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打卡”背后的冷思考
摘要:超负荷的客流导致“打卡”民众旅游体验欠佳、“被打卡”城市秩序混乱、对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利,存在一定公共安全隐患。
本报记者 刘昱汝报道
近年来,每逢节假日,“网红城市”都会爆发一波“打卡热”。一方面,“打卡热”带来相应城市知名度和人口聚集力上升、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收入提高、社会临时性就业岗位增多等积极影响;但另一方面,超负荷的客流导致“打卡”民众旅游体验欠佳、“被打卡”城市秩序混乱、对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利,存在一定公共安全隐患。
1
“网红城市打卡”成新趋势
今年“五一”小长假,长沙一天内岳麓山、橘子洲等景区日接待游客都在10万人以上;重庆洪崖洞,几乎全天候人潮人海,附近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只能实行交通管制、人员排队上桥;成都网红打卡地“小酒馆”,游客更是连门都挤不进……
这些慕名而来的“粉丝”给地方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如今年“五一”期间湖南共接待游客2322.3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4.97亿元;挣得最多的长沙,实现旅游收入35.3亿元,湖南省、长沙市的旅游收入同比增长均在两成以上。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长刘思敏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第一,打卡热与旅游业紧密相关,没有旅游业的兴起、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作为重要载体,就不会有作为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打卡热”和“网红城市”;第二,“打卡热”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借助新的互联网手段出现的现象,但实际上是“新瓶装旧酒”的模式,“打卡”是一些所谓权威人士、权威机构打出的类似“人生必去的50个地方”、“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等招牌,无论从历史文化角度,还是旅游排行榜,一些旅游爱好者认为去这些景区就会产生自豪感;第三,而现在“网红打卡”借助互联网形成的热点,给人造成不去就会留有遗憾的心理;第四,“网红城市打卡”的出现和消费是一样的,对于城市来说获取了更加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营销对于旅游来说是重中之重。一个城市成为了“网红城市”也就意味着在营销上取得了成功,也给城市带来了相对稳定的客源。
据记者了解,“网红城市打卡”营销主要依靠新媒体形式,借力抖音短视频、小红书、微博等方式推广。
在2018年底发布《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中数据显示,在播放量T0P100的城市形象内容中,有接近四成的拍摄内容是地方饮食,其次是商业景点。在抖音TOP100的城市形象视频中,有44%的视频带有挑战标签。
值得一提的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传播的很多“网红景点”,其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