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景区,位于江苏无锡梁溪区西部,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核心区域面积1.09平方千米,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建成的惠山寺,唐代和明清时期在寺旁建有园林、祠堂,形成惠山古镇。2017年,锡惠公园与原惠山古镇合并,组成惠山古镇景区。绣嶂街
费懿恭先生祠于清道光六年裔孙费琳等请建 费懿恭先生祠主祀宋代费肃,祔祀费衮等。费肃字懿恭,靖康末迎护高宗巡幸后辞官归隐;宋代诗人叶适诗赞“两诏终不起,一瓢长自从;儿孙尽登第,勿剪旧栽松”。其孙费衮有《梁溪漫志》传世,为地方文献奇葩。 杨观察公祠,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主祀杨梦槎。梦槎无子,其弟乘槎誓为兄长立祠,未成而逝,于是由其妻薛氏变卖家产,新儿媳马氏慷慨捐出金手镯、珠钿等,完成临终遗愿。此祠一度合祀宋殉节通判杨邦,又称二忠祠,因祖孙合祀不合常礼,故另建杨忠襄公祠于左,祠仍作杨观察公专祠。 杨梦槎,字载骞,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官丰都知县。清军征金川,他随管炮局,遇袭被俘,不降。敌环跪请其教授点炮法,他故意多装过量火药,致炮身爆裂,与敌同尽,以身殉职,恤赠“兵备道”。杨公因此亦列入忠烈祠中。往这边看 先贤施子祠又名施公祠,清同治十年由裔孙施建烈等请建,主祀圣门弟子施恒。据说有两进两院,不过还没有开放。施公字子常,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唐玄宗年间封乘氏伯,宋真宗年间加封临濮侯,从祀圣庙,在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名列第六十五位。现在祠堂作为无锡慈善文化展示馆 古华山门 古华山门为惠山寺的头山门,黄墙壁立,顶端有宝焰明珠,墙头有鱼化龙装饰。现存山门,系1954年拓宽惠山直街时改建,拱门上“古华山门”和“胜地名泉”砖刻是惠山寺原物。山门斜对龙光塔,构成惠山寺第一景。二泉园老菜馆 杨忠襄公祠位于绣嶂街24号,清道光十一年(1831)裔孙杨万藻、杨德墉等请建于明顾可学“慧岩小筑”旧址。 主祀宋殉节通判、赠徽猷阁待制杨邦乂,二十四年(1844),建祠筑堂五楹,覆以重屋,有忠爱堂,门廊、室、庭皆符合法度,祠后小园,清泉白石,花木葱茏。同治兵灾,祠堂棂扉残破,由杨春池捐资修缮。 杨邦乂(1085~1129),字希稷,江西吉州吉水人,宋政和进士,任建康军通判。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陷建康,杨邦乂面对完颜宗弼(金兀术)的威逼利诱,咬指血书衣袂,发誓“宁作赵氏鬼,不作他邦臣”。金兵残忍将邦乂剖心,残害于今南京雨花台剖心处。宋高宗闻之动容,谕葬立墓建祠,追谥“文襄”,赠直秘阁,继赠徽猷阁待制等。站在惠山寺前看古华山门惠山寺(祥见无锡惠山公园惠山寺)惠山寺南侧惠山寺北侧钱武肃王祠(祥见无锡惠山古镇十九钱武肃王祠)
绣嶂阁位于无锡市梁溪区山北街道惠山横街与惠山直街交汇处,分上下二层。绣嶂阁,始建于明朝,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山水相依,风景如画。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纷纷至此,赏景题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 乾隆皇帝,作为清朝的一位明君,对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多次南巡,期间莅临无锡,对绣嶂阁的景色赞不绝口。据传,乾隆皇帝曾亲自为绣嶂阁题字,并将其镌刻在阁楼的柱子上,以示留念。这也是绣嶂阁题字的由来。戏台额悬吴昌硕所题“天然神均”匾。对联:地灵人秀诞豪杰,鸟度云行阅古今。往北走,惠山横街。 秦园街与上、下河塘呈丁字相交,寄畅园的凌虚阁临街而筑,倚窗凌虚阁,望古镇风景。凌虚阁外康熙帝御题“山色溪光”景观墙,康熙御题恰是此处山水交融、互相映衬的鲜明写照。(网络下载图片)凌霄阁旁边 一座单间双柱的石牌坊,镌有“孝友传家”四字,乾隆南巡驻寄畅园时为秦氏题写的“孝友传家”四字。现石碑上这四字是今人依词模写的。往东走 人杰地灵的牌坊也很古旧,是惠山古街的标志之一。这座牌坊被称为惠山第一坊,是无锡建国以来发掘出来的最大牌坊,是一座巨型石牌坊,座落于秦园街与惠山浜丁字相交处。 牌坊为石质四柱三门五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无锡现存最大的古牌坊。传说为邹迪光退隐后,其门生为标榜他们的老师邹迪光而建,亦称“千人报德坊”。 其面西书“人杰地灵”,面东书“岩壑夔龙”,坊之两边石楣自右至左分两排楷书阴刻:“中宪大夫福建湖广按察司提学副使邹”,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残毁被拆除。2008年在原地附近挖出石构件重建。“千人报德坊”作为无锡现存的最古朴高大之明代牌坊,高度10.08米,宽度11.54米,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东面“岩壑夔龙”四字,相传为邹迪光之子邹德基所书,笔力甚为雄伟。人杰地灵牌坊介绍 过“人杰地灵坊”就是“龙头下”。因为这里有个螭首在吐水,老百姓就俗称“龙头下”。我看见的一口水井一样的东西,它叫做“水沟河”。“水沟河”其实不是河,也不是水井,而是一个承水井,惠山的泉水通过地下的暗渠,依次流入二泉的方池、惠山寺金莲池、香花池、寄畅园的锦汇漪,然后全部汇集于此,再通过龙头流入龙头河,是一个非常完备的古代排水系统。龙头河的龙头,泉水从这里出来,最后通过龙头河流入大运河。 据说在公元1757年之前,惠山浜是从大运河往返惠山的唯一水路,秦园街成为过去惠山的交通枢纽。正因为水路交通便利,经运河乘船来此祭祀比较方便,所以惠山古镇才拥有了这么庞大的古祠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