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瑶族文化薪火相传
--宁远县瑶族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宁远县人大民侨外委
(2021年9月24日)
根据市人大民侨外委的要求和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安排,今年三月以来,县人大民侨外委会同县委统战部(民宗局)对我县瑶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宁远瑶族溯源
宁远县瑶族属于盘瑶,按居住地域划分属于“过山瑶”,通称“盘瑶”。瑶族是山地民族,依山而居,邻水为畔,各地方瑶族其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基本相同,语言相通,说“棉”语,始祖为盘王。
宁远瑶族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始入宁远九疑山。先后进入宁远的瑶族主要来源于三支。一支于西汉时期,由黄河流域越江南下,进入江南地区,始称南蛮。另一支是东支瑶人。据《评皇卷牒》记载,东支瑶人从江浙向西迁至湖南,一部分移居宁远九疑大、小紫金山。再一支是西支瑶人。据《千家峒古书》载,这支瑶人从江西太和迁至湖南,进入道州后,被州官赶杀,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有一半转回九疑山,有一半过了永明地界。明清时期,宁远九疑山、棉花坪、桐木漯、五龙山等山区已成为我县瑶族的主要聚居地。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瑶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宁远县现辖九疑山、棉花坪、桐木漯、五龙山四个瑶族乡,湾井镇的大屋地村、中和镇西江源村和杨柳田村、柏家坪镇唐家漯村、鲤溪镇雷家源村等五个散居瑶族村以及水市镇游鱼井、柏家坪镇羊古脑自然村等瑶族村民小组。全县现共有瑶族人口近3.2万人。
二、宁远县瑶族文化的特点
瑶族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极具民族特色的瑶文化。瑶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瑶族先辈们历经苦难与辉煌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瑶族人民的“根”和“魂”。宁远县瑶族文化内容丰富,生活习俗别具一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二个方面。
(一)建筑文化。瑶族以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木板房及土墙楼为主。吊脚楼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客堂、卧室和走廊,下层做猪、牛等牲畜棚和堆放生产农具或杂物。木板房及土墙楼一般是“四封三间”两边飘杉(附楼),现保存完整的木楼在牛亚岭、紫荆、上毛漯、上庄源、茶坪源等地。
(二)服饰文化。宁远有“九疑瑶”、“西洞瑶”、“宝寨瑶”三种传统瑶族服饰,并非族系称谓,乃居住地之称。由于生活地域差异,聚居在九疑山、鲁观一带的称“九疑瑶”;聚居在棉花坪、柏家坪镇唐家漯、中和镇白云山、慕投一带的称“西洞瑶”;聚居在桐木漯、洋塘、五龙山一带的称“宝寨瑶”。瑶族服装非常复杂且讲究,都是家织粗布,染蓝靛色,绒线刺绣,五颜六色,古朴靓丽,有老、少、青之分,有单独的出嫁服装和绣花鞋。不同之处主要是头饰、服装式样、花纹、首饰、佩戴等存在差异,每逢重大节庆、喝喜酒、生日酒瑶族同胞都着盛装。
(三)婚俗文化。瑶族传统婚俗步骤分为请媒人说亲、相亲、看家、定亲、送日子、举办婚礼。“耍嫁”是瑶族特有习俗,瑶妹出嫁前一两个月,由父母安排到舅舅、姑姑或姐姐家玩,称为“耍嫁”。“耍嫁”期间一般是绣花或做家务。瑶族传统婚俗古朴、隆重、热烈、文明。做婚酒时间长,需五天五夜,且礼仪繁多,传统乐队必不可少。瑶人全部着盛装,否则会被认为对主人不尊重。第一天尝酒:男女双方各自迎宾尝酒,女方又称安媒。第二天迎亲(女方称出嫁):背新娘,送亲、抢亲,乐队半路迎亲,在男方门口赶煞,亲家客和新娘洗手、洗脚,中餐后七十二拜拜堂成亲、讲合婚歌、喝交杯酒、客人喝领拜酒、训话、付领拜钱。第三天祝酒认亲:新娘新郎敬酒认亲,讲祝酒词,新娘祭祖认宗,审酒份。第四天送亲家客:送外家客、喝回步酒、送媒人。第五天:送贺客、送鼓乐师、送厨官。整个婚酒坐歌堂昼夜歌声不断,十分热闹。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中国传统婚俗,瑶族还有一种婚俗叫入赘,就是男方到女方落户,通常说的上门女婿,在女方举行婚礼,费用概由女方承担。
(四)歌舞文化。瑶族没有文字,瑶族人民通过瑶歌把瑶族历史和灿烂文化,用口口相传、辈辈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尤其《盘王大歌》世代传唱。瑶歌是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以前,就有瑶族男女载歌载舞接待朝廷官员和恭祭舜帝的礼仪。清光绪《九疑山志》载:“长腰小鼓和笙簧,黄蜡梳头竹板妆,虞帝祠前歌舞罢,口中犹自唱盘王”。瑶民在节日喜庆、劳动之余,最喜欢唱歌、对歌,以缓解劳作之苦,交流思想,抒发感情。瑶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喻意深刻。有盘王歌、山歌、劳动歌、出路歌、情缘歌、酒茶烟歌、出嫁歌、孝歌等等,尤其以坐歌堂最为隆重。宁远瑶族坐歌堂因地域差异在唱法上有三种形式:九疑瑶以高音唱为主,西洞瑶以中音轻唱为主(二胡调),宝寨瑶以吟唱为主。他们的歌词大同小异,一般以男女对歌为主,一问一答即兴演唱,出口成歌。坐歌堂以晚上为主,又称歌堂夜,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瑶族传统舞蹈有盘王舞(奏铛)、长鼓舞、花伞舞、香火草龙舞、竹竿舞等。以长鼓舞最为普遍,是纪念盘王或盘王节必不可少的舞蹈。
