康巴尔汗出生于新疆喀什,5岁随家人前往苏联生活和学习歌舞,1939年考入莫斯科音乐舞蹈艺术学院,1942年回到祖国参加舞蹈演出和教学工作,被誉为“天山之花”,是新疆青年歌舞团的灵魂人物。她在歌舞团参访各地期间,与梅兰芳、戴爱莲、喻宜萱等知名艺术家结下深厚的友谊,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交流。
(一)“两位梅兰芳”
有一次,张治中在观看康巴尔汗的演出后,不禁赞叹她是“新疆的梅兰芳”。康巴尔汗听闻之后,回想1935年梅兰芳在苏联演出的盛况,意识到祖国戏剧艺术的博大和精妙,进而萌生了拜访梅兰芳的想法。这次随团到上海参访,刚好可以了却她的这个心愿。[22]
梅兰芳与新疆有很深的情缘。早在1934年新疆音乐团访问上海时,梅兰芳便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对新疆歌舞产生了浓厚兴趣。1947年12月,梅兰芳在观看新疆青年歌舞团演出后,盛赞康巴尔汗的舞蹈活泼、古朴、细腻、动人。1947年12月26日,“两位梅兰芳”终于在上海会面。一见面,康巴尔汗就紧紧握着梅兰芳的手,表达感谢和敬仰之情,并表示要向他请教和学习京剧。梅兰芳耐心细致地向康巴尔汗介绍京剧艺术,并在讲解过程中做出各种表演动作,如旦角坐立的不同规范化的姿势、水袖舞法的套路组合等。康巴尔汗也向梅兰芳介绍新疆舞蹈,在讲解过程中,她演示各种舞蹈动作,并对新疆舞蹈特色之处如晃头移颈、咂唇、跖脚动作等做了具体阐述。梅兰芳还带康巴尔汗等人到后台观看京剧演员的化妆过程。随后,梅兰芳亲自表演了《贵妃醉酒》,艳丽优美的舞台形象,明亮、华丽、细腻的唱腔,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立刻吸引了康巴尔汗。她全神贯注地观看梅兰芳的表演,体会到京剧细腻的表演风格,感受着祖国艺术的精髓,还模仿着学习了一些动作。[23]
与梅兰芳的交流使康巴尔汗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增添了胆识,找到了心中理想的航标。她立志要学习梅兰芳,实践“艺术就是生命”的真理,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忠于人民的激情完全倾注到舞蹈艺术中去,推动艺术交流交融。[24]康巴尔汗尝试借鉴和吸收京剧细腻、典雅的特点,将京剧动作融入新疆舞蹈表演中,创造一种舞蹈步伐——“自由步”。北京舞蹈学院贾美娜教授指出,维吾尔族舞蹈教材中的“自由步”是康巴尔汗借鉴和吸收京剧中花旦角色的“台步”,结合维吾尔族舞蹈的节奏和动律特点创造而成。[25]该步伐注重内在的韧力,要求舞者的手臂自然摆动,举步先由脚跟起,趋至脚掌,止于脚尖,舞步律动遒劲,舞者表情细腻。
(二)“舞坛双璧”
在上海,康巴尔汗受到著名舞蹈家戴爱莲的热情欢迎。两位舞蹈艺术家都有在国外接受舞蹈教育的经历,学成后都投身于发掘和弘扬祖国民族舞蹈事业当中。
1947年12月3日,戴爱莲组织中国舞蹈艺术社成员前往上海火车站迎接新疆青年歌舞团,并由其女叶明明向康巴尔汗献花。4日,上海文化界在文化会堂举行欢迎新疆青年歌舞团文化晚会,戴爱莲表演了现代舞《空袭》。之后,戴爱莲邀请康巴尔汗等人观看她表演的新疆舞《青春舞曲》。虽然没有穿新疆的民族服装,但她的动作、节奏、感情却让康巴尔汗感到熟悉而又亲切。[26]康巴尔汗等人还观看了戴爱莲表演的桂剧《哑子背疯》,动作设计巧妙,表演神态逼真,令人叹为观止,大家感叹中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精彩的歌舞艺术。[27]
戴爱莲用她那高超的表演技巧赢得了康巴尔汗发自内心的敬佩和爱慕。当有记者问她如何评价戴爱莲的技艺时,康巴尔汗说:“戴女士的舞蹈,有其长处。她是合中西舞技的优点,成为近代化的舞蹈;而新疆歌舞,是代表民族特性。我对戴女士很佩服”。[28]戴爱莲在观看新疆歌舞团演出后说:“我们应向康巴尔汗道贺,因为她不但是新疆的第一舞人,而且这次演奏节目也是由她排的······康巴尔汗自己的舞蹈具有庄严而流利的动作,使她驾越他人之上。她是一位真诚的舞艺家,具有非常吸引人的个性。”她还从舞蹈专业角度指出了新疆舞蹈的特点:“缺少戏剧性,很明显的,他们的节奏表现在手上、头上、眼上、眉上,脚占着次要的地位。”[29]虽然语言不通,但这并没有成为两位艺术家交流情感与艺术的障碍,因为舞蹈正是她们交心的最好工具,这比语言更能表达心意。
