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亿人次
围观新一代爆辣顶流的诞生
《江西日报》3月30日报道:春节期间,江西小炒出奇走红。截至目前,全平台发布的“江西小炒”原创稿件总阅读量已经超5亿人次!
啥是江西小炒?它为啥火了?
“江西小炒”并不是哪家餐饮品牌或者说餐饮店的名字,和“沙县小吃”的模式类似,是江西人在省外开出的炒菜小店、赣菜家常小馆的统称,一个新外号。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些门店招牌大多以“江西小炒”“江西特色小炒”“江西大众小炒”的形式命名,“江西小炒”就是取了个名字上的交集。
江西小炒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一带。在大众点评上搜索“江西小炒”,可以发现:上海有9万多个结果,杭州有4万多个结果,苏州有近2万个结果……就连以“糯叽叽”出名的浙江台州,都被“江西小炒”包围了,一条街接连的店铺,几乎清一色全是江西小炒。
▲图源:餐企老板内参
有趣的是。去年下半年一位歌手在浙江义乌开演唱会,歌手问观众“当地有什么特产”,底下哇声一片,一致喊出“江西小炒”。届时,浙江特产是江西小炒的话题直冲热搜,带来上亿次曝光,全网冲浪人都想看看,这个奇葩的浙江特产究竟是何方神圣。
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江西小炒,可以看到这些画面——满屏罗列好的净菜、看菜点菜、即点即炒、菜品在铁锅里翻滚。
很多江西小炒店都没有菜单,顾客今天来店能吃到什么食材,取决于老板今天买了什么食材。这几样食材如何搭配,是红烧、爆炒还是干锅,做法取决于顾客自己的口味偏好。
这其中可以产生数十乃至上百种组合方式,机动性极高。加上眼见大厨铁锅热炒,眼见浓烟伴着颠勺撩起半米来高的火焰,耳闻菜品在锅里的滋啦声、锅铲翻动声,众多细节都力证江西小炒“现炒”,让对“预制”惴惴不安的顾客感到舒畅安心。
有网友这样力赞江西小炒:江西小炒,站在预制菜鄙视链的顶端。
所以在去年后半年,声讨预制菜的声音越来越大,江西小炒热度也默默上涨。
直到春节,热度引爆。过年了,在外的江西小炒老板们回家了,馋坏了江浙沪人民,有人在家扣手机打字怀念,有行动力强点的,专程开车去江西吃正宗小炒。
不吃辣的江浙沪人
为什么会爱上热辣的江西菜?
众所周知,多数江浙沪人在吃辣这方面不太行。那为什么这片土地,养活了这么多江西小炒饭馆?
仔细了解会发现,江西小炒进驻江浙沪已久,一些店甚至都是十年八年甚至更久的老店。
江西菜在江浙的发展史和人口流动有关。江西省地形三面环山,除了背面鄱阳湖及周边的平原,省交界处多数是群山环绕之地。不过,江西东部和浙江省交界处,是东西走向的山脉,这就构成了一条地域间沟通交往的渠道。江西人外出务工创业同时,也将家乡味、江西菜带了出去。
时间长了以后,江西菜也得到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客群逐渐拓张。
但长期以来,走出去的“江西小炒”都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又不能形成足够有争议点、讨论度的话题,因而只作为一种快餐界的“常态”存在。
今天江西小炒爆火,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不少消费者抵触预制,江西小炒的非标准化属性,让大家心安。
2023年以来,警惕预制、声讨预制的声音越来越明显。许多餐饮门店通过在宣传语中加入“现炒”乃至“非预制”之类的词,加强明厨明档、体现餐品烹制过程等途径,减轻消费者对菜品部分网友们总结外食经验,汇成一条鉴别预制菜的铁律——看门店接受不接受非标准化的需求,如提出个别食材。
而江西小炒看菜点菜、即选即点,还能指定烹制手法的一系列非标准化属性,制约了门店模型的复制,却也给品类带来了机遇。
其二,消费者喜食辣味,江西小炒的鲜辣、下饭属性,让大家感受到好吃。
不仅如此,江西小炒的口味也完美契合当下消费者对于快餐的需求——下饭。
也许是辣味当道,或者是酸味崛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下饭成为了对一道菜的“超高评价”,尽管江西小炒的味型在“咸、辣、酸、香”中不断组合变换,不变的是每道菜的目标都奔着“下饭”而去(除去炒青菜类)。
其三,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江西小炒的平价属性,让大家感到钱包友好,物所超值。
江西小炒的另一大出圈标签则是“性价比”。虽然江西小炒没有大型的连锁品牌,但大家都有着默契的定价标准——普遍荤菜20多元、素菜10元左右。
▲图源:餐企老板内参
一位食客如果只点上一菜一饭,基本在十几、二十元就能吃到新鲜现炒、冒着锅气的一餐饭;若是两人结伴而行性价比还会更高,拼上一荤两素,20元出头的客单价既能作为中午工作餐填饱肚子,又能当宵夜抚慰打工人深夜疲倦的灵魂。
在快餐领域,前有“月薪过万,吃不起一顿中式快餐”、后有“今天又是被快餐刺客刺伤的一天”,江西小炒以一种“不用看菜单就能对着冰柜指点江山”,完全不用担心价格的爽感,驻进消费者心中。
江西小炒还是那个江西小炒,但是时代转变,当下受欢迎的因素刚好和江西小炒的特点重合。
于是,它火了。
江西小炒火了,然后呢?
“江西小炒”出圈后,地方政府也在大力宣传。
据《江西日报》报道,“江西小炒”爆火,江西新闻客户端不断尝试将时事热点和流行文化结合,迅速推出“对味”的原创产品,通过旗下抖音、微信、微博、快手等20多个平台形成多角度分发矩阵,在网络上实现“刷屏式”传播。
3月21日,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的Vlog短视频在发出短短5天内,已收到网友留言1500余条,全平台传播覆盖量近50万人次。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江西省餐饮业营业额1538.8亿元,增长17.4%,较2020年底增长63.7%。
江西小炒蹿红的速度、路径和“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有几分相似,从去年到现在似乎是“一夜爆火”的这些餐饮品类,都是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几乎是整个品类都在共享流量红利。
但江西小炒和“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又有着“质”的区别。
前文提到,江西小炒在地域上并非局限于当地,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入侵了江浙沪一带,在上海、杭州、江苏的十几万家门店,加之适口性强、性价比高,江西小受众群体的教育程度较为完善,培养出了大量的消费基础。
即使热度散去,江西小炒的基本盘依旧在。
但江浙沪大量“小而散”的门店,也意味着短时间内难以有头部品牌跑出。和火锅这种能实现极高标准化的赛道不同,江西小炒菜品搭配和口味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带来的是每家门店都有自己的特色。
目前的江西小炒,其实更像是几年前的湘菜,品类标签鲜明且有着不错的发展机遇,但弱势在于标准化程度低、十分依赖厨师。
如今川菜基数大、湘菜势头猛,同是以辣为主的赣菜(江西小炒),是否能跑出一个头部品牌、是否有新的机遇?还需要餐饮人去细细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