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良
作者简介龚 良(1962——),男,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
2018年初,时任江苏省扬州市市长张爱军在扬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在年内启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的建设;3月,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王江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建议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使之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亮丽名片,支持江苏率先启动大运河文化公园、中运博建设。同年7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南京会见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张锦秋,感谢她为中运博选址、规划、设计工作的倾力付出,表示江苏将同她的团队通力合作,“打造充分展示国家精神、彰显历史文化、体现时代特色的建筑精品,使之成为最能反映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标志性工程”;8月,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带队考察浙江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和海南中国南海博物馆等地,并明确了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江苏省委、省政府谋划的重点工程,博物馆馆舍建设由扬州市负责,博物馆展览和运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南京博物院(以下简称“南博”)具体组织实施。这是南博参与中运博建设、展览、运营的开始,此后,我们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陈列展览及运转功能总体策划方案》,开始了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困难巨大的博物馆展览运营和建设协助工作。2019年5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奠基仪式”在扬州三湾风景区举行,博物馆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79 373.59平方米;9月,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3月,南博专家编写的《大运河博物馆(筹)展览内容设计》获专家评审通过;7—10月,“大运河博物馆(筹)展览布展货物采购及相关服务项目”的招标完成,其中包括博物馆12个展览的形式设计;11月,博物馆建筑主体工程完工,同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博物馆正式命名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11—12月,展览布展方深化展览形式设计,并与建筑施工方等进行现场对接。2021年1月,布展工作正式开始;6月,博物馆开馆试运营,对公众开放。
一、 中运博建设的必要性1. 中运博建设是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需要中国大运河开凿于春秋、完成于隋、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明清时期一直注重对其疏浚、管理和经营。它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级行政区,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沟通中国古代南北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它历经两千五百余年的发展,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之一。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合并,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江苏是大运河的起源地,也是申遗牵头城市扬州所在省份。现有大运河江苏段包括江南运河、淮扬运河、中河三段重要河道,自隋代大运河完成南北贯通以后,江苏始终是全国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文化区。江苏境内大运河流经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个世界文化遗产区、28个遗产要素、5000多个各级各类文化遗产资源点,涉及103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各项数据位居沿线省市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大运河遗产核心区域。江苏在大运河文物保护和申遗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大运河江苏段至今仍是国家交通运输、南水北调工程的“黄金水道”。江苏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在申遗之初作出的承诺——“以一流的遗产管理工作和一流的运河保护成果,为大运河成功申遗作出江苏应有的贡献”。因此,在江苏扬州建设中运博,对大运河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及在利用、传承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中运博建设是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需要中运博是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娄勤俭书记指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博物馆,规划设计建设工作要代表国家水平,充分体现在运河文化中的至高性、历史演进和规划理念的系统性、与相关规划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做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国家标志与地域特色有机融合、个体建筑与山水环境总体协调,真正成为彰显大运河文化理念的时代经典之作”。
中运博建于扬州市广陵区三湾湿地公园内,东与江都市接壤,南与广陵区产业园区相联,西濒京杭大运河,北至新老运河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坚实,交通运输便捷。鉴于中运博定位为国内首个全面展示大运河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力争将其建设成为展示国家精神、彰显历史文化、体现时代特色的标志性工程,保存大运河历史记忆、传承大运河文化的经典之作和展示大运河文化特色、时代特征且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使之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重要窗口和节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展览展示平台和文化休闲场所,以及一座全面反映大运河历史概况、现今状态和运河创造美好生活的一流博物馆。
3.中运博建设是全面阐释运河文化和生动展现美好生活的需要大运河文化的内涵可简要概括为技术、制度、社会三大文化内涵,具备可传承发展的物质或非物质属性。国内现有的运河主题博物馆均是从某一角度或在某一地域局部展现大运河的文化要素,中运博则是从时间跨度、空间跨度上实现大运河文化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的整体概念表达,以此立体呈现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观众在馆内可以了解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领略运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样、漕运盐利、贸易商业、戏曲美术、民间信仰、饮食风物、市井生活,以及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运河与“一带一路”的交汇融合等。
同时,中运博将展现大运河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自古以来,运河通则物产通、人员通,运河盛则国家强、文化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运博将成为人们了解运河历史、领略运河魅力、感受国家治理能力、享受文化休闲生活的首选之地。中运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