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刻经》亦称《小铁山摩崖刻经》、《铁山摩崖刻经》、《匡结刻经》。位于城区北铁山之阳一倾斜约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刻石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4米,面积1085.68 平方米。刻石正上方有阴线刻巨龙、云气、佛光图案。佛光下镌字,右侧刻佛教《大集经》左侧刻《颂文》,经文下部刻《题名》。
《大集经》部分:南北长33.55米,东西宽12米。经文共17行,940字。由于年深日久,风化剥蚀,现能辨认795字。经文内容为佛教《大集经穿菩提品》(属《大方等大集经·海慧菩萨品》),排列整齐, 行距匀称,界格清晰,一般每字在40至60厘米间,最大者78厘米,最小者30厘米。字体以隶为主,然篆楷意味亦浓,又夹行草。用笔以圆为主,个别笔画辅以方笔。被誉为“通隶楷、备方圆,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颂文》部分:上篆刻“石颂”2个大字,各近1米见方。今“石”字仍较完整,“颂”字仅有“公”旁可辨,“页”已残缺不清。颂文2行,614字,已残毁177字,存437字。每字径22厘米左右。有对铁山摩崖的位置、地理环境的记述;有对铁山刻经经主西汉丞相匡/kuāng/衡的后代匡结在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请大沙门僧安道壹写《大集经·穿菩提品》的记述;有对经文周围刻画的祥瑞图象的记述:“六龙上绕,口茔五彩之云,双龟下蟠,甲负三阶之路”;还有对刻经书法艺术的高度赞扬之语:“青跨羲诞,妙越英繇,如龙蟠雾,似凤腾霄……”。意指其可与“书圣”王羲之、韦诞、张伯英、钟繇媲/pì/美。以颂文中“寻师宝翰”、“敢辑遗训”之词句分析,颂文的作者当系安道壹的弟子。
《题名》部分:在经文下部,原应10行68字,现存6行44字,其余4行24字于1960年因采石毁掉。《邹县续志·金石志》及清代拓片,题名为|任城郡|功曹南平阳县|功曹大都维那|赵郡李巨敖|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洽县令|东岭僧安道壹署经|齐搜扬好人平越将军周|任城邵主薄大都维那|闽长嵩|以其中“东岭僧安道壹署经”一句,当系安道壹为刻经的题名。《山左金石志》、《山东通志》载,《题名》附近还有“安上”、“鄣 /zhāng/难”、“佛善”、“实性善男子菩萨”4种刻字,今无存,又因无拓片考证,难以考究其原委。
安道一(壹):北齐时高僧、大书法家。他经历了北周“二武灭佛”之难,认为“缣/jiān/竹易销,皮纸易焚;刻在高山,永留不绝”。故在迁移中把佛经刻于石崖之上。安道一刻经字大如斗,历来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杨守敬《平碑记》说:“擘窠/bò kē/大字,此为极则”。因其书艺甚高,开一代新域,中外影响颇大。{擘窠:写字、篆刻时,为求字体大小匀整,以横直界线分格,叫“擘窠”。}
【释文】
《大集经》部分/其一
佛;善男子,云何名为:穿菩提心?{缺:菩萨既发菩提}心已,终不生于相似我慢。不著菩提心;不贪菩提心;不爱菩提心;不观菩提心。如是,则能令心寂静。观深法界,观诸佛法。深法界。者,谓:十二因缘。远离二边,一切诸法,性,自无我。观于我性;一切法性:空,无有主。住空三昧;无相;无愿,知诸行法,无有造作。观色,如沫。受,如水泡。息,如热炎。行,如行,如芭焦。
::菩提(pú tí ) 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著(zhù ) 明白、清楚。 ::如是(rú shì ) 1.如此,这样。事物的本来面目。2.佛家认为是用来表述真如佛性(真如实相)的用语。 ::三昧(sān mèi ) 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铁山刻经》
北周/隶书
【1】佛;善男子,云何
【2】名为:穿菩提心?
