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井屯——红五师指挥所
位于灌阳县新圩镇龙桥村杨柳井屯,原为该村黄氏村民住宅,砖木结构,总面积约130平方米,距今90余年,1934年11月李天佑曾在这里指挥战斗。2006年5月,作为湘江战役革命遗址系列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灌阳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对指挥所旧址进行修缮,以作纪念。
下立湾屯:红军战地救护所
下立湾屯——战地救护所
位于新圩镇和睦村下立湾屯,始建于清道光四年,砖木结构小青瓦,外墙饰精美的蜈蚣墙体,坐北朝南,宽12米,长19米,总面积230平方米,整个建筑工艺考究,保存完整。1934年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时,红五师把该处作为战地救护所,并在此抢救了大量的受伤红军。在激烈的战斗中,当地老百姓自发给红军临时救护所做饭、送饭,抬运伤员并给伤员擦洗、包扎伤口,很多负伤的红军指战员得到了救治。2006年5月,该遗址被列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酒海井:红军纪念园
酒海井红军纪念园
位于灌阳县新圩镇北约8千米处是新圩阻击战一百多名红军战士殉难之处。2003年开始,县委、政府筹资修建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及护栏,2004年10月竣工并向社会开放。有红军烈士陵园、纪念广场、纪念塔、烈士英名录等。是许多到灌阳县从事红色之旅必去之地之一。
酒海井红军墓
1934年11月,100多名红军重伤员来不及转移,被敌人俘虏并投入酒海井中壮烈牺牲。2017年8月13日,当地启动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打捞工作,目前共清理出超过20例骸骨,经鉴定确认为红军烈士遗骸。9月24日,在红军烈士墓冢前,当地群众列队向红军烈士遗骸灵柩献花。当日,灌阳县举行了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
永安关:红军长征入桂重要关口
永安关——红军长征入桂关口
位于灌阳县城东北52千米的文市镇北流村东面,是桂东北与湖南交界的四大名关之一,往东有古道通湖南道县,往北有鸟岩岭、马鞍山,往南面山脉与雷口关相连,民国以前筑有石关门。宋高宗奢求一方安宁,将此关隘命名为“永安关”,以求南方之地长久平安。但这里仍是兵家必争之地。1931年1 月,红七军北上中央苏区时从此经过,与当时驻守在永安关的湘军守敌战斗。1934年9月,红六军团西征时前锋部队在此与永安关下之蒋家岭守敌发生激战。1934年11月25日,红一军团最先从湖南道县通过永安关进入广西,拉开了中央主力红军大举进入广西的序幕。中央军委第一纵队和九军团、三军团一部,第五军团13师长征时经此关进入广西。如今,这里已经建成高速公路,很难以领略到其当年险要地形的境界了。
红色桂岩村
桂岩村
是红军三次过桂北的经过之地。抗日战争时期,灌阳第一个党组织在这里成立;解放战争中,这里是桂北游击队的重要活动之地。
桂岩岩口屯:红军旧址
桂岩岩口屯红军旧址——红军洞
位于文市镇桂岩村。1934年9月2日,红六军团从清水关进入灌阳,当天晚上住扎在桂岩村。红军长征经过灌阳,红一军团于11月25日主力攻占永安关进入灌阳,经阵北、五里坪等村到达桂岩、岩口一带。村口有一石洞,能容纳上千人,后人取名为红军洞。
灌阳红军亭(含江东、江西两亭)
灌阳红军亭 蒋儒文拍摄
始建于清代,为渡口风雨亭。1934年红六军团西征、中央红军长征过灌阳时在文市抢渡灌江的渡江点和战斗地点。1980年5月灌阳县人民政府将此亭改称为“红军亭”, 并于1982年、2004年两次拨专款进行维修。2006年5月,作为湘江战役革命遗址系列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雷口关:红军长征入灌阳关口
雷口关(陈宪忠教授资料图)
位于灌阳县城东北40千米的水车乡江塘村委会东面,属都庞岭山脉,是湘南、桂北通道的主要关隘之一。北面有雷公凸,南面有雷公岭,故名雷口关。历史上筑有石料拱门(现已废),南北走向开有皇界沟,是广西灌阳与湖南道县的交界处,古今为军事要地。红军长征时有中央二纵队、红三军团(大部)、八军团、红五军团三十四师由湘桂边境经雷口关进入灌阳。此关属自然关隘,为都庞岭山脉演变形成。除植被状态与遗址形成时有较大变化,其稳定性良好。在灌阳县城北40公里的水车乡江塘村委雷口村北,是桂北地区湘、桂两省交界的四大关口之一。路通湖南道县。民国以前筑有石关门。这是军委第二野战纵队、红三军团、红八军团、红九军团和部分红五军团红军进入广西的重要关口。
当然,红军在灌阳留下的红色遗址并不只是这些!相信你去的时候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