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外探险不仅改变了欧洲,也改变了整个世界。哥伦布、达伽马、皮萨罗和麦哲伦等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很多人觉得中国在近代落后就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几乎没有海外探险,对外部世界不了解。
那么,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进行海外探险,有没有可以媲美哥伦布等人的伟大探险家呢?
当然有。下面我们就一一列举,欢迎补充:
1.商代:箕子。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官至太师,与比干,微子齐名,被孔子称为殷末三仁。
商朝被灭后,箕子隐居太行山。周武王曾向箕子求教治国之道。箕子便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陈述给武王听,史称箕子明夷。
武王还想请箕子出来做官,重用箕子。箕子婉拒。等武王再次来请箕子出山时,箕子已经带着弟子们和商朝遗族等五千人从山东半岛东渡朝鲜,并在那里建立箕子朝鲜。
2.周朝:周穆王。
周穆王是周朝第五位君主,在位55年。据战国时期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好征战和巡游,通过巡游和征战加强了对北方和东南的统治。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周穆王曾带少量随从西巡,历时两年,最远到达今新疆和中亚地区,加强了与西部的联系。
3.西汉:张骞。
汉武帝与匈奴开战后,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张骞曾被匈奴抓住,被匈奴扣押十年,并在匈奴娶妻生子,但始终不忘大汉使命,逃脱匈奴的控制后继续西行,最远到达大月氏和大夏,即今天的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地区。
张骞对打击匈奴和建立丝绸之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东汉:班超。
班超的父兄妹都是史学家,班超曾任文官,后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5.东晋:法显。
法显是东晋时期和尚,65岁与四位同伴去天竺取经,在西域又遇到5位和尚,共10人。这十人有的死在路上,有的留在天竺,最终只有法显一人回国。
法显在天竺学习了几年佛经,带着大量佛经搭乘商船从海路回国。法显回国途中又在狮子国学习佛经两年,并增加了很多佛经。
法显回国后已经八十岁,在国内除翻译佛经外,写了一本《佛国记》,记录了沿途见闻和风土人情。由于印度人对古代历史没有文字记载,现在《佛国记》已经成为印度人研究历史的必读书。
6.唐朝:玄奘法师。
玄奘是唐朝著名高僧,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27岁去天竺取经,历时十六年,带回657部经书。他所写的《大唐西域记》也成为印度人研究历史的必读书籍。
7.明代:郑和、汪直以及郑芝龙郑成功父子。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中部地区,比西方早几十年。
汪直是海盗、走私商人、倭寇大头目,手下有数万喽啰和海商,从日本列岛到东南亚都是其活动范围。
汪直是第一个向日本出口火器的人。当时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大名们对武器的需求很大。汪直贩卖军火赚的盆满钵满,导致日本的战争死亡人数大幅增加。关键是与汪直贸易的日本大名都很感激汪直。
汪直最终被浙直总督胡宗宪杀掉,传首京师。
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是走私商人和海盗,郑芝龙投降满清后,郑成功率领郑家水师把盘踞台湾的荷兰人赶走,收复了台湾,成为民族英雄。
8.清代:罗芳伯。
1777年,广东人罗伯芳在南洋建立兰芳共和国。后来,兰芳共和国遭到荷兰侵略,罗伯芳曾要求把兰芳共和国并入大清国,被乾隆拒绝。1888年兰芳共和国被荷兰吞并。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很多探险家、冒险家,中国古人的游历以文化交流和贸易为主,不像欧洲人以掠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