【3】{缺:菩萨既发菩提}心已,终不生于
【4】相似我慢。不著
【5】菩提心;不贪菩
【6】提心;不爱菩提
【7】心;不观菩提心。
【8】如是,则能令心
【9】寂静。观深法
【10】界,观诸佛法。深
【11】法界。者,谓:十二
【12】因缘。远离二边,一
【13】切诸法,性,自无
【14】我。观于我性;一切法
【15】性:空,无有主。住空
【16】三昧;无相;无愿,
【17】知诸行法,无有
【18】造作。观色,如沫。
【19】受,如水泡。息,如
【20】热炎。行,如芭焦。
【释文】
《大集经》部分/其二
识,如幻。观色,无作。无有动摇。如:聋;盲。心,无暂住,憍之结。都无生处。诸法无二,无有分别。一味;一乘;一道;一原。观一切声;无有声相。一切音声;次第不合。一切诸法;不可宣说。了知苦相,集,无我所。于灭,不增。知道,毕竟。无障碍故,观身念处。知去;来。受;念;心,出灭。知于法界,观界,非界故,修正勤。欲得自在故,修如意。诸离
::憍(jiāo ) 1.持矜。古同骄傲的“骄”。2.气宇高仰。《铁山刻经》
北周/隶书
【1】识,如幻。观色,无
【2】作。无有动摇。如:
【3】聋;盲。心,无暂住,
【4】憍之结。都无生
【5】处。诸法无二,无
【6】有别。一味;一乘;
【7】一道;一原。观一
【8】切声;无有声相。
【9】{缺:一}切音声;次第不
【10】合。一切诸法;不
【11】可宣说。了知{缺:苦}相,
【12】集,我所无。于灭,
【13】不增。知道,{缺:毕}竟。无
【14】障碍故,观身念
【15】知去;来。受;念;心,
【16】出灭。知于法界,
【17】观界,非界故,修
【18】正勤。欲得自在
【19】故,修如意。诸离
【释文】
《大集经》部分/其三
诸烦恼,名为:信根。乐于寂静;名:精进根。非有念故;名为:念根。非思惟故;名为:定根,远离一切;名为:慧根。不随他故,名为:信力。无障碍故,名:精进力。不退转故,名为:念力。心得自在,名为:定力。不观善恶。名为慧力、不放逸故。名:念觉分。入诸法故,名:择法
::慧根(huì gēn ) 一指聪明的天资,二指佛教用语,为二十二根之一,五根之一,观达真理,称为慧;智慧具有照破一切、生出善法之能力,可成就一切功德,以至成道,故称慧根,多指能信入佛法的根机。 ::自在(zì zài ) 指身心舒畅,心中好不自在 ,生活无拘束。指无所达致,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铁山刻经》
北周/隶书
【1】诸烦恼,名为:信
【2】{缺:根}。乐于寂静;名:精
【3】进根。非有念故;
【4】名为:念根。非思
【5】惟故;名为:定根,
【6】远离一切;名为:
【7】进根。{缺}有念{缺}
【8】故,名为:信力。无
【9】障导故,名:精进
【10】力。{缺:不}退转故,名为:
【11】念力。心得自在,
【12】{缺:名为:定力。不观}善恶。为慧{缺:力、不}
【13】放逸故。名:念觉
【14】分。{缺:入诸法}故,名:择法
【释文】
《大集经》部分/其四
觉分。如法行故,名:进觉分。远离恶故,名:喜觉分。身心寂静,名:除觉分。知实三昧,名:定觉分。不观于二,名:舍觉分。远离诸见,名为:正见。离诸觉观,名:正思惟。知诸声性,名为:正语。于身;口;意,不生贪著,名……
::惟(wéi ) 思想;思考。 ::贪著(tān zhuó ) 多求而无厌叫做贪,贪心很坚固叫贪著。《铁山刻经》
北周/隶书
【1】觉分。如法行故,{缺:名:}
【2】进觉分。远离恶
【3】故,名:喜觉分。身
【4】心寂静,名:除觉
【5】{缺:分。}知实三昧,名:定
【6】觉{缺:分。}不观于二,名:
【7】捨觉分。{缺:远离}诸见,名
【8】为:正见。离诸觉
【9】观,名:正思惟。知
【10】诸声/诸声性,名
【11】为:正语。于身;口;
【12】意,不生贪著,名
【释文】
《大集经》部分/其五
业。离嫉妒心,名为:正命。不增;不减,名:正精进。于善;不善,不生贪著,是名:正念。观诸心界,是名:正定。实相之性,其性寂静。毕竟义者,名:无常;苦;无我。假名:清净大净,能调心者,名之为:施。身心清净,名之为:戒。诸法无常,名……