(五)乐器文化。主要有唢呐、鼓、大铜锣、碗锣、竹笛、竹笙等。
(六)祭祀文化。瑶族信仰道教,信鬼神。祭祀有度戒(成年礼),还盘王愿,又分还家愿、还宗族愿、还集体愿,祭家神、祭庙神、祭山神、祭天神保平安、祭水神求雨等;还有为他人驱病——架阴桥、逗花等,尤其以度戒最为隆重,古时男女青年都要参与度戒,所有亲人到位祝福,七天七夜,法师二十多位,度戒人要接受法师的训话,诸如为人做善事……死后可升入天堂等等告诫之语。丧葬习俗很特别,要做道场一个晚上、法师开路,现九疑山瑶民还保存着焚尸的传统习俗。
(七)忌俗文化。农历正月初五送懒神日(迎财神)。农历正月初六、十六、二十六忌老鼠日(老鼠嫁女),这三天人不能上楼,活动内容有花猫娶亲。农历正月初十、二十、三十忌风神日,所有人不劳作,不能大声喊话。每家每户在房外四角用草打结做标记,用石头压好标,称为“镇风”,念上咒语,请风神保佑瑶民一帆风顺。农历二月初一忌鸟神日(又称赶鸟节),不下地干农活,每家每户做糍粑,用煮熟糍粑在竹篾或小木棍的一头串上,插在自家的田地里并念上咒语,叫鸟儿来吃糍粑,吃后粘上嘴巴,以后再不要破坏庄稼。农历三月初一忌雷神(雷震子生日),不大声吼叫,不下地和外出农事,否则对雷神不敬,会招来不幸。农历三月初三忌蝗虫日(又称开耕节)。农历三月初四忌野猪日,不做农事。农历四月初八牛生日(牛魔王生日),给牛休息一天,给牛吃最好的,或戴红花、帮牛洗澡、相亲,有的地方还举行盛大的斗牛活动。
(八)节庆文化。有大年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初一赶鸟节;三月初三开耕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浴兰节;六月初六半年节或尝新节;七月十四木林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美酒节又称敬老节;十月初十庆丰节;十月十六盘王节;冬至节(烤腊节);十二月二十四过小年,十二月三十过大年。这些节日以春节和祭祀祖先盘王的十月十六盘王节最为隆重。
(九)瑶药文化。瑶族人民的祖先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生不息,他们在与虫蛇虎豹斗争过程中创造了瑶医药,并代代传承,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瑶医药中的火攻疗法、拔脓疗法对于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瑶医药与中西医相结合治疗毒蛇咬伤与跌打损伤也有很好的疗效。
(十)美食文化。有瓜箪酒、拖缸酒、腊八肉、走油菜、腌鱼、打油茶、艾叶粑粑、打糍粑、饭豆粑、干禾饭、竹筒饭、干笋衣等以及各种绿色食品、土特产。
(十一)酒宴文化。瑶族的酒宴礼节厚重,长桌宴(又称盘王宴)一桌16人,德高望重的前辈、主要亲戚必上坐。瑶族人热情好客、重亲情,经常与亲人相聚,有结婚宴、诞生宴、寿诞宴、新居落成宴、乔迁宴、金榜题名宴、抖筛宴(成年礼)、奏铛宴等等,这些大宴席,热热闹闹,瑶族唢呐乐队必不可少,酒宴中讲“祝酒词”。有很多酒宴还要坐歌堂或民族风情表演,如结婚宴、寿诞宴、诞生宴等;在办红喜事中还要讲酒礼、瑶歌相配、猜瑶拳等。瑶族人50岁以上就开始做生日(寿诞宴),男性年龄逢十、女性逢一叫大生日(冲喜延寿)。
(十二)礼仪文化。瑶族十分好客,外人进入瑶家,不管认识与否,都主动招呼,视若亲人。客人进门,沏茶递水,端凳请座。客人携带的雨伞、包袱挂在堂屋墙壁上,无须说明来意即留家就餐,主人必好酒好菜招待。就餐时客人不能将筷子架在碗上,不能交叉放在桌上,喝完酒不能倒扣酒杯等。用碗喝茶、用大碗装菜、猪肉切大块等是对客人尊重,斟酒、敬酒、敬茶、献烟、上菜必须从餐桌上席开始等等,这是瑶人待客最基本的礼数。
三、宁远县瑶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瑶族文化保护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写进了每届的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民族工作在省市有位子,瑶族文化传承有特色。
(一)以传承保护为目标,挖掘民族文化精髓。
近年来,我县实施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工程,组织开展了瑶族文化遗产普查,重点挖掘、整理了瑶族传统婚礼、过山瑶祭祖礼仪、伞舞、草龙舞、九疑山瑶歌唱词等10个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结出版了《九疑瑶歌》、《宝寨瑶歌》等11部专著和影像制品,以及出版了《走进瑶山》画册。2014年县人大常委会还专门编辑出版了《魅力瑶乡》画册,充分展示了美丽迷人的瑶乡风貌和极具地方特色的瑶族文化。瑶族传统婚礼、过山瑶祭祖习俗、九疑山瑶歌、瑶族草龙舞、瑶族打油茶等成功入选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力地推动了瑶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二)以节会活动为平台,提升民族文化水平。
近年来,坚持把节会活动作为汇聚文化精品、发现文化人才、提升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平台和途径,结合县域文化特点,通过举办九疑山舜文化旅游节、瑶乡农民艺术节、九疑山书画摄影展、九疑旅游小姐星秀大赛、九疑山民歌节、瑶族学术研讨会和两届湘南三市六县八瑶族乡盘王节暨瑶族坐歌堂等系列节会活动,不断提升民族文化水平。原创舞蹈《湘妃·竹》和《瑶山吉敖》在湖南省艺术节和“欢乐潇湘”活动中荣获金奖。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节目,我县选送的《鸡公鞋》在湖南省大剧院展演荣获银奖。今年的民族团结进步行活动开展有声有色,6月27日,我委与县委统战联合主办,九嶷山乡人民政府承办,组织举办了宁远县民族团结进步行·走进九嶷山--“感党恩 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瑶歌创作展演赛,来自蓝山、道县、新田、江永等县以及我县的创作、演唱选手参加了比赛。7月15日(农历六月六),又在九嶷山凤凰村举办了第二届宁远、蓝山瑶族文化交流活动,瑶族同胞用瑶歌、瑶话尽情颂扬党的恩情,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上了瑶族同胞最质朴、最厚实的礼物,赢得了市人大民侨外委的充分肯定和兄弟县区民侨外委的赞许,市人大网报道了两项活动情况。
