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政平 张泽槐 杨金砖
永州最早称零陵,是我国南方开发较早的地区。零陵得名于舜帝葬于九嶷山,是全国上古时期留下的34处重要古地名之一。永州秦代设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置零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因境内有“永山永水”改置永州总管府。从此,零陵、永州一地二名。又因潇水、湘江在境内蘋岛汇合,雅称潇湘。2016年4月启动《永州市志》编纂以来,我们依据历代志书记载,结合市内外专家研究成果,对永州的历史与文化进行梳理,深感永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特色突出,可概括为“一城、两址、三人、四特色”。为此,特作如下考述。
萍岛风光
零陵古城,亦称永州古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是永州这本历史文化大书的精粹所在。
一曰千年古郡。零陵的建城史,从公元前124年(西汉元朔五年)县级泉陵侯国在此筑城算起,至今已有2143年。期间,作为历代郡、州、路、府所在地长达1900年。自东汉零陵郡治从今广西全州迁至该城后,历代王朝在这里建郡置府从未间断过。我国的历史古城,主要分古都、古郡(州)、古县三种类型。由于受朝代更替以及军事、经济因素影响,州郡一级行政区域调整及治所变更,往往较为频繁。据考,在今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省区近70万平方公里幅员内,共有汉代古郡8个,分别是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其中历代建郡置府历史未间断、治所未变更的,只有长沙、零陵两个城市。零陵这座千年郡城,历史上不乏著名建筑,而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是“雄冠一州”的永州府衙,它建在东山之下,“创自汉唐”,历代虽“屡有兴废”,但其基址跨越千年不变,实为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史实表明,零陵的古郡文化独具特色。
零陵古城
二曰楚南都会。史称“楚粤之交,零陵一大都会也。”据文献记载,到南宋末年,零陵城墙达到九华里多,计1635丈,城内辟有“南市、北市、腰市”三处集中贸易场所,街面上更是商铺林立。查阅清光绪《湖南通志·建置志》可发现,从汉代到明朝初年的1500余年里,零陵均为湖南仅次于长沙(潭州)的第二大城市。由于其“南接交广,北达荆湘”,兼有湘江、潇水舟楫之利,历史上是楚南粤北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南北客商汇集于此,大量的两广货物甚至海外奇珍,经由零陵输入中原内地,反之,内地的丝绸、陶器及先进生产工具等,也由此输入岭南乃至海外。明代户部尚书周希圣所作《平政桥记》,真实地记录了当时邮传和商旅往来的盛况。
三曰军事重镇。古代永州的军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正如名儒宗稷辰诗云“零陵边郡古重镇,坐制百粤威声覃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所出土的《驻军图》清晰标明,西汉初期长沙国南境的“深平防御区”,即今永州南部的潇水流域,驻军九支,并建有指挥城堡。此后,晋、唐直至明清,永州一直处于中原王朝重兵把守的状态。明代,永州一府有二“卫”,即永州卫和宁远卫;清代的永州“镇”,管辖衡州“协”、宝庆“协”及临武营、宜章营、桂阳营、武冈营和岭东营,换言之,永州镇总兵要负责相当于今衡阳、郴州、邵阳、永州四个市的武备防务,凸显永州军事防御地位之显赫。
四曰山水佳城。永州是享誉全国的“佳山水郡”。昔人评说:“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州)最善。”(柳宗元《游黄溪记》)。2016年2月,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高足弟子、清华大学博士孙诗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蒂姆▪希思合作发表了学术论文——《永州历史山水城市复兴的空间策略》,文章认为古城永州(零陵)属于中国古代中等规模的经典山水城市,其特色在于:第一,城市选址与各个时期的整体布局均完全依托潇水回湾及其东岸丘陵所提供的天然地利与空间限定;第二,街巷格局顺应基地东高西低、潇水西抱之势,形成二纵八横、向潇水放射的形态;第三,城市功能分区依托山水条件而形成占据三山(即东山、万石山、千秋岭)及山麓地带的行政文教区和占据滨水狭长地带的商业居住区;第四,城内外标志性建筑在选址上皆追求山水形胜之地;第五,城内外风景名胜多沿潇水及其支流分布,使潇水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景线”。
(原载湖南省社科联《船山学刊》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