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4年,长沙和衡阳相继沦陷,柳亚子、何香凝等大批文化名人和文化机构从桂林转移到贺州,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续写着中国文化人抗战的铮铮铁骨,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1
文化名人转移至贺州
从1938年10月武汉沦陷起,各省文人名士陆续云集桂林,桂林成为了全国抗战文化的主要战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来自国内外200余位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新闻出版和爱国民主人士云集桂林,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蓬勃开展。
据统计,这一期间,桂林有书店、出版社179家,印刷厂109家,仅文学刊物就有22种,每月排字量达4000万字,成为战火中的中国出版中心之一。
1944年,长沙和衡阳相继沦陷,桂林被迫紧急大疏散,大批文化人士和文化机构要迁移到哪里才能安全?如果疏散有误,落入日寇的铁蹄之下,不仅是广西文化的一场灾难,更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场大浩劫。
02
贺州续写桂林抗战文化城的辉煌
乱世流离之中,大批当时的文化精英陆续转移到贺州的八步、昭平、黄姚等地,前后共有12万人疏散到贺州各地,在贺州续写着桂林抗战文化城新的辉煌。
贺州市博物馆 馆长 胡庆生
大量的文化人员、机构,包括所有档案资料,省部的资料都在往贺州运,为什么会运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贺州离桂林近,而且有水路可通,当时是可以用船直接运到昭平;另外一个是贺州多山,山区多就便于疏散、隐蔽;再一个是贺州是当时广西比较富裕的地方,当时贺州产矿,是广西一个重要的经济区,这些人员转移到这里后,是可以通过市场化或者一些其他运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03
抗日救亡运动文化名人
何香凝
何香凝,著名政治活动家和画家,最早的女同盟会员。
抗战时期,她一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底,香港沦陷,东江纵队掩护何香凝一家到达桂林,住在漓江边,继续以卖画筹款支持桂林的抗日救亡运动。
图为何香凝和柳亚子等人到过的黄家故居
1944年9月,日军进犯桂林前夕,何香凝带着家人与桂林逸仙中学的师生一起,顺漓江而下疏散到昭平县城,住在昭平国民中学校园内(今昭平四中)。何香凝与疏散到昭平的文化人士大力宣传抗日,组织成立“昭平民众抗日自卫工作委员会”。
图为何香凝在黄姚居住过的寓所
1944年11月,何香凝与文化人士疏散到黄姚,继续坚持抗日救亡活动,她组织疏散到黄姚的文化人士向民众宣传抗日,受到黄姚群众的热烈欢迎,何香凝在黄姚住了近一个月,与黄姚人民同仇敌忾支援抗战,结下了深厚友谊。
赠《墨梅》
1944年冬天,何香凝又迁到八步,参加东南民盟在贺县的抗战活动,长期给《广西日报》昭平版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