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吴县市撤市分设相城区和吴中区。相城地处苏州市域地理中心,面积489.96平方公里,下辖4个镇、7个街道,拥有1个国家级经开区、1个苏相合作区、1个省级高新区、1个高铁新城和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常住人口约100万、户籍人口51万。
相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相城因春秋时期吴国大臣伍子胥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欲筑城于斯”而得名,在这里,孙武终老、范蠡泛舟、春申筑堰、沈周泼墨、梦龙著书,一个个名人雅士共同绘就了相城悠久的历史长卷。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57项,御窑金砖、元和缂丝、阳澄渔歌等“相城十绝”源远流长,获得“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区”等称号。
相城生态资源禀赋优越。相城生态宜居、水乡特色鲜明,水域占比约40%,绿化覆盖率39%,是唯一连接长三角两大淡水湖太湖和阳澄湖的区域,拥有阳澄湖超一半的水面和5.7公里的北太湖岸线,还有盛泽湖、漕湖、春申湖、京杭大运河等湖泊河流交相辉映。建有虎丘湿地公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中国花卉植物园、盛泽湖月季公园等10个特色公园,规划建设中的相城中央公园总面积达21.7平方公里。相城自然物产丰富,阳澄湖大闸蟹扬名海内外,素有“中国清水大闸蟹之乡”美誉,曾获“国家生态区”称号。
相城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京沪高铁苏州北站位于相城核心区,目前从这里出发,4小时可抵北京、50分钟可到南京、20分钟即达上海;未来通苏嘉甬与京沪高铁、苏锡常和如通苏湖城铁将在此交汇,四线并行形成“黄金双十字”枢纽,远期场站规模12台28线。区内交通便捷,苏州轨交2号线、4号线以及正在建设的7号线、8号线、10号线(苏虞张段)等线路在相城交织成网,有8个高速公路道口,任意地点10分钟左右可上高速。
相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自建区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5倍,年均增长1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4.5倍,年均增长21.1%。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05.3亿元、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7亿元、同口径增长0.9%,两项增速均高于苏州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9亿元、增长7.7%,增速位列苏州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亿元、增长2.0%,增速位列苏州市第一。近三年来,培育上市企业9家、总数达16家,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11家、总数达1373家。
相城创新集群深耕打造。围绕“数字赋能”和“工业强基”,高标准打造数字金融、先进材料、智能车联网等新经济产业创新集群,获批省唯一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省首批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省首批车联网先导区、省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数字金融产业方面,落户23家总行(总部)级别实验室,数币钱包和试点商户覆盖率保持全国领先,获评全市唯一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连续四年获评全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先进材料产业方面,依托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承载了“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一批战略任务。智能车联网产业方面,拥有14家独角兽(培育)企业,累计建成智能网联道路超250公里,投用全国首条车路协同式的L4级智慧高速公路—S17相城段,形成了覆盖车、路、网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示范应用场景和车型全国最丰富。高端制造业方面,规划建设相城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创新带,加快推动黄埭、望亭等老工业片区转型升级,精心打造占地8平方公里的经开区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建筑业方面,2022年实现产值749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助力苏州成功入选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加快推进5个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省首批智能建造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产业方面,苏州市大数据集团、市大数据产业街区、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落户,大数据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相城城市功能配套完善。拥有独立建制公办学校69所、民办学校32所,建有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苏州大学实验学校、苏州中学相城实验项目等一批品牌学校;拥有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医院5家、一级医院8家,苏州市疾控中心新址启用,苏州市妇幼保健院即将投用;建有苏州第二图书馆、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地标建筑,建成苏州国际会议酒店、苏州阳澄国际电竞馆、苏州大悦城等大型综合配套。相城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设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大综窗改革,实现企业群众线上“一网”、线下“一窗”办成所有事;在全省率先开展从签约到开工的全链审批,开设重大项目审批服务专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登记”实现常态化,首例4.5小时“摘牌即开工”项目刷新苏州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