(三)以特色创建为抓手,打造民族文化亮点。
一是培育民族文化强乡。通过创建“一乡一品牌”瑶族文化传承基地、兴建民族文化广场,创办宁远县瑶文化促进会和桐木漯瑶族文化传承协会,经常性举办民族文化节会活动,推动民族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将群众基础相对较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九疑山和桐木漯两个瑶族乡率先打造成为民族文化示范乡。
二是培育民族文化名村。按照“一村一特色”理念,着力打造了九疑山瑶族乡牛亚岭村瑶族传统婚礼和瑶舞、大地坪村长鼓舞和草龙舞,桐木漯瑶族乡龙源新村坐歌堂,棉花坪瑶族乡完小竹竿舞,以及五龙山瑶族乡陈家湾村宝寨瑶歌等特色品牌。培育了牛亚岭、紫江、九龙、陈家湾、小源等一批县级民族文化名村。
三是培育民族文化传人。为保护和传承瑶族文化,我县通过选派一批民族文化优秀人才“走出去”学习和引进民族文化专业人才“请进来”进行培训,精心培养了瑶族婚礼赵有富、过山瑶祭祖习俗盘根发、长鼓舞盘秀成、草龙舞盘保古、九疑瑶歌盘日妹、宝寨瑶歌赵六妹等一批本土民族文化传承人。
四、宁远瑶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瑶族文化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走访调研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民族认同感逐步淡化。时代不断进步,现代文明交汇,给弘扬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带来很大困难。年轻一代对民族传统文化认识出现偏差,不懂得“语言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主要标志,一个民族没有语言就意味着消亡”的道理,认为讲瑶话的人“土里土气”,主要表现在瑶族年轻人、小孩都不愿讲瑶话,不愿穿瑶服,不愿唱瑶歌,不想学瑶舞,对传统瑶族节日和文化习俗不感兴趣等等。
(二)瑶文化传承人才缺乏。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影响下,瑶文化生存发展空间变得更为狭小。年轻人对瑶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参与度不高,主动性不强。现在的瑶族文化传承人才,多半是瑶族老年人,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人士,没有一支专业队伍。一些颇有造诣的民间艺人因年岁高逐步退出舞台或相继辞世,现在40岁以下会唱瑶歌、跳瑶舞的基本没有,能够主持瑶族礼仪的人才也很难找了。
(三)瑶文化保护资金捉襟见肘。省里的民族文化专项经费预算每年600万元,主要安排在自治州、自治县和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少数民族散居县争取难度大;有关部门和乡镇办公经费本来就吃紧,拿不出较多资金开展瑶文化保护工作,例如桐木漯瑶族文化传承协会开展瑶文化培训的费用只能靠会员捐款,棉花坪完小、县实验中学等开展瑶文化活动的经费也是从本来就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一点出来。
(四)体制机制不够顺畅。2019年机构改革后,民族工作划归县委统战部管理,统战工作线长面广,民族事务的领导力事实上并没有得到加强,专门从事民族工作的力量明显不足。各乡镇虽然有分管领导,明确了民族工作专干,但专人并没有专责,真正把较多精力花在民族工作上的乡镇不多。
(五)地方配套措施比较滞后。少数民族文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有关部门和民族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重视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开展瑶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民间瑶文化交流活动面临诸多困难。
五、宁远县瑶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瑶族文化受到冲击,即将濒临失传,亟待整理抢救、保护和发展。
(一)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民族思想作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到民族地区调研,一次次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关于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今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召开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基层要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全面掌握全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运用文字、影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形式,建立详细信息档案,创设信息共享平台,对涉及面广、有较强研究价值的非遗项目积极向国家、省市申报。