::嫉妒(jí dù ) 因别人比自己好而心怀怨恨,忌妒。 ::清净(qīng jìng ) 佛教、道教指远离人世烦恼。《铁山刻经》
北周/隶书
【1】业。离嫉妒心,名
【2】为:正命。不增;不减,
【3】名:正{缺:精}进。于善;{缺:不}善,
【4】不生贪{缺:著,是}名:正念。
【5】观心界,是名:正
【6】定。实相之性,惟
【7】其性寂静。毕竟
【8】者,名:无常;苦;无
【9】我。假名:清净名
【10】名大净,能调心
【11】者,名之为:施。身
【12】心清净,名之为:
【13】戒。诸法无常,名
【释文】
《大集经》部分/其六
……之为:忍。勤修是知,名为:精进。内外清净,名为:三昧。观真实故,名为:智慧。知诸众生心性,本净。是名为:慈。观于一切,等如虚空。是名为:悲。断一切喜;名为喜心。远一切行;名为舍心。一切诸法,未来世,净。过去种种,现在无……
::精进(jīng jìn ) 佛教用语。为六度之一。指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修行过程中,不懈怠的努力。 ::三昧(sān mèi ) 佛教谓修行者将心集中在一点的状况。为胡语音译。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无散乱或静止的境界相似。《铁山刻经》
北周/隶书
【1】之为:忍。勤修是
【2】知,名为:精进。内
【3】外清净,名为:三
【4】昧。观真实故,名
【5】为:智慧。知诸众
【6】生心性,本净。是
【7】名为:{缺:慈}。观一切,等
【8】如虚{缺:空}。是名为:悲。
【9】{缺:断}一切喜;名为喜
【10】心。远一切行;名
【11】为舍心。一切诸
【12】法,未来世,净。过
【13】去种种,现在无
【释文】
《大集经》部分/其七
……我。善男子,若能真实观察了知如是等法,是名为:穿菩提心宝。菩萨观察如是法已,次第得一切法自在陀罗尼。善男子,譬如:日;月。不作往来照明之心。以诸众生福德力故,自行往返,坏诸闇冥。善男子,菩萨摩……
::如是(rú shì ) 意为如此,这样。事物的本来面目。 ::陀罗尼(tuó luó ní ) 意译为总持、能持、能遮。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恶法不起的作用。后世则多指长咒而言。 ::闇冥(àn míng ) 昏暗。《铁山刻经》
北周/隶书
【1】我。善男子,若能
【2】真实观察了知
【3】如是等法,是名
【4】为:穿菩提{缺:心}宝。菩
【5】萨观察如是法
【6】已,次第得一切
【7】法自在陀罗尼。
【8】善男子,譬如:日;
【9】月。不{缺:作}往来照明
【10】之心。己诸众生
【11】福德力故,自行
【12】往返,坏诸闇冥。
【13】善男子,菩萨摩
【释文】
《大集经》部分/其八
……诃萨若能观了如是等法,亦复如是;不作是念:我当利益无量众生,而令众生,大得利益。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作是观;是名: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入定,乃能作如是观。如若乱心,则不能定。即是:禅波罗蜜。观者,即是:……
::亦(yì ) 1.也(表示同样);也是。 ::摩诃萨(mó hē sà ) 意译作乃有情、众生之义。华译为大心,或大有情,指有作佛之大心愿的众生,亦即大菩萨。 ::般若(bān ruò ) 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 ::波罗蜜(bō luó mì ) 全译“波罗蜜多”,意译“到彼岸”、“度彼岸”、“度无极”、“度”等。谓从生死迷界的此岸到达解脱涅槃的彼岸。《铁山刻经》
北周/隶书
【1】诃萨若能观了
【2】如{缺:是}等法,亦复如
【3】是;{缺:不}作是念:我当
【4】利益无量众生,
