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历史长河中,坪山积淀了绚烂多姿的红色文化宝藏,有着不少生动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和启示意义。我们将陆续在“坪山先锋”平台刊载坪山红色故事、改革发展故事,敬请关注!
马峦山朝圣怀史
在海拔450多米高的马峦山深处,层峦叠嶂、郁郁葱葱之间,隐藏的六个古村落共同组成了马峦村。可谁曾想到,这个古老而宁静的马峦山村,却因116年前孙中山领导的“庚子首义”,打响推翻晚清政府的第一枪而不同凡响,震古烁今,成了革命圣地。位于马峦山腹地的罗氏大屋就是当年的“庚子首义”旧址。
马峦村因马峦山而得名,马峦山又因其山高坡陡,道路难行,连马都很难爬上去,所以很久以前就被叫做“马难山”。后来人们觉得“马难山”不够文雅,便取其谐音改称为“马峦山”,不过直至今天,人们口头上仍叫马峦山为“马难山”。“马峦”两字的由来也见证了这个300多年古村落的历史变迁。
马峦山
300多年前,罗氏先祖携亲眷从江西豫章迁至惠阳淡水三栋,后因三栋地势低洼易积水,玖珍公带着后人迁至马峦山上,到此开基立业。罗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即1694年,于1984年和2008年两次重修,为三进三间格局,祠堂门上有匾额“罗氏宗祠”,门两侧的门联书写着“豫章世泽,三栋家声”,从门联上一下子就读出罗氏先祖从江西豫章经惠阳三栋迁移而来的历史。宗祠占地面积约150平米,连同周围的罗氏大屋面积共2000平米左右,宗祠附近有两座耸立于宗祠左右两边的炮楼,分别建于清朝中晚期和清末民初。罗氏大屋和罗氏宗祠在外观上看,格局是相互独立,但内部是完全连通,而这栋三层欧式建筑的罗氏大屋,苔痕爬上屋顶,墙面已经斑驳,但依稀可见火焚的痕迹。“庚子首义”的枪声渐去,抗日战争的烽烟又起,马峦山罗氏大屋成为东江纵队临时指挥部,曾生将军在此成立抗日游击队,后来是中共东江军委会和东江纵队指挥部的所在地。
罗氏宗祠
分别立于宗祠左右的两座炮楼
辛亥革命成功后,为感谢马峦山人民在“庚子首义”所作的贡献,缅怀革命烈士,1914年孙中山特意捐资兴建“强华学校”,并亲笔题写校名,意在激励后人,为强盛中华而学习。学校为三合土筑成的两层楼客家建筑,大门额上灰塑的“强华学校”四字依然清晰可辨,后曾为马峦小学和生产大队部。
祠堂、碉楼及古井、水塘、百年古樟,马峦山村至今仍完好保存有300多年历史的岭南风格客家民居,而掩映在层层叠叠绿色山峦深处的罗氏大屋,因为“庚子首义”在这里打响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枪,又是中共东江军委会和东江纵队指挥部的所在地,古朴的大屋承载过历史的使命,焕发着历史的圣光。站在大屋门前的广场,眼前仿佛看到六七百人的起义军聚集在这里首次祭起青天白日旗。缅怀革命历史,感受当今生活,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更应该为建设中华强国而努力!
End
内容坪山区委组织部
编辑整理:坪山先锋
运营服务:晶报社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