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铭
在宁远县城,泠江河上,有座最古老的桥,最初叫望仙桥,据《宁远县图》的绘记,望仙桥当建于明代前,即1368年以前。有一说是建于始建于宋朝,但此说资料不详。
明英宗正统九年,即公元1444年重修,桥有五个石礅,架屋十八间。弘治辛亥(1491)大洪水,冲毁了望仙侨,南林寺(今舜陵四小西邻处)和尚宗演、崇具化缘,重建了望仙桥,盖屋三十四间,并用石头砌护了桥岸。
清初,望仙桥更名为迎薰桥,取南迎薰风之意。舜帝葬于九嶷,在县城南面,相传舜帝作过《南风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表明关心民生的心志。取名迎薰亦映衬出当时人们希望彰显舜帝精神的愿望。后来桥名累易,这座古老的的桥经历了望仙桥、迎薰桥、凤桥、仪凤桥、七七桥、解放桥、南门桥、凉桥、跃进桥等的演变,这可称得上是中国易名最多的桥,每一个名字,都有深层的历史背景!
这座千年老桥,珍藏着无数宁远人的珍贵回忆。“灯火临江媚晚风,楼阁拍水悦浮生。西泠咏月答仪凤,石友题名报九成。舜寺钟音传孔庙,南关锣响振湘城。尤怀昔日风催梦,应念今朝雨挽情——《七律•观南门桥旧照有感》(蒋仕) ”。
《南门桥》
(徐实民/作词)
说起你我就惊叹,
梦见你我就骄傲。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
我也不忘南门桥。
看到你我就惊喜,
摸着你我就自豪。
无论世事怎么变幻,
我也不舍南门桥。
泠江一声吼,
抗日战旗飘。
宁远男儿唱壮歌,
南门桥上逞英豪。
泠江两岸秀,
碧水荡欢笑。
南门桥上喜事多,
画廊十里格外娇。
故乡美,故乡亲,
九嶷山上天地高。
唱着情歌望泠江,
我一生爱恋南门桥,
啊,南门桥!
南门桥把宁远丁字街、北外街与南门街紧紧连在一起,在泠江河上没建五拱桥、重华桥时,这座桥是唯一的通道。那时的南门桥,如同饱经沧桑的老人,伫立在迷蒙、深邃的泠江河上。一排排木板桥面,深刻着岁月的年轮,用麻石条垒起的三个桥墩像停泊在港湾的三艘船只,带着沧桑岁月的厚重,从历史中远航归来。
泠江河水从古桥下静谧的流去,如一条白带穿城而过。他不激流涌进,也不惊涛骇浪,但他拍打石墩的声音清脆可闻,那种悦耳而酥脆的流水声,让你舒心畅气。游荡在河中的一群水鸭,使河面泛起一圈圈波光,就像一个个生命在春天里荡开的微笑。我想,古桥得益于这水的滋润,才显得那样泛意抒情;得益于这生灵的陪伴,才那样充满诱人的灵韵。
桥上两侧,看相的、剪头的、织鱼网的、卖干货卖油炸粑粑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处处散发着温暖的市井气息。到了夏天的晚上,在桥附近居住的老人,干脆把凉床搬上桥,在桥上纳凉过夜。安静的躺在这古老的桥上,细数着江边的渔火,静看着天上的繁星,听着来来往往人流的脚步声,白天的烦心琐事顿时烟消云散。
透过古桥的护栏,映入眼帘的是两岸古朴的吊脚楼,高高低低像一幅水墨画沿着江岸泼墨开来,也像一首诗歌,凝练了唐诗宋词的痕迹,随意地丢落在时光里。每天清晨,你可以看见捕鱼的竹排和在水里不停觅食的鸬鹚,兴致来了,渔民会亮开嗓门,把当时最流行的“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民歌放飞,粗犷而洪亮的歌声喊出了古铜色的热烈。当火红的太阳从河面上升起,勤快的大嫂大姐们,会带着光屁股的娃儿孙儿,拎着大桶小桶的衣服,蹲在河边的小石条上锤洗起来,清清的河水漂洗着她们的昨天,一遍又一遍,直到把心中的痛苦,被河水洗净。
对我来说,古桥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一种情怀,一缕乡愁。我曾是宁远二中的一名学子,南门桥是每天的必经之路。在南门桥头边,我见过一个水粉店,水粉是现榨的,汤锅上面就是榨粉的工具,记得全是木头的,揉好的米面装在有十几个小孔的桶状容器里,上面的木钻往下挤压,长长的米粉就不停的往锅里钻,水粉的香味在店外很远都能闻得到,来这里吃粉的人更是络绎不绝,生意好得不得了。因为家里穷,供自己读书已经不易,这里五分钱一碗的水粉也只能路过时闻闻味。参加工作后,我曾去找过这家水粉店,想弥补当年的遗憾,只是桥头变化太大,粉店早已不见了踪影。不过,每次回家早餐吃水粉的习惯,我一直坚持。宁远的水粉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人,许多时候是怀旧的。一条河,一座桥,便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这座桥上,有多少人从青年走到了中年,再由中年变得垂垂老者。木桥默默看着这些人生命中的潮起潮落,默默祈祷他们迈着轻盈的脚步充满幸福的从桥上快乐走过。
古桥依旧在,岁月历沧桑。现在经过改建后的南门桥,尽管缺少了往日的古朴和厚重,但多了一份伟岸、苍劲和坚毅。我把对古桥的回忆装点成美丽的彩铃,悬挂在心灵的窗前,看千年古桥的静美,让记忆的脚步常在那里徜徉。
我不会写诗,只能以一首打油诗作为文章的结尾,以表达我对家乡古桥的敬畏之心敬重之情:
《题南门桥》
七七望仙迎薰桥,
仪凤南门尽舜尧,
晚风解民愠何去,
五弦知音琴相邀。
礅石拍水悦江南,
遥想当年战旗飘。
古城历尽千古事,
王朝更迭看今朝。
【刘铭简介】刘 铭,中共党员,导演,作家,永州宁远县人。系湖南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散文学会常驻红网论坛代表、红网专栏作家,湖南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影像网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专家委员会委员,《舜德载福》杂志副主编。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袁隆平传奇》和电视访谈录《智慧人生——院士访谈录》等著作,其文学作品散见于国内报刊及文学期刊,现主要从事大型电视晚会导演,是湖南首届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晚会执行导演、连续四年的湖南网络春晚总导演。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