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播:宋 宇
建党100周年
JIAN DANG 100 ZHOU NINA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巴东县妇联带你走进党史微课堂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我县清太坪镇著名的绝壁天河,这条人工开凿的红旗渠,它的水流正源源不断地润泽后人,它的精神之水也解了许多当代青年的思想之渴、信念之渴。关于绝壁天河的故事,大家一定有所耳闻,我们从当地熟知绝壁天河开凿始末的谭祖顺老人口中了解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感受它的温度吧!
“绝壁天河”起于湖北最大的高山溶洞湖即水布垭镇水流坪水库,止于宜昌市长阳县渔峡口镇龙池村,全长28公里。“天河”的乳名是水流坪灌区工程。整个引水渠紧贴峭壁依山而建,穿岩过岭蜿蜒向远,自清太坪镇途经水布垭延伸至长阳县境内,犹如一条挂在绝壁上的人间“天河”“绝壁天河”因此得名。该项伟大的历史工程于1967年11月开工建设,前后历时11年时间,前后共107.7万个劳工参与,开挖土石方100万立方米,筑坝2处,开凿隧道828米,半隧道120米,通风洞10个948米,投入资金仅133.62万元。
清太坪镇水利设施薄弱,遇雨滑坡,遇旱绝收,百姓生活贫困。在水布垭镇西北部海拔1100米的高山上,有一个叫水流坪的湖泊,是我省最大的高山岩淡水湖泊之一,水源极为充沛。1966年,政府组织勘测后,决定在崇山峻岭中开凿一条人工灌渠,绕山自流。起自水流坪,途径水布垭、清太坪的10多个村庄,止于长阳县。1967年,随着纱帽山一声炮响,灌渠开工。此后11年间,全区17个公社67个大队的近万名壮劳力,投入了这场饮水大会战。最后修建成功,解决了巴东、长阳两县4个公社、13个大队、102个生产队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难题。
说起开凿绝壁天河的艰辛,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硝洞岩,这是整个工程最为艰险的一段,老话说的是“山羊无处走,乌鸦无处落,上看帽子掉,俯首心直跳。”当时条件简陋,设备极缺,工人们用坚硬的栗树做成能容纳两三人的笼子,用绳索从山顶上缓慢放至绝壁的指定高度,两人握住近10米的钢钎,在绝壁上固定好位置,另外的人抡起铁锤,在绝壁上开凿炮眼。因为使不上劲,工程进展相当缓慢,往往一天干下来,只能凿出一尺深的眼。当时工地上的标语就是:“为革命修水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这样,凭借大家齐心协力,1975年10月,隧道终于被全部打通。
为什么说“绝壁天河”是一条用汗水、鲜血和生命筑就而成的水渠?因为在这个修建过程中,危险重重、困难重重,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指挥长邓仕义、好领队向宏伸、好班长张丙宽、“铁姑娘”邓三翠,还有为修建水渠献出宝贵生命的14位民工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不畏艰险、不计得失,不惜代价的大公无私精神以及为了人民福祉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
绝壁天河,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红旗渠”,红旗渠的这个“红旗”,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党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家精诚团结、艰苦奋斗,才终于能够把这个绝壁天河修起来。过去,“绝壁天河”的建成历时11年,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靠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现在,“绝壁天河”也成了挂在绝壁上的一面党旗,飘扬的是党的优良作风;飘扬的是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务实为民的情怀;飘扬的是干净自强的巴东精神。作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红旗渠”背后的这种精神,激励着后人、共产主义接班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地更加繁荣富强。
“踏云顶天修水渠,悬崖绝壁炼红心”。希望这股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能够激励我们走得更远。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原标题:《党史微课堂 | 第1期:清太坪绝壁天河》
阅读原文