同时,继续开展盘王节等瑶族节庆活动,以及类似7月15日与蓝山县开展的瑶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外地瑶族同胞、民间组织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重点培养瑶文化传承人才。一是在全县教师队伍中遴选优秀瑶族教师到民族地区中小学担任瑶学老师;二是采取人才引进,有大专以上学历和相关专业的应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优先录用到中小学校任教;三是定期举办各种民族文化传承培训班,建立一支热爱传统文化、专业知识丰富、具有奉献精神的专兼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定期选派专家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指导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四是发挥瑶学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引导和鼓励瑶文化爱好者,深入对瑶文化探索和研究。此外,组织人事部门要为县民宗局配齐配强工作力量。
(四)大力实施瑶文化进校园工程。传承民族文化,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学校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升中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据了解,湘西自治州和部分自治县开设了“双语”教学、民族舞蹈、民族传统体育等课程,江华县普及瑶族长鼓舞,有些学校把长鼓舞作为课间操,县里定期开展长鼓舞比赛活动。蓝山县教育部门长期聘请瑶族文化爱好者赵喜兰为县民族中学普及瑶文化,每个班一节瑶文课,主要是教瑶语、瑶歌、瑶舞等。蓝山县汇源瑶族乡中心完小长期聘请本地村民赵金仔担任瑶文化传承老师,教授长鼓舞、伞舞、盘王舞等,瑶文化传承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建议学习外地好经验,推进实施瑶文化进校园工程。
(五)扎实推进瑶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充分利用瑶族地区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大力开发民族风情旅游。通过还原瑶族民居、农耕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手工技艺等,将民族风情旅游融入乡村旅游之中,真正实现瑶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完美融合,以特色旅游带动瑶民致富。同时借鉴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经验,探索在旅游景区、少数民族特色乡村等游客集中地举办民族风情表演,增加宁远旅游看点,拉长旅游消费链条。各民族乡也可探索组建民族风情表演艺术团,全面打造民族旅游品牌。
(六)争取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调研了解到,保护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国家、省、市安排给县区的一项重要任务,且纳入考核内容,每三年开展一次申报评选活动。江华、江永县都有国家级和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但是我县还没有一处像样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果把九疑山瑶族乡盘江湾移民点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将为我县全域旅游增添一道靓丽风景。
(七)建立健全资金保障长效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是瑶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保障。由于少数民族居住分布零散,点多面广,并且大多数分布在比较偏远的贫困山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成本势必很高,建议县政府增加民族文化保护资金投入,建立瑶族文化传承与保护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把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各位领导,同志们!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是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不管我们是不是民族工作者,是不是少数民族,我认为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这一重任。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迈进的新时代,记住乡愁、留下民族记忆,延续瑶族千年的“根”和“魂”,既要薪火相传,也要与时俱进。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倡议在座的各位领导特别是从事民族工作的同志,对民族工作要高看一等,厚爱一层,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