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14日,上海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行,发布《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文创五十条)。12月15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副市长翁铁慧介绍了新出台的文创五十条相关情况。最新出炉的“上海文创50条”,明确提出上海要打造亚洲演艺之都。
这些年,上海的演艺市场规模确实在日益壮大。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演出主体1669家。其中,持证剧场和演艺空间145家,文艺表演团体285家,演出经纪机构1239家。
2016年,全市剧场共举办戏剧、音乐会、演唱会、舞蹈、曲艺等各类演出16000多场,观众1000万人次以上,演出票房约15亿元。中心城区50家专剧场共举办营业性演出8862场,观众人次达592万,剧场实现演出收入逾9.9亿元,其中剧场票房收入逾8.3亿元。
提升创作演出能力、培育优秀演艺市场主体
提升创作演出能力、培育优秀演艺市场主体是打造演艺之都首当其冲的。“文创50条”提出要推动全市演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向世界呈现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
这几年,上海市启动了18家市属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激励创作、鼓励演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大力推动上海文艺创作演出再上新台阶。
自2015年下半年全面启动改革至今,18家院团在剧目创作、演出场次、演出收入和观众人数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和提升。“一团一策”改革成效显著,得到中宣部、文化部的充分肯定。
仅2016年,本市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新创(含改编)大型剧目71部,较两年前增加17部,增幅31%;演出收入2.43亿元,较两年前增长0.41亿元,增幅20%,其中上海昆剧团全年演出收入同比增长117.48%。
《朱鹮》剧照创作上,上海芭蕾舞团创排的芭蕾舞剧《长恨歌》、上海昆剧团推出的昆剧《临川四梦》、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朱鹮》等作品演出不仅在国内引起反响,也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舞剧《朱鹮》不仅演满200场,还将远赴美国,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出3场,在波士顿舒伯特剧院演出2场。来自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加拿大的演出商,也向上海歌舞团抛来了橄榄枝。在不少人眼里,《朱鹮》是东方版的《天鹅湖》,是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
与此同时,上海三年来在扶持民营院团方面也成果颇丰。近三年已经积累了一百多部民营展演的剧目。其中有30余部原创现实题材的舞台剧经过孵化搬上了舞台。市文广局每年还出资举办“上海市民营院团展演”,从原创新作中评选出当年的“优秀剧目”并予以嘉奖。
目前,上海民营院团数量已达到253家,年演出场次超过一万场,演出遍布各大剧场、文化中心、社区农村。今年还首次举办了“上海民营院团优秀剧目首次赴京展演活动周”,组织了5家民营剧团剧目在保利剧院演出。这是上海民营院团第一次集体进京展演。
海派话剧《汇贤坊》剧照目前,上海市文广局设立了800万元的民营院团专项扶持资金,从场租补贴、创作孵化、人才培养、文化交流、服务基层、剧目展演、绩效评估、宣传推广等八个方面对民营院团开展全面扶持。
上海文化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表示,民营剧团如今已经是一支演出大军,他们一直在社会第一线演出,上海每年一万多场次中三分之二是民营完成的。
“现在剧目多了,人才也多了,我们的领军人物多了。有张军、徐俊、申徐春、张余等等一批领军者,代表了民营院团探索过程中的一种模式。”
在提升院团创作能力同时,上海也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新人新作。
通过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新人新作评选活动,举办上海市新剧目展演等平台,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