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及相关单位:
现将《林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3月8日
林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
融合发展规划
目 录
前言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主要成效
(二)“十三五”存在问题与不足
(三)“十四五”文旅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现状
(四)发展目标
(五)总体战略
(六)营销策略
三、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着力打造“一核三板块五组团”
(二)重点布局:“四红、两绿、一蓝、五乡村”
四、重点任务
(一)巩固“红绿”两色游基础
1.加强红色教育旅游。
2.提升山水度假游品质。
(二)开发蓝天滑翔游,拓展绿色生态乡村游
1.开发蓝色航空滑翔游
2.拓展绿色生态乡村游
(三)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
强化规划引领、鼓励多元化品牌发展、推进特色文化融合等
(四)全面升级旅游配套服务
1.全面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建设
2.创新以大数据、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旅游建设
(五)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推进公共文化制度建设
2.构建多层级互补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3.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品牌
4.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5.加快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化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环境保障
前 言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国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文旅产业发展也相应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机遇。为指导林州未来五年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提升安林州市文化旅游发展质量效益,奋力开创林州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林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林州市“十四五” 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这是“十四五”时期林州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战略性规划。规划积极对接融入国家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借势借力发展,紧紧抓住构建发展新格局、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围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助推林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等进行统筹布局。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主要成效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努力构建具有林州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共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个,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持续开展林州文化大讲堂,组建市、镇、村三级“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队伍68支,组织文艺演出500余场,累计受益群众50万人次。打造了战鼓、书法、合唱、二胡、广场舞5个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成24个文旅特色村。
2.艺术创作生产成绩喜人。我市先后创作排演了新编历史豫剧《情系红旗渠》、《羊角岭》等戏剧作品,拍摄了影视剧《皂角树下 》、《飞回山沟是凤凰》等影视作品20余部。在河南省戏曲红梅奖大赛、河南省戏剧大赛等赛事中荣获众多奖项。围绕扫黑除恶、脱贫攻坚等专题创作文艺作品12个、演出24场。豫剧《红旗渠》开创全省市级剧团大型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先河。
3.非遗传承保护成效明显。在省内率先成立非遗保护中心,成功申报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林州任村镇任村等4个村落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截至目前,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94项,省级5项、市级17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
4.文旅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千亿级产业,谋划实施文体中心、红旗渠提升续建工程等20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重点推进10个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十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重点培育、扶持十大重点文化企业,有力促进了全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A级景区15处,其中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2处。
5.旅游发展成绩喜人。2016年至2019年期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0亿元。旅游收入每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同比增长分别为32.48%、30.25%、16.07%、19.06%。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景区获评首批河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省优秀智慧景区建设先进单位。林州市被评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市,34家单位成功创建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77座。不断扩大国内客源市场,填补了我市旅游在云南等中远端客源市场空白。
(二)“十三五”存在问题与不足
林州市文化旅游总体上存在发展潜力大而品牌效应不强,优质文化资源转化率低,碎片化、低端化、封闭化等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统一
林州市是新型旅游城市,一产、二产比重大,三产易被忽视。在思想认识上没有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看作利民富民产业,是全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而是被看作是投资大、投资期限长、见效慢,不富财政、不出政绩的产业,文旅产业未得到各级党委的足够重视,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重政策出台、轻落实到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提不上日程,存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三张皮”现象,文物景点保护管理和文化活动举办不关心经济效益,旅游宣传参与文化活动的营销较少。
2.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灵活
