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祖国北疆的内蒙古阿尔山市冰雪始融,大地回春。曾经,这里也是习总书记走过的“一个点”。
“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也要看到真贫。只有看到中国贫困的真实状况,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4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赴重庆考察脱贫攻坚工作,他的这一“金句”再度刷屏。
与此同时,位于祖国北疆的内蒙古阿尔山市冰雪始融,大地回春。曾经,这里也是习总书记走过的“一个点”。2014年春节前夕,习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前往阿尔山市视察,途中,他发出感叹:“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特别是那句“阿尔山的旅游业一定会火起来”让当地百姓备受鼓舞。
4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布公告,同意阿尔山等10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市)退出贫困旗县序列。翌日,阿尔山迎接自治区一级对其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检查。时隔5年,习总书记牵挂的阿尔山,人民富起来,旅游“火起来”。
转型之路 放下锯子搞旅游
阿尔山全称“哈伦·阿尔山”,为蒙古语,汉语意为“温暖而圣洁的泉水”。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阿尔山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供应地。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开展,阿尔山全面禁伐,如何转型发展成为悬在当地政府和百姓头上的“天问”。
幸运的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阿尔山转型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如今提到阿尔山,人们的第一印象早已不是林业,而是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夏天清澈耀眼的天池、秋天落木萧萧的林海、冬天温暖圣洁的泉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冬季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一个又一个新标签,昭示了阿尔山从林业到旅游业的华丽转身。
产业转型的同时,人也在转变。“放下锯子当导游,放下斧头搞养殖。四方宾客看不够,致富路上不用愁。”阿尔山市白狼镇林俗村村口的这几句标语,是当地百姓通过旅游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
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1996年建市的阿尔山2002年便开始扶贫开发工作。2011年7月,阿尔山被纳入大兴安岭南麓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同年10月被纳入国家级重点贫困县。2013年11月,阿尔山被列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截至2018年8月31日,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5户1398人,自治区级重点贫困村6个、盟级重点贫困村1个。
多年来,阿尔山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金钥匙”。围绕旅游扶贫工作,编制了《旅游产业扶贫行动计划》《旅游扶贫调研报告》,积极推行“边贸+旅游+扶贫”模式、“旅游专列+扶贫帮困”模式、“全域旅游+五小经济”模式,以发展家庭宾馆、农家乐、林家乐为主体,带动特色种养业、传统手工业、餐饮服务业、乡村运输业等业态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普惠效应和富民效应。目前,全市共有宾馆酒店707家、标准床位2万余张;全市6.8万人中,旅游直接间接从业人员近4.3万人。
精准脱贫 梅花鹿、桦树皮皆宝藏
2018年,阿尔山市确定明水河镇蛤蟆沟村和西口村、五岔沟镇牛汾台村、白狼镇鹿村和林俗村等5个村为旅游扶贫示范村,重点通过旅游产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又将阿尔山市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作为旅游扶贫优质项目上报内蒙古自治区旅发委。
在旅游扶贫方面,上述各示范村和示范企业因地制宜,各出奇招。其中,主要脱贫方式包括入股分红、从事旅游服务类岗位、政府扶持创业就业、从事采摘业等。
随着《亲爱的客栈》第2季的热播,白狼镇鹿园名声大噪。这里养殖着120多头梅花鹿,游客可以与梅花鹿亲密互动,可以入住《亲爱的客栈》“明星同款”客房,还可以体验野炊烧烤、骑马射箭、马拉爬犁等林俗旅游项目。鹿园主人郑晓林介绍,梅花鹿全身都是宝,是当地百姓的致富希望。“每年,每头鹿仅销售鹿茸的收入就达4000多元,鹿心、鹿角、鹿胎膏等鹿产品更是价值不菲。”
走进阿尔山市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琳琅满目的桦树皮画、木制工艺品和土特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桦树皮画非遗传承人李艳红正埋头工作。她说,白桦树每一层树皮厚薄不同、颜色各异,正适合做树皮画。作为公司的专职员工,她每月收入3000多元。该公司还是政府批准的精准脱贫产业基地。2016年,当地政府整合“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85万元,以“合作社+贫困户+企业”模式入股公司,并折股分给45户6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又增加贫困户13户23人。分红之余,公司还开展桦树皮画制作培训,为想就业的贫困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目前已开展专业培训3期,参与培训的贫困户达30余人。
近年来,阿尔山市率先探索践行消费扶贫、边贸扶贫思路理念,建立了阿尔山市乡乡消费扶贫平台和进口商品免税店扶贫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元渠道,将本地贫困群众产出的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和优质进口免税商品推广销售出去。据统计,阿尔山市乡乡扶贫体验店成立以来,已实现销售额172万元,与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购销协议,与23户贫困户签订劳务协议,户均增收1300多元。
多方助力 资金帮扶与智力支持并进
阿尔山的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一方面得益于当地政府和百姓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东城区等对口帮扶单位的“外力支持”。正是这种“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互动,成就了今日的阿尔山。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13年,原国家旅游局定点帮扶阿尔山市。几年来,原国家旅游局及机构改革后的文化和旅游部在资金投入、品牌创建、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市场营销、智力支持等方面,给予了阿尔山大力扶持和帮助。2013年至2018年,累计帮扶支持阿尔山市1511万元;支持阿尔山市获批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成功进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支持阿尔山市编制《阿尔山市旅游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5-2019)》;支持阿尔山国际养生度假旅游区项目入选2015年国家旅游局优选项目库并获批27.9亿元授信资金……
