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6日上午,深圳西丽湖畔阳光明媚,当许多年轻朋友们周末起个大早正在电脑前观看一年一度LOL全球总决赛直播时,殊不知另一场联赛直播正在此地上演。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随着一场特殊的赛艇比赛打响,一个全新的科教联盟: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简称X9联盟)也正式宣告成立!
图片深圳特区报
高校联盟是个啥?说起国内的高校联盟,大家应该马上会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C9联盟,这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于2009年10月正式启动。联盟成员都是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一流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高校,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当时最顶尖的高校实力。
而国内的高校联盟事实上最早是模仿国外的高校联盟而诞生的。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应该要数常春藤高校联盟了,这最初是指美国东北部地区八所高校组成的体育赛事联盟,后直接代指由这八所高校组成的高校联盟,联盟成员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及康奈尔大学,可以说几乎代表了美国最顶级的一批传统高校。当然,即使都是常春藤高校,不同学校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差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直播时经常给大家推荐吴军老师的《大学之路》,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类似的,其他国家也有各自的顶级高校联盟,比如英国的罗素大学集团、澳大利亚八校联盟、德国U15大学联盟等等。
如何定位X9高校院所联盟?在张老师看来,这次深圳成立的X9高校院所联盟是中国高校联盟的2.0版。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这之前教育部认可的国内唯一的高校联盟,C9联盟做得怎么样。诚然,从单个学校看,C9联盟高校那都是个顶个的优秀。但是从联盟的角度看,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C9高校联盟的合作程度并不像当初预计的那么紧密。我也采访过公司内C9高校毕业的老师,从学生角度来说,或许C9高校之间确实有一些和学生相关的如联合培养,交换生等之类的活动,但是并没有感觉到C9内部的交流和与C9外部高校的交流相比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可见至少在学生培养层面这些合作交流活动铺开的并不广或者还不够深入。另外,根据C9联盟成立之初签订的《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可见,联盟将设计9校合作联盟专门网站,但是根据目前检索到的结果,确实能搜到一个疑似官方的网站(http://www.c9league.com/),但是首页主要内容都在2019年到2020年发布,开始时间很晚,且已经两年没有更新最新动态,可见这一项计划也完成的并不理想,那其他涉及到学分互认、交换学生、暑期学校、教材建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联合培养等工作落实情况究竟如何,难免要打一个问号。
C9联盟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C9高校本身对于联盟的深入发展客观上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条件,天南海北的离得也很远,可能反而和当地其他高校交流更密切一些。主观上也没有较强的内部的驱动力。
而X9高校院所联盟则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些学校都在深圳,且都在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为什么能学分互认?就是因为俩学校离得近,学生上午在麻省理工上课,吃完饭骑个自行车就到哈佛了。其他常春藤高校也都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地区,而中国的C9高校则几乎分布在全国各地,缺乏地理因素这一天然优势,而在中国以公办为主,财政经费主导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下,这也意味着没有地方政府会来牵头促进C9联盟的维系和发展,而教育部主管着全国这么多高等院校,也没理由来特别重视这一小撮高校内部之间的联系,因此基本纯靠联盟内部推动。但是X9高校院所联盟则不同,首先以赛艇比赛这项体育赛事来宣告联盟成立,颇有向常春藤联盟看齐的意味。且由于地理上的便利,这项活动很容易可以长期维持下去,甚至吸纳周边其他高校越做越大,打响品牌效应。且从这次联盟成立的宣传来看,背后无疑是有深圳地方政府在撮合,毕竟X9高校院所联盟这一品牌的打响将使得深圳对全国人才的吸引力再上一个台阶!
X9高校联盟第一届赛艇联赛赛况
图片深圳卫视
地理因素带来的好处还不止于此,据官方报道,接下来X9联盟将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教师互聘跨校授课、文体交流比赛、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图书数据资源共享、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重大科研项目协同攻关、科教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紧密合作。可以看出,这次的合作计划很多都非常落地,并且据报道,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联盟内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合作共享的探索,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5所高校建立了课程互享、学分互认的校际合作机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相当于在深圳大学就能圆了你的清北梦!
X9高校联盟有哪些成员?目前,初期成员包括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鹏城实验室以及未来将落户该片区的高校。基本代表了深圳顶级的科教实力!这些高校院所都是什么来头?下面张老师一一给你介绍:
1.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所院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在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合作共建的公立研究生教育机构,前身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被赋予了充分利用深圳的区位优势和科技创新理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使命。国际研究生院优先布局包括:材料科学、信息科技、医药健康、海洋工程、未来人居、环境生态和创新管理在内的“6+1”主题领域,助推深圳产业转型,为大湾区社会发展助力。
2.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001年1月,北京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创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立足北京大学的品牌优势和学科实力,结合深圳的区位优势,以“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为办学方针,深耕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现有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新材料学院、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八个学院。学科方向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九个一级学科。
3.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哈工大(深圳)由哈工大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以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为主,是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首个在深圳市举办的本硕博培养体系齐全的高水平校区,前身是始建于2002年的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在与哈工大校本部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哈工大(深圳)的本科生招生专业包括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机械类、自动化类、电气类、能源动力类、土木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材料类、建筑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和数学类。近年来哈工大(深圳)在很多省份的录取分数线超过了哈工大本部。
4.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建校不足40年,却已经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深圳大学软硬实力飞速发展,有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1亿元,1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2021年,深圳大学科研总经费超过17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5项,立项数连续五年居广东省第2位,超过许多老牌211大学。
5.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在第二轮“双一流”名单中,南方科技大学及数学学科入选。学校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办学模式,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体系,在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办学,在一系列新的学科方向上开展研究。南科大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截至目前,学校已签约引进教师1363人,包括院士59人,国际会士57人, 教育部特聘教授(含青年)39人。教学科研系列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
6.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
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GTSI)是在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学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共同举办的非独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GTSI依托天津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优势学科,结合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先期开设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分析学(大数据分析)、计算机科学、环境工程、工业设计等5个全日制硕士专业,电子与计算机工程1个全日制博士专业。GTSI完整引进佐治亚理工学院专业教育体系,录取标准、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考核模式等均与其美国本部保持一致,专业课程均由佐治亚理工选派其本部教师或由GTSI按照佐治亚理工学术标准招聘教师授课,学生培养过程可完全在深圳完成,学生可获得与佐治亚理工学院亚特兰大本部完全一致学位。
7.深圳理工大学(筹)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位于深圳市,是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合作,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现有基础,在深合作共建的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校,发挥科教优势,努力建成理工为基、科学引领、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8.鹏城实验室
鹏城实验室是中央批准成立的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网络通信领域新型科研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长远目标与重大需求,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以网络通信、网络空间和网络智能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领域内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主要和高校联合开展博士生培养。
结语根据规划,未来将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