文化旅游产业是综合性产业,牵涉部门多,主体不明确,有的是基层政府负责,有的是文保部门负责,有的是景区运营单位负责,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没有理顺,存在多头管理。在投资运营上,对其他市场主体引进和培育不够,市文旅集团受投资规模和精力的限制,难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促进业态快速发展壮大,本土其他文化旅游企业普遍实力欠缺,市场竞争力较弱,运作项目能力较差,缺乏规模化、品牌化的知名品牌文化旅游企业。
3.主打品牌不突出,带动效应差
在开发重点上,是打文化牌还是打山水牌,是以红旗渠为为主还是以大峡谷为主体,长期犹豫不决,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不到位,城市文旅品牌形象较弱,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等景区未成为河南首选的旅游目的地。红旗渠核心文旅资源的引擎作用未得到充分释放,核心景区之间及与周边景区的互动效应未充分发挥,没有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带动性的核心引爆点。
4.区域联动性差,形不成合力
林州市市各类旅游资源丰富,集约化程度不高,区域合作与抱团发展的意识不强,各镇、各部门,各景区(点)各自为战,缺乏全市一盘棋,投资分散,特色、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发掘和整合提升不够。受空间距离、行政区划、道路基础设施配套不太完善等原因,造成众多景区(点)之间的线路联动性差、产品组合没有串珠成链、联片成面,尚未真正形成联动性大、竞争力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5.文旅创新发展不足
在文旅产品创新上,以观光产品为主,研学、休闲、度假、体验等产品开发不够,新产品、新业态、新空间不足,冬季旅游、夜间旅游产品匮乏,主要景区展示形式落后,缺乏沉浸式、体验性、互动性、趣味性项目,发展活力不足。产品低端化,缺乏精品。在融合发展创新上,文化与旅游融合领域不宽、融合深度不足,切入点与突破口不多,殷商文化、甲骨文化、周易文化、诗经文化、建安文化、红旗渠精神等特色文化内涵变为旅游体验产品的转化能力不足,旅游与科技、体育、商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融合较少。在营销创新上,宣传载体创新不够,推介手段单一,传播力量薄弱、影响力小。
6.综合保障不到位
在硬件服务方面,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旅游景点道路交通设施、通讯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周边环境治理等还存在问题,旅游标识、旅游集散接驳、旅游厕所、旅游超市、旅游安全设施等硬件服务有待提高,大部分酒店里没有摆放林州市旅游交通图和相关旅游资料、二维码,外地游客无法便捷获得相关信息。在管理服务方面,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科技手段、服务规范、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涉旅投诉、社会矛盾应急处理等综合执法和综合协调能力有待加强。在人才保障方面,缺乏优秀的策划、管理、营销等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对旅游的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还很少,没有建立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再培训机制。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文体用地、资源配置、供给数量、队伍建设等方面难以跟上城镇化人口增长的需求。
(三)“十四五”文旅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1.新阶段带来新机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得到提升,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消费理念的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变化,旅游已经成为大众日常消费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新发展格局带来新机遇。面对逆全球经济化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主动做出战略调整,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国家更注重内需的提升与提质,国家政策效应、消费预期必将拉动国内消费的相应增长。林州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必将成为消费的重点。同时,消费环境和消费格局的调整与变化带来新效应。
(3)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基建带来的新动能。十四五是开启现代化建设起步期,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将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新型基础设施”,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旅发展新格局,必将推动文旅消费新需求。文化+旅游+科技产业的发展模式,构建了新的旅游产业链,将改变人们对旅行的全新体验。
(4)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引领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十三五”时期,林州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服务业已成为拉动林州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林州在新常态下扩大新供给、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文体娱乐、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将成为引领经济增长重要因素。
(5)国家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推进,为我市发展全域旅游带来新机遇。全域旅游使全国旅游发展摆脱了以景区开发为重点,以观光旅游为重心的旅游供给现状,旅游供给形态从原先的观光旅游单一的旅游逐渐转向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研学、技术、自驾等多种旅游形态,与此旅游形态相对应,旅游空间形态也形成了多样化发展的态势,除了传统景区这种空间形态之外,度假区、休闲街区、露营区、旅游小镇、旅游基地、旅游综合体、旅游购物区、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等多种空间形态层出不穷,为大众化旅游需求的满足创造了条件。
(6)红色教育培训带新机遇。红色教育培训复苏势头强劲,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到来,红色教育培训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红色教育培训必将引领林州特色旅游。
2.新变化带来新挑战
(1)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导致全球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冲突和风险隐患急剧上升,进而引发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调整。这些变数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内旅游消费,文旅发展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2)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不可预测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导致全球经济活动暂停和经济衰退,将引发国际经济格局变动。各国采取旅行禁令、居家隔离、关闭工厂、封城以及封国等多种强硬措施,致使全球经济和社会活动陷入停摆,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等遭受重创,传统文旅产业受到较大影响。
(3)旅游结构及方式的转变带来文旅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疫情下的居家式的生活催生了新的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