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条
野蛮生长的植被、漫无边际的绿色、
遍布的残垣断壁、空无一人的山路……
过去5年里,80后摄影师郭国柱,
拍下这些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被人们荒弃后,
回归大自然的村落。
浙江舟山嵊山岛中心村被爬山虎占领的海边荒村,如“绿野仙踪”般的童话世界
山西大同大同县梁庄村覆满绿植的残垣断壁带着无限的生命力
广东平远泗水镇野猪窝村被留下的农具似乎在等待下一次的使用
福建武夷山市赤石镇赤石村村民搬走了,却留了衣物在阳光下
福建武夷山市赤石镇赤石村红双喜已经褪色,却让人不禁想起当时场面的喜气
郭国柱是福建泉州人,
小时候在泉州农村长大,
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
近年回到农村翻建了祖宅,
现在保持着城里、农村老家两头跑的生活。
“我就是城市化大浪潮里面的一个亲历者。
我们正在慢慢遗失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生活方式,
那种基于血缘、地缘关系为情感纽带的熟人社会,
正在逐渐消亡。”
2010年,郭国柱辞职,
开始拍摄自己亲历的正在“消失”的中国农村。
至今,他已记录下40多个荒村,
他说还需要花五六年时间,
把整个中国都走一遍,
留下一份较完整的遗失乡村的视觉档案。
自述 郭国柱 编辑 成卿
郭国柱在被荒弃的福建德化县党洋村2020年1月初,为了一条的采访拍摄,工作日住在厦门的郭国柱,提前了一天回到老家——福建泉州永春县仙夹镇龙美村,距离泉州约一小时车程。
在自己宅前等我们的郭国柱,圆脸光头,身材不高,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眯到一丢丢,一张口打招呼就掩饰不住浓郁的泉州腔。他没有艺术家的范儿,倒更像是个普通的小镇青年。陪他全国跑的老捷达就停在房前,拍《流园》的村子,一次出门都要跑上三四千公里。
从泉州永春老房望出去的乡间景色泉州永春老房一层的“堂前间”泉州永春老房二层的书房两年前,郭国柱按着自己的想法重新修了家里的老房,一楼进门的厅堂的墙上,挂着他在一个村庄拆迁前拍摄的《堂前间》。二楼是他待客的客厅,也是他在这阅读、听音乐、煮茶的书房。天花板高的架子上,整整齐齐码着各类书、杂志、画册、黑胶乃至大大小小的茶罐。
他打开电脑,给我看拍摄《流园》时,通过微博网友们获得的荒村信息,文档里清楚梳理着每个村的位置、基本概况、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理工男的缜密,一如他镜头下客观冷静的荒村画面。
福建德化县党洋村为拍摄踩点郭国柱82年生,就在永春县的这个小山村里长大,直到高中毕业才第一次去泉州市区。
郭国柱说,小时候乡村生活里亲情、熟人社会的滋养,是他成长中一个温暖的来源。他至今对村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带着我们到处跑:重访了他2015年拍摄过的村子,找到了他拍摄过的桌案,去曾经的国营茶厂喝茶、摘木瓜,领我们去看自己念书的学校、曾经上下学时必走的小道。
跟随郭国柱的拍摄计划,我们开车去了德化的一座村落,体验人在荒弃村落里,留下的生机和人情。
以下为郭国柱自述。
《洗洗睡吧》是郭国柱从2008年拍到现在的系列作品,被拍摄者睡眠的整夜曝光,得到床上人体如同云散的影像。
2001年,我离开家乡去南昌上大学,我妈奖励了我一台傻瓜相机。我开始用这台相机记录家乡的风景和亲人,跟同学分享,也把南昌的一些见闻拍了发回给家人。
说到乡村城市化这个问题,一开始在城里面工作时,我并没有深虑过。到了2008年,准备结婚,家里人问要不要在城市买套房子?在那个时刻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大浪潮里的一个亲历者。
我便想用摄影的项目,来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堂前间》No. 16《堂前间》No. 30《堂前间》:乡村熟人社会的分崩离析
2014年底,杭州的萧山有一个大的拆迁,拆了1043栋房子,村民们离开之前找我去给他们拍家庭合影。借着这个机会,着手拍摄了《堂前间》和《遗物》。
“堂前间”是农村建筑一楼的空间,像客厅一样,但又更加公共,日常生活里和外界的来往都在这里发生,挂招贴画儿、接待邻里乡亲、家族议事、年终团圆聚餐,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乡村熟人社会里特有的空间。
我从这1043个堂前间里选择了四十多个,作为拍摄对象。
《堂前间》No. 26在农村,人们相互串门、打发日常的闲暇时间,所以有面子问题,会把漂亮的奖状贴在墙上。房子拆迁了,奖状没有带走。住在城里的人们一般是不会把奖状贴在自己的客厅里。
《堂前间》No. 25《堂前间》堂前间是红白喜事发生的重要空间。结婚时张贴的红双喜,从来都没有撕掉过。
《堂前间》No. 21这些是遗留的茶具、碗。农村的家里面常有大的聚会,去城里后聚会的可能性越来越少了,城市生活里,过多的碗碟其实是用不到的。
《堂前间》No. 36一些村民为了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