此后,戴爱莲和康巴尔汗还多次见面,一起畅谈振兴中国舞蹈事业的各种设想。戴爱莲希望振兴中国的舞蹈艺术,抢救中国的舞蹈遗产,并注入新的血液,这些见解和设想使康巴尔汗的艺术视野豁然开朗。戴爱莲请康巴尔汗参观上海乐舞学校,康巴尔汗将一顶极为珍贵的维吾尔族花帽送给戴爱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戴爱莲担任北京舞蹈学院院长、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康巴尔汗历任新疆艺术学校副校长、新疆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二人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两位舞蹈教育家大力推广新疆舞蹈作品《盘子舞》《林帕黛》《乌夏克》等,使新疆歌舞艺术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极高的声誉。[30]
(三)歌舞联袂
喻宜萱是国际女高音歌唱家,1935~1939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声乐和教育,回国后一直任教。抗战胜利后,喻宜萱辞去教职,专门从事音乐普及活动。1947年,喻宜萱首唱《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引起艺术轰动,她很快成为当时国内最知名的歌星之一。
新疆青年歌舞团访问内地期间,喻宜萱女士在武汉,她非常渴望与康巴尔汗相见,一睹新疆歌舞的风采,于是和张治中联系,希望张治中安排新疆歌舞团去武汉访问。张治中应允了,但最后因故未能成行。1948年7月17日,喻宜萱受张治中邀请,前往新疆举办独唱音乐会。新疆省政府和人民热诚接待,并为她举办了三场音乐会,其中就有观众最喜爱的《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小黄鹂》等民歌。7月29日,新疆青年歌舞团为喻宜萱安排了专场表演。喻宜萱和康巴尔汗终于见面了,两位艺术家交换了关于新疆音乐的专业意见:“感到歌唱充满朝气,淋漓畅快,颇合节奏,歌唱天赋亦高,可惜没有以现代科学方法发音练唱”。喻宜萱请康巴尔汗帮忙收集新疆民歌并译成汉文,以便在内地推广和出国交流。8月11日,已经返回武汉的喻宜萱给康巴尔汗写信,强调彼此的友谊,支持成立新疆艺术学校,畅谈中国艺术事业的未来。[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喻宜萱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副院长,长期奋战在音乐创作和教育战线上,学唱《新疆好》等民族乐曲,将许多新疆歌曲编入教材中,为推广新疆音乐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1947~1948年的演出交流,康巴尔汗与梅兰芳、戴爱莲、喻宜萱等知名艺术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增进了文化交流,为文化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加强了民族团结,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四、文化润疆:研究和宣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案例
新疆青年歌舞团千里迢迢来到祖国东南,把新疆歌舞艺术带给内地和台湾民众,促进了人们对新疆的认识。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包尔汉说:“歌舞团的根本目的在宣扬边疆文化,融洽民族感情,现在各方热烈的欢迎,正表示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访问团这次来了以后,内地对边疆已经认识清楚,巩固感情,来建设新国家。特代表新疆人感谢大家,希望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