【5】而令若众生,得
【6】大利益。善男子,
【7】若菩萨摩诃萨,
【8】能作是观;是名:
【9】禅波罗蜜;般若
【10】波罗蜜。何以故?{缺:入}
【11】定,{缺:乃能作如是}观。{缺:如若}乱心,不能
【12】定者。即是:禅波
【13】罗蜜。观者,即是:
【释文】
《大集经》部分/其九
……般若波罗蜜。如是,乃能观于真实。了了见于一切法相。云何名:见一切法相?一切法相,名:无相。言无相。者,即是无作。即此无作,名之为:相。若能永断如是无相,即:无相相。又;无相。者,名:无主相。无……
::法相(fǎ xiàng ) 指各种佛法的诸相,包括体相(精)和意相(意)。 ::无相(wú xiàng ) 与“有相”相对。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之真如实相。《铁山刻经》
北周/隶书
【1】般若波罗蜜。如
【2】是,乃能观于真
【3】实。了了见于一
【4】切法相。云何名:
【5】{缺:见}一切法相?一切
【6】法相,名:无相。言
【7】无相。者,即是无
【8】作。即此无作,名
【9】之:无相。若能永
【10】断如是无相,即:
【11】无相相。又;无相。
【12】者,名:无主相。无
【释文】
《大集经》部分/其十
……相。无生;无灭,名:无相无相相。若见无生;无灭;无作;无一;无二;无嗔;无诤;无有,如尔不动,不转,知于法性。是名:真性。是名:法性。是名:实性。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真实知如是等法,名:非住住。说是法时,十二那由他众生……
::无嗔(wú chēn ) 又作不嗔、不嗔恚。为‘嗔’之对称。三善根之一。遭违缘而心无嗔恨也。 ::无诤(wú zhèng ) 指的是三思而行的处理事物方法,在处理事物过程中,不冒昧地戳伤对方。这种避免争执处世方法称为无诤三昧。 :《铁山刻经》
北周/隶书
【1】相。无生;无灭,名:
【2】无相无相相。若见无
【3】生;无灭;无作;无
【4】一;无二;无嗔;无
【5】诤;无有,如尔不
【6】动,不{缺:转},知于法性。
【7】是名:真性。是名:
【8】法性。是名:实性。
【9】善男子,菩萨摩
【10】{缺:诃}萨若真实知如
【11】是等法,名:非住
【12】住。说是法时,十
【13】二那由他众生
【释文】
《大集经》部分/其十一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万六千天得无生法忍。
【释文】
《颂文》部分/其一
石颂;观下白泡囗水澹清波而囗守,赤囗囗囗震囗光而易灭。但以四毒而躬,囗疵萦骨,秽纳皆罗,孰有谁无?自非体括三乘,身苞十力,讵辩囗囗之章,自知囗护之品者哉!是以有信佛弟子匡喆及第显、囗、祖、珍,汉丞相衡之苗裔也。秀德自天,英姿独拔,知宏纲尚,缺囗地纽,方颀囗囗囗囗,还嗟囗囗言囗。囗弃乌涂而在,囗囗清囗而府。于是乃与同义人李桃、汤囗、囗奴等,可谓门抽杞梓,家……
::耨(nòu ) 1.一种用来锄草的农具。2.锄草。 ::萦(yíng gǔ ) 围绕;缠绕。 : : :《铁山刻经》
北周/隶书
【1】阿耨多罗三
【2】藐三菩提心,万
【3】六千天得无
【4】生法忍。
【5】石颂;
【6】观下白泡囗水澹清波而囗守,赤囗囗囗震囗
【7】光而易灭。但以四毒而躬,囗疵萦骨,秽纳皆罗,
【8】孰有谁无?自非体括三乘,身苞十力,讵辩囗囗
【9】之章,自知囗护之品者哉!是以有信佛弟子匡喆
【10】及第显、囗、祖、珍,汉丞相衡之苗裔也。秀德自天,英姿
【11】独拔,知宏纲尚,缺囗地纽,方颀囗囗囗囗,还嗟囗
【12】囗言囗。囗弃乌涂而在,囗囗清囗而府。于是
【13】乃与同义人李桃、汤囗、囗奴等,可谓门抽杞梓,家……
【释文】
《颂文》部分/其二
……握芳兰。飒囗龙腾,谷谷然凤举。乃率邑人,敢欲寄臬天沼,共汲无竭之津。囗财法肆,同囗永用之宝,仍割家赀,稳缢叶。在皇周大象元年岁大渊献八月庚申朔月十七子日丙子,瑕丘东南,大岗山南岗之阳,前观邾峄峨峨,拂囗之囗,却瞻岱岩巍巍,囗排云之岳。兼复左顾昌岩,右临车驿,表里山川,林囗文囗。于是有大沙门安法师者,道鉴不二,德悟一原,匪直仪相咸韬,书工尤最。乃请神豪,于四显之中,敬写《大集经穿菩提品》九百四十字。道斯胜句,囗囗拔世。遂乃约石图……
