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五一前,到邻近的绍兴作了一次短途旅行。
24日午饭后出发,27日晚上到家,足三天三晚,游了绍兴城区及安昌、柯桥。这是座风光优美、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如果时间宽松点,再逗留二日更好。
绍兴的高铁站离老城很远,不甚方便。上海出发,我得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到虹桥站。我选择了上海南站出发,坐C字列车(也有D字和K字车)往杭州南站(萧山站),再转地铁到绍兴。杭州南有杭州5号线,坐三四站就可换乘绍兴一号线地铁。火车下车后一个小时二十分钟,我已经到鲁迅故居地铁站了。
也有火车到老城中心的绍兴站,但多是K字车,时间没有合适的。我回程时选择从绍兴站傍晚发车的K字车回上海南站。作为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绍兴没有面向重要客源地及旅沪老乡特别多的上海合适的火车站,无疑是个遗憾。
傍晚到达,宾馆附近就是仓桥直街。出去转悠了一下。正是掌灯时分,街上游人稀少。就着昏黄的灯光,踩着湿漉漉的砖石,我在小街巷里转悠,分明感到了《雨巷》的诗意和几分古趣、闲适。
次日上午,往八字桥老街区街区。
八字桥和广宁桥在一条河上相距300米,都是颇有年头的斑驳老石桥。与桥在一起的,还有一座天主堂和一片颇具水乡特点的旧街坊。
老一辈上海人中,来自浙东甬绍一带的移民,大概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用上海话 与绍兴人交流,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亲切,双方完全没障碍。
绍兴不仅盛产师爷,更是人文荟萃。古往今来,有文坛泰斗,有侠客义士,有科技大家。如今以他们故里及古桥为核心的旧城保护,似乎还不错。
一天走下来,哪里最喜欢?夯额大户——王羲之故里,不仅古迹故事多,而且故里范围内的萧山街排门板店铺仍然老样子,售卖土产杂货,烟火气息十足。
东湖是绍兴的名胜景区,公交车很方便,大约半个小时可到。
做嬉客夯格大户,风景也是木佬佬好(译,到那个地方玩,风景也是很好的)。
第三天早上,从市区坐公交车大约一个半小时,到安昌古镇。这是离开市区较近的一座保存较为完好,至今有原住民生活的古镇。
在上世纪乡镇企业野蛮生长的绍兴地区,能较完整保存下一座千年古镇,实属幸运。
小桥流水人家,自然同江浙沪地区古镇差不多,但安昌古镇还有些特点:廊棚很长,堪称壮观;摩登的咔吧之类的很少,商户多是前店后居做做小买卖,满街都卖酱鸭酱肉梅干菜;依然可见乌毡帽和河埠洗衣妇……
但随着熙熙攘攘的游客大军到来和老人的离去,想来也难以持久。
自唐代开始,萧绍运河逐渐筑起在蜿蜒在水中和岸边的纤道和一座座石桥,供纤夫拉船漕运。
悠悠岁月,纤夫隐退,唯有纤道见证。
听说有座太平桥,是萧绍运河上比较大的一座名桥。中午从安昌古镇出来,直接打车去寻找。
百度:太平桥位于浙江省绍兴县柯桥街道阮社的浙东古运河上。是一座由石拱桥和石梁桥相结合的多跨桥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清咸丰八年(1858)重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来,那边不仅有古桥和古纤道,还有坐以太平桥为中心的石桥园林。
经常听绍兴人讲到柯桥,今在寻找古纤道时,顺道也想去看看。一位正在钓鱼的同龄老汉听我问路很热情:噢,过步行街,夯格浪头就是咚!夜景木佬佬好看。
一个大面积翻新并腾清原住民的古镇。
好像蛮受年青人喜欢,不少人懒懒散散在河边喝咖啡喝茶吃茶点。
其实,这里更出名是纺织业。这里有中国纺织城,有纺织品国际交易中心。难怪街上不少外国人。还有不少新疆餐馆,提供清真餐。
从柯桥返回时,在陆游故里附近的鉴湖上发现了纤道。立即下车仔细欣赏。
现存纤道这么光溜平整,显然近年投资修如新过了。
一位朋友在微信里评论:不是纤道,像小资情调的散步道。
呵,过于打磨,反而弄巧成拙。
今天不赶景点。早起宾馆附近老城区转悠。
古董级的老街巷里,卖肉卖鱼卖菜卖熟食,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价钱却是很便宜:碧绿的鲜蚕豆,十元三斤;馋人的白切羊肉75元一斤……
还有萝卜腌菜,葫芦…
葫芦可入菜,听我妈说起过。
古越龙山老酒名气很响,其实是用了眼前这座山的名称。府山,种山,卧龙山,古越龙山都是这座小山在各个时代的名称。
拾阶而上,越王台,越王殿,文种墓,望海楼,摩崖石刻…名胜不少。连同山脚下的博物馆,不断诉说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一批历史人物浮上眼前。
山的一头,就是绍兴博物馆。
果然地灵人杰。在绍兴不能光看古城旧巷和石桥、纤道,也要膜拜一下伟人、泰斗、文豪及先贤、先烈。
在五一大潮汹涌而来前,挥挥手,跟绍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