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
摘 要:巧渡金沙江是中央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目前一些史著的所记时间、地点存在差异,影响着对本事件的记述和深入研究。中路红军(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的行军里程和经过地点是一个关键要素。本课题组前后历时两年,对“渡江令”发布后到皎平渡口的红军行踪、里程进行实地考察和测量,得出了较为完整的数据和初步研究成果。
关键词:巧渡金沙江;中路红军;行军路线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7-2210(2024)01-0011-10
1935年4月底5月初,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指挥中央红军主力抢渡金沙江。中路红军(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又称中央纵队)经云南省寻甸县、禄劝县,至皎平渡口过江,行军顺序是中革军委干部团、军委纵队(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领导人及机关等)和红五军团。这一重大军事行动,始于1935年4月28日的“渡江令”①,结束于5月9日从皎平渡口全部过江。关于这段历史,一些回忆文章及云南、四川、北京等地出版的著作相关叙述存有差异,如渡江第一船靠北岸时间就有多种观点(4月30日晚至5月4日晨),其中一个不确定的关键要素是行军路线及行程。为此,本课题组近年展开调研,重点采取徒步测量、行车记录、委托复测和村民問询等多种方式,对红军经过的这段行军路线、距离、村镇进行实地勘测,综合各种档案文献资料,再比照无人机航拍地图和卫星地图,展开全方位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寻甸县路段
寻甸县七星镇大汤姑村(4月28日夜毛泽东等宿营地)→54.5公里→先锋镇姚家村(4月29日夜毛泽东等宿营地)→32.7公里→柯渡镇丹桂村(4月30日夜毛泽东等宿营地)→33.1公里→禄劝县九龙镇白勒村。本段步行全程120.3公里,连续行军全程约22小时17分钟;车行全程约103公里。
中央红军发起北渡金沙江的重大军事行动,中革军委最早的兵力部署电文命令发布地点在大汤姑村。因此,本考察报告以大汤姑村为起点。大汤姑村,今属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七星镇高田村。
1935年4月22日,长征中的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进入云南,次日到曲靖地区。4月27日下午,红军沿滇黔公路向马龙方向挺进,途中击毁由昆明开来的汽车2辆,缴获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给薛岳部的云南军用地图和部分物资。16时30分,朱德在曲靖县城西郊西屯村发出《我野战司令部已抵曲靖西宿营》致各军团首长的电报。[1]其中有“龙云献图”的记述。正是因为有了云南军用地图,当晚宿营在西屯村的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等,对部署北渡金沙江的渡江点开始清晰起来,“中革军委根据这些地图精准规划西进突破金沙江防线的行军路线”[2]。
4月28日晨,中央红军军委纵队从西屯村出发,经马龙县鸡头村、王家庄一线,行程54公里,下午抵达寻甸县大汤姑(又写为大汤姆)村、鲁口哨村、阿香村、水平子村一带宿营。大汤姑村与鲁口哨村相距1.8公里,步行仅20分钟。此时的鲁口哨村还有国民党地方民团武装盘踞。
当晚,张闻天主持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负责人会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参加,研究北渡金沙江、向川西发展的战略方针和行动部署。[3]
20时,朱德在宿营地大汤姑村发出《关于我军29日向寻甸、松林以西前进的部署》(以下简称“四二八”渡江令)的电报,致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各位首长,指示:
“我野战军明二十九日应进到寻甸、松林之线以西地区:
1.三军团分两路,一经官坝、黄家坟向海尼村,一经水平子、七星桥、寻甸向海头村、新田前进。
2.军委纵队经我相、中麦厂向三家村、母猪哨前进,五军团经汤沽、我相、中麦厂跟进至三元庄、清水沟之线。
3.林、聂率先头师带工兵,以赶到金沙江边架桥并侦察会理情况之目的,经嵩明以北取捷径以较急行军两天半先敌赶到禄劝县。”[4]