如果说资金投入、规划编制只是为阿尔山旅游扶贫“输血”,那么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则是为阿尔山旅游发展“造血”。帮扶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副部长李金早等部领导多次到阿尔山市调研和指导工作,深入5A级景区、驻边部队和贫困村实地调研,就资金支持、项目实施、非遗文化传承、自驾营地建设、文创产品开发及餐饮酒店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帮扶意见。
2016年,根据中组部统一安排,原国家旅游局选派规划财务司处级干部张浩到阿尔山市挂职两年,具体负责旅游扶贫工作。如今,张浩两年任期已满,但仍留在阿尔山为当地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工作前后奔忙。“阿尔山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愿意留下来。”他说。
2017年,原国家旅游局又选派人事司处级干部李绘新挂职明水河镇西口村第一书记。记者前往西口村时,李绘新正回京述职。提起这位“第一书记”,村里的很多贫困户都能讲出一两个“李书记的故事”。“我们村自然景色很美,距离大峡谷景区很近,老百姓也都淳朴能干,但是一直比较闭塞,眼界窄。李书记来村里挂职后,向我们介绍了全域旅游的理念,带领大家搞‘慢种慢养’,开发民宿,还帮我们引荐北京建筑大学、哈工大等高校的专家来村里考察,为我们编制了八年规划,目前大家发展旅游的热情很高。”明水河镇西口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书记杨吉成告诉记者。
杨吉成所说的“慢种慢养”,指的是京蒙帮扶“慢种慢养”生态农牧业产业扶贫园区共建项目。该项目以“慢种慢养”为品牌理念,集舍饲养殖、特色种植、观光休闲为一体,旨在打造明水河镇支柱性产业和长效产业,可直接帮扶贫困户120余户。2018年,园区已完成3栋羊舍、1栋牛舍、1座干草库及青贮窖基础和围墙基础建设。
说到西口村面临的主要困难,杨吉成表示,目前最缺的还是宣传。“我们这里很好,但是怎样让别人知道?”其实,这也是阿尔山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此,文化和旅游部提供了大力帮助,帮助该市举办了阿尔山冬季旅游专场推介会,通过中国旅游报等主流媒体对阿尔山市旅游资源进行集中宣传展示,组织了以“加强交流合作,助力旅游扶贫”为主题的“全国百强旅行社走进兴安盟”踩线活动。此外,中国国旅以阿尔山为中心开发出一系列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中旅总社北京1818街区旅游专列进入阿尔山,和当地旅游商品企业就林下产品和旅游商品进入1818街区超市事宜进行洽谈,走出了一条“旅游专列+结对扶贫”的新路子。
未来可期 全域旅游方兴未艾
阿尔山的潜力在旅游、希望也在旅游。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来,阿尔山市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阿尔山的旅游业一定会火起来”为目标导向,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在强领导、重创新,求特色、重融合,提品质、重惠民上集中用力、重点突破,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阿尔山把全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建设,不断完善“一核两廊三环四大休闲境区”体系架构,实现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的点线结合、组团分布。景区建设上,3年来,投入近15亿元持续推进六大景区基础设施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地质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新建A级旅游厕所38座、旅游标识标牌924块;生态停车场、自驾营地、旅游驿站、观景平台等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直升机、热气球等低空飞行项目正在兴办;昊达庄园、洮源新村、阿尔山雪村等特色民宿产品蓬勃发展。城市建设上,坚持“城区景区化、镇区特色化、乡村风情化”的原则,3年来,累计争取资金40多亿元,完成了棚户区改造、林场址搬迁以及特色村镇建设;坚持城市“小巧精美”的形象定位和“北欧小城”的风格定位,全面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及立面改造工程,集中建设一批城市绿道、观光木栈道、骑行慢道,打造了“温泉雪街十分钟精品旅游圈”,“寓旅于城、景城融合”的旅游特色更加鲜明。
与此同时,阿尔山不断完善产品供给,在品质提升上求突破。突出“以小搏大、以精搏广”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旅游+”“+旅游”战略,努力培育多元化、高品质的全域旅游业态群。以“巍巍大兴安,梦幻阿尔山”品牌为统领,结合一日游、多日游,深度挖掘林俗、火山、军旅、矿泉、草原、红色文化等内涵,先后推出了兴安人游阿尔山、科考游、生态游、研学游、摄影游、《梦幻阿尔山》剧目等特色产品。围绕“做特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倾力打造了白狼镇、牛汾台、西口等特色镇村,培育了4家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开发了松贝尔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白狼采摘园、水知道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花海乐土、冷水鱼养殖、鹿园等乡村旅游项目。
“以前,阿尔山市旅游服务‘链条’不全,游客旅游完吃顿饭就走。现在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产业链拉长了,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游客在阿尔山的停留时间平均在2.2天。”阿尔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协会会长张天明说。
据统计,阿尔山的旅游人数从2015年年底的252.19万增长到2018年年底的431.85万,年均增长20%;旅游收入从2015年年底的38.52亿元增长到2018年年底的52.73亿元,年均增长11%。
“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高点起步、高标推进的原则,积极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大势和游客多元化的需求,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努力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阿尔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白峰表示。(原标题:逐梦阿尔山旅游“火起来”)
分享到 精彩图集 等疫情散去,我在果洛等您 赏一组春华美景,愿五月花开不... 新疆库尔勒:花开成海分外妖娆... 内蒙古扎兰屯:杜鹃花开迎客来... 醉美四月天 “云”赏杏花盛景... 醉美四月天 “有杏”遇见你热点资讯· 国家林草局部署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 全国2895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 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创2000年以来新高· 内蒙古下拨3.48亿元补贴资金推动奶业...草原旅游· 当诗和远方“邂逅”非遗· 环游碧波荡漾的青海湖 解锁“藏地密码”...· 我国将评定国家级和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内蒙古首个百美村宿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