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编辑部 | 八不半
像电影一样,用黑暗邂逅光明
关于今年的春节档,有一点似乎是业内达成共识——《长津湖之水门桥》大概率会是春节档票房冠军。
令人好奇的点,只在于它能否打破前作57.75亿的成绩,再次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续集剧情将紧跟《长津湖》的结尾,美军王牌部队“北极熊团”被全部歼灭后,伍千里带领的七连将接受新的任务,奔赴新的战场。
这一次,任务更艰巨,挑战更残酷,他们将受命炸毁联合国军撤退的生命要道——水门桥,继而一举歼灭敌人。
影片将主要围绕三场炸桥大战来展开,一方要过桥,一方要炸桥,八天时间,三炸三修,中美两军最精锐的部队聚焦一座桥,在零下40度的恶劣天气里将展开生死较量。
电影史上关于炸桥的经典影片包括《桥》(1969)、《桂河大桥》(1957)等。国产片《金刚川》中,美军炸桥、我军修桥的情节,恰好与“三炸水门桥”的战争历史相反。
与《水门桥》对照观看,也许更能体会两军当时后勤保障和战斗力的差距,更能感受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不易。
火力全开的“三炸水门桥”为何被称为长津湖战役的重头戏?肩负重任的七连这次能否胜利归来?观影前,和时光君一同回顾一下那段惊心动魄的悲壮战史。
8.8米的一座小桥,为何如此重要?
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打响,到11月30日,历经几个昼夜的连续激战,以美军陆战1师为首的联合国军(以下均以“美军”代称)被我志愿军第9兵团分隔围歼。
当“北极熊团”被全歼之后,为了不让美陆战1师这支王牌部队全都葬送在长津湖,谨慎狡猾的美国少将史密斯不得不下达撤退的命令。
狂傲的胜利口号还言犹在耳
这样,长津湖战场发生转折,美军开始向南拼命撤退,试图从我志愿军的埋伏和阻击中突围。
然而,进山容易出山难,撤退之路并没那么容易,从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到古土里(见地图标注),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地狱之旅”般的艰难溃退。
其撤退的路线和目的地,我军早已掌握,那便是抵达东朝鲜湾的兴南港,然后在兴南港乘坐军舰撤离战场。
美军向南撤退路线,箭头为志愿军攻击方向
然而,在山地居多、地形复杂的长津湖一带,机械化装备的美军想要从古土里撤退到兴南港,进而逃出升天,他们可选择的路线有且只有一条,同时,必须经过一条咽喉要道——水门桥。
这座跨度只有8.8米的小桥,是架在4条长津湖水库引水管道上的一座悬空桥,横亘在两座山体之间,下面是万丈深渊,周围没有机械装备可以绕行的道路。
水门桥遗址
如果这座桥被炸毁,被围困的美军将退无可退,插翅难飞,只能面临被志愿军围歼的命运,所以,水门桥便成为美军的生命通道。
对我军而言,一旦美军通过水门桥,便会沿公路快速冲出盖马高原,前面一马平川,志愿军凭借疲惫的双腿将很难追赶上机械化运动的美军,到时候就只能眼睁睁放虎归山,错失围歼良机。
所以,志愿军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炸毁水门桥!为前来增援的26军主力争取时间,为最终歼灭美陆战1师创造机会。
一方拼命炸桥,一方竭力护桥,于是,长津湖战役的焦点和两支部队的命运走向,便从北面的“长津湖”转移到了这座名为“水门桥”的地方。
毫不夸张地说,水门桥的存毁导致的战争结局,进一步影响了之后整个朝鲜战争的局势。
8天时间3炸3修,“空投钢桥”救了美军
一炸水门桥:对于水门桥的战略重要性,我志愿军很早就已清楚。
1950年的12月1日,志愿军爆破小组赶到水门桥,成功将桥面炸毁。当时,由于长途奔袭加上天气恶劣,爆破组携带的炸药有限,但依旧完成了任务。
据悉,这次被炸毁的部分只有两米多长,是桥身的约四分之一,部队其实搭块长一点的木板就能通过,但对于机械化的美军而言却是致命的。
按照志愿军的估算,这一炸,桥面至少需要3-5天才能修复。然而,美工程兵仅用一天多的时间就修复了桥梁,他们利用周围木料建成一个木结构的桥面。
二炸水门桥:桥在,任务在!
12月4日晚,志愿军继续炸桥,在夜幕的掩护下再一次将桥成功炸毁。这一次,他们用了比上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