电文中的地名“海尼村”是笔误,应是今“海尾村”;“汤沽”即“汤姑”,“我相”今又写为“我香”“阿香”。
以上即是中革军委首次作出抢渡金沙江军事部署的“四二八”渡江令。这个给各军团及军委纵队首长的电令,明确指令红一军团首长“林、聂率先头师带工兵,以赶到金沙江边架桥并侦察会理情况”,指明了江对岸以四川会理金沙江段为行动方向和战役目标。但在何处架桥、渡江,还没有明确的指示。“四二八”渡江令,首次作出了抢渡金沙江的作战部署,这是在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继续执行北上战略指导思想大方向上的重大战术动作。
会议开了整整一夜。毛泽东最后在发言中指出:“遵义会议后,我军大胆穿插,机动作战,把蒋介石的尾追部队甩在侧后,取得了北渡金沙江的有利时机。云南境内的地形条件,不像湖南、贵州有良好的山区可以利用,我军不宜在昆明东北平川地带同敌人进行大的战斗。我军应趁沿江敌军空虚,尾追敌人距我尚有三四天的行程,迅速抢渡金沙江,以争取先机。”[5]
4月29日清晨,被红军围困的鲁口哨村国民党地方民团武装缴械投降。上午,仍驻军在大汤姑村的中革军委在临出发前,发出《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以下简称“四二九”渡江令)致各军团首长的电报,部分调整了昨(4月28日)晚的军事部署,特别对红军北渡金沙江行动作出了详细部署,其中规定:“军委纵队及五军团为中央纵队,经鲁口哨、中麦厂、鲁土村、可郎、乐郎、大石桥、耿家村、老诗戛、石板河、马店前进。”[6]
中革军委“四二九”渡江令,对各军团和军委纵队的行军路线、渡江地点、战术原则、宣传纪律,都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规定红三军团为右纵队,红一军团为左纵队,军委纵队及红五军团为中央纵队,分三路向金沙江前进。另有红九军团在最右侧自成一路,后由东川树桔渡过江。
“四二九”渡江令中的中央纵队行军路线上有“鲁口哨”地名,即说明此电令发布地点应在行军路线上的“鲁口哨”之前,而不可能在其后。一个“经”字,亦说明首发“四二八”渡江令的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会议实际召开地并不在“鲁口哨”,而是在行军路线上“鲁口哨”之前的大汤姑村。“四二九”渡江令的发布地点,同样是在大汤姑村。曲靖地区红军长征早期访谈录等档案文献,即有“大汤姑发渡江令”的记载。
是日(4月29日)上午,军委纵队由鲁口哨村一带出发,经中麦场村、金家村、新街梁王山村、三家村,渡过牛栏江,再过仁德坝子、果马(今羊街坝),行程54.5公里,到达八甲(今先锋镇)的姚家村宿营。
晚20时,中革军委在姚家村发布命令:“一军团先头师应于‘五一赶到禄劝,并准备消灭或驱逐阻我之敌。明三十日,主力应经嵩明以北向禄劝大道前进。军委纵队今抵鲜(鲁)土附近,五军团向揖邵,三军团分两路向万希古、狗街前进。”[7]电文中的“鲁土”,距中革军委总部宿营地姚家村仅1.5公里,军委纵队直属各部队驻在鲁土村及附近。
4月30日上午,军委纵队由姚家村出发,经可郎河进入柯渡坝子,行程32.7公里,下午到达丹桂村。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人在丹桂村宿营。周恩來向干部团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传达了抢渡金沙江的决定,并做了周密的安排部署,任命干部团为渡江先遣支队,总参谋长刘伯承为渡江先遣司令,派政治保卫局局长李克农带领工作组协助。[8]
由于这天的行军路程较近,军委纵队到达丹桂村的时间较早,毛泽东在当晚步行到离丹桂村2公里多的干部休养连驻地看望“四老”(即林伯渠、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和伤病员,动员他们做好急行军和抢渡金沙江的准备。
数天后,中央红军主力左、中、右3路都集中在中路纵队(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前进方向的皎平渡过江。本考察组即是以此路为主线,沿红军行迹展开实地路段的测距和考察。
近现代中国军队的行军速度,成年男子一般为每秒2步,
据2018年最新版《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试行)》第四章第十八条“行进”条目规定:“齐步走”每步75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6—122步。“跑步走”每步约85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70—180步。这样的规定是由中国男子的普遍体格和实际经验所总结和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