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时任武汉市长阮成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武汉将发挥独特的水资源优势,打造成为东方威尼斯。没想到三年之后竟一语成谶,严重渍水的江城真的成了“东方威尼斯”。
13年最强暴雨袭击武汉 泼下15个东湖6月18日,武汉遭遇13年来最大暴雨袭击,一天的降雨量相当于15个武汉东湖的水量。降雨导致城区出现大面积积水,大大超过武汉市排水标准,全市主次干道、小巷均出现不同程度积水,其中有76处地段出现超过50厘米的较严重积水不少路段积水深到连公交车辆都无法通行,全城交通几近瘫痪。而在6月上旬的一次降雨中,武汉就出现了城市内涝的情况,只是因为降水量不及此次,并没有引起什么重视。在近几年,几乎每年都会有强降雨导致武汉城区发生内涝,以至于很多武汉市民感觉是“小雨小淹、大雨大淹”。[详细]
满城挖也没能挖出通畅的排水系统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处长项久华在接受采访时,该市城区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为“一年一遇”,即24小时内累计雨量100毫米,或小时降雨强度34.5毫米,在此范围内的降雨不会形成渍水。而日降雨量或小时降雨量超出“一年一遇”标准的情况,在武汉每年平均要发生7至8次。当被问到为何不将排水标准提高到更高标准?他说,提高管网排水标准,有很多现实问题。比如某地排水标准提高一倍,那么一个大的汇聚点就要扩容N次方,这在当前来说并非易事。
然而武汉近两年在城市建设上的投入并不少,从地铁、立交桥再到东湖隧道,整个城市仿佛置于一个大工地上,也有武汉市民戏谑般的调侃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为“满城挖”。可是当武汉的地下几乎被挖了个遍,困扰已久的城市排水难题却依然没有改变,甚至由于施工,很多建筑垃圾占用了排水管网,近一步的加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肠梗阻”。[详细]
城市应急管理缺乏加剧暴雨影响一位微博名为“宋小强”的网友问:“武汉暴雨中,基本未见太多警察上路,更没看到有城管水务部门应急人员治水。政府在干吗?有没有应急?为何不把的士电子屏等媒介利用,及时发布信息避免混乱?”
除此之外,事先预警做的也是相当不完善。尽管目前各个城市建立了四级应急响应制度,但只是笼统地说启动了预警或应急预案。而在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一旦发布红色预警,会标注出哪些地方是高风险的红色,哪些地方是风险次之的橙色或蓝色,哪些地方是安全的绿色,并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详细]
路面硬化“喝”不进雨水雨水落地后除了通过地表入河外,其余部分主要是土壤吸收,然后蒸发或通过地下水进入河流。过去,雨水可以通过绿地、湿地、水塘排出,减少了雨水汇聚的风险。但随着武汉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湖泊、湿地被填埋,城市的汇水能力也跟着大大减弱。与此同时,路面逐渐被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雨水无法渗透,只得靠城市排水管网外排。而目前国外已经开始采用沙石、渗水砖等铺路,以增加道路的透水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