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为庆祝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回馈广大游客对施秉旅游的厚爱,世界自然遗产地云台山景区推出免门票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23年6月10日——6月30日
二、活动地点
施秉县云台山景区
三、活动内容
活动一:6月10日当天,云台山景区免门票(不含观光车费用);
活动二:6月11日——6月30日,云台山景区门票半价(不含观光车费用);
活动三: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于2014年6月23日申遗成功,凡是6月23日出生的,生日当天凭身份证免云台山景区和杉木河景区门票(不含观光车、漂流船费用)。
2014年6月23日,以云台山为代表的施秉喀斯特成为继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之后的贵州第三处世界自然遗产地。
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施秉县北部,总面积282.95平方公里,完全包含在云台山景区、杉木河景区及杉木河水源涵养区内。
施秉喀斯特是在古老的、相对不可溶的白云岩上发育了典型而完整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以峰丛峡谷喀斯特最为典型,是全球热带、亚热带白云岩喀斯特最为典型的范例。
世界自然遗产联盟的专家考察云台山时认为,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具有“全球唯一性”和“不可比拟的自然美”。
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云台山景区位于施秉县北部,距县城13公里。云台山以原始自然生态、天象奇观、奇峰丽水、云海奇观、佛教遗址、道教古刹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特色。云台山因"山四面削成,独立于云霄之半,山巅如台,加之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
分为云台山、排云关两大旅游片区,主要有笔架山、野牛洞、五指峰、印斗阁、宝石苑、老虎背、渡云桥、周公殿、徐公殿、道庵井、一天花雨、会仙桥等景点24处,山间珍稀等植物近400种,珍贵等动物近百种,被称为“植物宝盆、动物宝库”,是贵州东线探险寻幽的旅游宝地。
万山高处结云台, 崔巍鼎立真奇哉。乘风步虚一搔首, 白云散尽青天开。这是明朝参将邓子龙游云台山时题的诗。这首诗能很好地表现出云台山云雾缭绕的意境。
云台山园区集奇峰、异水、流云,少数民族风情为一体,在不同的季节搭配不同的颜色,形成一个超凡脱俗的白云岩景观;其次这里是地球同纬度上白云岩喀斯特地貌保存得最完好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
云台山景区的旅游游览线路有两条:一条是常规的观光游览线路,另一条是朝拜线路,这里指的朝拜主要是拜我们的徐公和周公。据说对求子和祈福是很灵验的,每年农历“三月三”有来自黄平、石阡、余庆、镇远、遵义、铜仁、云南等地的善男善女、香客、游人成千上万进山朝拜。有诗云:“三月玉面寒春兰,三月初三朝云山,晨钟暮鼓绕山梁,心诚则灵拜三山。”云台山,是贵州偏桥(施秉旧称)千户徐贞员于明隆庆丁卯(1567)所开辟的胜景,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这里是一个佛教和道教合一的山脉。开山鼻祖是道教的徐贞员,而香火最旺盛的时候却是佛教,在鼎盛时期,僧人道士多达260人,拥有庙、田土1300多亩,还有保存完好的和尚坟,现在却是只有道士了。
云台山的地貌演化代表了湿润热带-亚热带典型白云岩锥状喀斯特演化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白云岩锥状喀斯特发育区别于石灰岩锥状喀斯特发育的特征,以及其受岩性、构造、气候、水动力等复杂环境变化的不同影响所产生的遗迹的全部过程。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岩性,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良好的水动力条件,以及较少的人为干扰,共同孕育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独特性和原始性两大特征。生物演化与适应现象典型,生态过程具有代表性。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湿润性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动植物多,古树大树多,是非常珍贵的生物栖息地。
原标题:《“世界遗产”施秉云台山丨似璞玉,如仙境,于连绵群山中窥见世界自然遗产的奥秘 你打卡了吗?》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