::飒(sà ) 风声。 ::臬(niè ) 法度;标准。 : : :《铁山刻经》
北周/隶书
【1】握芳兰。飒囗龙腾,谷谷 然凤举。乃率邑人,敢欲寄
【2】臬天沼,共汲无竭之津。囗财法肆,同囗永用之宝,仍
【3】割家赀,稳缢叶。在皇周大象元年岁大渊
【4】献八月庚申朔月十七子日丙子,瑕丘东南,大岗山
【5】南岗之阳,前观邾峄峨峨,拂囗之囗,却瞻岱
【6】岩巍巍,囗排云之岳。兼复左顾昌岩,右临车驿,
【7】表里山川,林囗文囗。于是有大沙门安法师
【8】者,道鉴不二,德悟一原,匪直仪相咸韬,书工尤
【9】最。乃请神豪,于四显之中,敬写《大集经穿菩提
【10】品》九百四十字。道斯胜句,囗囗拔世。遂乃约石图
【释文】
《颂文》部分/其三
……炅炳常质,六龙上绕,囗萦五彩之云,双龟下蟠,甲负三阶之路。纵使昆仑玉谍,囗观金简,周穆记功,秦皇勒绩,今囗胜囗,辟彼蔑如也。释迦本演之世,工囗十二那由他,众生发菩提心一万六千,天子得无生法忍。况此群英,联珪共琲,同发善心,采斑倕之巧,成斯福业者乎?从今镌构,逢劫火而莫烧,神囗囗囗,对囗囗而常住。尔其丹青囗唯,所以图其盛法,金石长存。囗囗雕之不朽,此岩不琢,后叶何观?璋才同返,鹜藻谢归,犹览此徵,诚何堪跃。聊措寡豪,以申短韵,乃……
::炳(bǐng ) 光明;显著。 ::蟠(pán ) 屈曲;环绕。 : : : :《铁山刻经》
北周/隶书
【1】炅炳常质,六龙上绕,囗萦五彩之云,双龟下
【2】蟠,甲负三阶之路。纵使昆仑玉谍,囗观金简,周
【3】穆记功,秦皇勒绩,今囗胜囗,辟彼蔑如也。释
【4】迦本演之世,工囗十二那由他,众生发菩提心
【5】一万六千,天子得无生法忍。况此群英,联珪共琲,同
【6】发善心,采斑倕之巧,成斯福业者乎?从今镌构,
【7】逢劫火而莫烧,神囗囗囗,对囗囗而常住。尔其
【8】丹青囗唯,所以图其盛法,金石长存。囗囗雕之
【9】不朽,此岩不琢,后叶何观?璋才同返,鹜藻谢归,
【10】犹览此徵,诚何堪跃。聊措寡豪,以申短韵,乃
【释文】
《颂文》部分/其四
……作颂粤:囗囗大道,囗若囗囗,空来寂住,能卷能舒。想囗囗崖,远离陷途。称肌代鸟,放鸽残躯。六度常满,三空不缺。敢辑遗训,式彰余烈。缣竹易销,金石难灭,托以高山,永留不绝。寻师宝翰,区囗囗高。清跨羲、诞、妙越英、繇,如龙蹯雾,似凤腾霄。圣囗幽轨,神囗秘法,从兹宝囗,树标永劫。
《题文》部分
任城郡|功曹南平阳县|功曹大都维那|赵郡李巨敖|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洽县令|东岭僧安道壹署经|齐搜扬好人平越将军周|任城邵主薄大都维那|闽长嵩。
::缣(jiān ) 细密的绢。 ::六度( ) 六度就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 ::三空(sān kōng ) 指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铁山刻经》
北周/隶书
【1】作颂粤:囗囗大道,囗若囗囗,空来寂住,能卷能
【2】舒。想囗囗崖,远离陷途。称肌代鸟,放鸽残躯。六
【3】度常满,三空不缺。敢辑遗训,式彰余烈。缣竹易销,
【4】金石难灭,托以高山,永留不绝。寻师宝翰,区囗
【5】囗高。清跨羲、诞、妙越英、繇,如龙蹯雾,似凤腾霄。
【6】圣囗幽轨,神囗秘法,从兹宝囗,树标永劫。
【7】{《题名》}任城郡|功曹南平阳县|功曹大都维那|赵郡李巨敖|
【8】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洽县令|
【9】东岭僧安道壹署经|齐搜扬好人平越
【10】将军周|任城邵主薄大都维那|闽长嵩。
禅林网
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