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文润阁,便可眺望不远处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漫步馆中,宋韵之美尽收眼底,而走进展厅,又开启了一段版本追溯之旅。
杭州国家版本馆全貌
不曾想,杭州国家版本馆是由废弃矿山“化蝶”而来。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长命村石东、石西两座矿山,因矿山紧邻集镇,矿山周边尘土飞扬,影响周围群众生活质量,该矿于上世纪90年代关停后而废弃,留下了东西两个矿坑。矿坑边坡由原采石开挖形成,边坡高陡,坡面岩石裸露,存在地质灾害隐患。而且如此大面积的裸露边坡与周围良渚遗址的整体风貌显得“格格不入”。
杭州国家版本馆东矿区治理后
2013年,该废弃矿西侧边坡因持续降雨发生小型山体崩塌,杭州市余杭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采取清坡、挂主动防护网等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2017年,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联合街道,对废弃矿山周边进行环境提升整治,有序推进良渚遗址申遗进程;2020年,该地借助依山傍水、紧邻良渚古城遗址、已完成外围征地手续的优势,经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推荐,成功成为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建设场地,至此,国际级传世工程落地余杭。
杭州国家版本馆西矿区东侧边坡治理后
杭州国家版本馆由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担任主创设计师,围绕“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主题开展建筑设计,突出江南色彩、宋代元素、浙江特色。一面借意《溪山行旅图》重塑园林风貌,一面将东面的山体主峰就势恢复,化身生态山体库房。
杭州国家版本馆西矿区西侧边坡治理后
由于选址废弃矿山,工程从一开始便要“边治理、边施工”,对场地两侧矿坑分类制定生态修复方案。经治理,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消除,裸露的高陡边坡变得绿意盎然。在修复基础上施行设计方案,施工团队就废弃矿山再利用进行创新探索。如将东侧矿坑设计为山体书库及地下停车库,随原有山形修复山体,内部为使用空间,顶面、侧面覆土复绿,山体库区靠近崖壁一侧的交界面,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墙体,既作为边坡治理的护坡墙,又作为山体库区的外墙,实现“两墙合一”。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自然灾害评估报告所做的山体生态修复与保护的技术方案,杭州国家版本馆建设必须以完整保护现状景观风貌与植被为前提。为精准把握山体宕面内建筑的空间尺寸,施工团队第一次应用了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红线范围内的山体风貌及植被必须在施工中做到完整保护;为保护主馆二区的三棵松树,建设团队为松树搭了一处玻璃保护房……
杭州国家版本馆
废弃矿山,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该项目探索将废弃矿山转化为生态公园、产业平台乃至美学建筑,刷新了杭州废弃矿山资源高质量利用的水平、格局和纪录。接下来,杭州将在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宕底修复再利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废弃矿山高质量治理利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