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物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为旅游业带来了一些强大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催生了一批网红打卡地。与此同时,在文旅融合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以合肥罍街休闲街区、太原市迎泽区钟楼步行街和运城市盐湖区岚山根·运城印象步行街等为代表的休闲街区,美食与拍照打卡成为重要资源,美食旅游与休闲旅游发展迅猛。网红打卡美食与拍照逐渐成为影响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一个重要竞争因素。作为网红休闲街区的典型代表——合肥罍街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外地游客与当地游客拍照打卡的一处经典景点,打造出了一个可供游客品尝美食和网红拍照打卡的旅游目的地。因此探究合肥罍街走红之后的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游客游后行为意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发达国家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对比较完善,许多学者对“旅游地开发形象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扩展到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界定旅游目的地形象。学者Hunt最先提出旅游形象是旅游者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从而对旅游目的地产生的整体感知 [1] 。国外诸多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了研究,学者Gunn (1972)把旅游目的地形象分成原生形象与引致形象。他在研究中阐述了目前国际上对这两方面的争论,一是原生形象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大,二是旅游目的地形象容易受引致形象的影响。在他看来,这些争论表明了现阶段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不再被单一因素影响。学者Fakeye和Crompton (1991)认为在游客决定进行旅游后,有意识地搜寻、加工、比较目的地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是必要的,可以遵循的。在Gunn“原生–引致”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形象的第三个阶段——复合形象(Complex image)。他们从旅游者根据原生形象和引致形象做出的决策 [2] 和旅行之后形成的更综合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对其中存在的风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他们宝贵的意见。
近些年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大多是以目的地资源为引导 [2] ,目的地所能提供的旅游资源备受关注,致力于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以及发展方向等。但是,旅游业的根本要素是人,焦点在于旅游者的体验。就研究的对象而言,有转向微观的趋势,研究的重心由国家、旅游城市转向街区、古村落及风景名胜区等 [3] ,但是对休闲街区,特别是合肥罍街目的地感知形象和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少之又少。总体而言,在已有的研究中,不能得出合肥罍街的目的地感知形象。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对游客感知形象与满意度、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假设进行了构建模型并验证。该模型说明核心吸引物感知、配套设施感知和文化氛围感知作为自变量目的地感知形象的三个维度,可通过对中介变量游客满意度产生正面影响,进而对因变量游后行为意向产生正面影响。
2. 研究假设与假设模型
2.1. 研究假设
2.1.1. 游客感知形象各维度与满意度、行为意向的关系假设
通过对武汉市旅游者的实证研究,谢双玉等学者发现,城市的认知形象感知和情感形象感知对于旅游者的满意度具有直接影响。并且进一步研究表明,借助宣传口号、宣传片等城市形象改造工程,贯彻落实全域旅游理论,切实营造好、维护好目的地文化氛围和环境有助于提高旅游满意度 [2] 。刘锐等学者深入探讨了游客对于城郊型乡村旅游地的感知形象,发现这些感知形象涉及到文化和氛围、环境和设施、产品和服务、景观和建筑4个方面 [3] 。综上所述,正面的目的地形象可对游客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通过罍街网络文本分析所得评价体系和已有学者研究成果进行交叉汇总分析,将罍街目的地感知形象划分为三个维度:核心吸引物感知、配套设施感知和文化氛围感知,故提出以下假设:
H1a:核心吸引物感知对游客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H2a:配套设施感知对游客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H3a:文化氛围感知对游客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感知会显著影响他们的行为意向。此外,目的地形象也可以作为一种中介因素,在短视频社交平台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方面上发挥重要作用。李嘉钰等人以西安市为例,尤雪君以重庆市为例,虽然案例地不同,但都验证了该研究结果 [4] [5] 。方芳基于游客感知提出旅游目的地综合形象对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这两个行为意向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做好景区形象的维护和提升有助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